中国古代史上的很多分裂时期,往往在形式上,让人感受到了历史在重复:比如东汉灭亡后,出现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而南北朝后期,也出现过两个魏国和南朝并存的局面,这也算一种三分天下。而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和后世金朝和南宋对峙,在形式上也相对相似。
南北朝对峙与金宋对峙,很多细节上的差异,其实仔细想想,无疑让人感到很有意思。
1、利用鞑靼南北对峙时期的北方王朝的国防成本较大,这一点小编多次在其他文章里提到过:即北方王朝需要防备南方王朝的武装力量北伐的同时,还要预防北方的胡人来搞事情。比如西晋初年,西晋和吴国对峙,西晋需要防止吴国北伐的同时,还要和北方的鲜卑人交战(比如秃发树机能就曾经在西晋的西北地区发动叛乱)。而这种两线作战模式,对于南方王朝来说,其实也是一个机遇。
从军事方面来看中国古代史,往往会形成北强南弱的印象。实际上大致也的确如此。所以南方王朝为了自保的同时,也会考虑到利用北方胡人的势力给北方王朝添堵,最终减轻自身的国防压力。
比如孙权在位期间,就曾派人联系过东北的高句丽人,希望能够通过支持高句丽人在东北地区搞事情,来牵制曹魏大军。
南北朝时期,南朝忌惮北魏军力强盛,其实也采用过孙权的手段:即南朝皇帝曾派人联系北方的柔然,希望柔然不断骚扰北魏的边境,为南朝减轻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
倒是南宋在这方面比较特殊。
南宋孝宗在位时期,宋孝宗希望能够收复被金朝占领的北方失地。宋孝宗也听说过关于北方有个鞑靼(蒙古人的祖先),于是同大臣们提到了鞑靼的存在。而大臣们则认为:现在金其实已经有了衰败的迹象,倒是鞑靼有兴旺的趋势。所以如果联合鞑靼打击金朝,很可能再度引狼入室。所以和南朝(主要是刘宋)积极联系柔然打压北魏不同,南宋对于联络鞑靼夹击金朝其实并不积极,之后的联蒙灭金,其实也有被迫的属性。
所以对胡人的态度,算是南朝和南宋的差别之一。
2、外部环境的不同外部环境的不同,也导致了南北朝对峙和金宋对峙的结局截然不同。
南北朝后期,北方突厥人势力强大,甚至被视为雄主的北周皇帝宇文邕对于突厥人都需要采取安抚的态度。但是即便如此,北周的后继者隋,也依旧在面临北有突厥南有南陈的基础上,先解决突厥问题,再灭亡南陈,而后震慑高句丽。
但是金朝无疑是另外一个走向:其实铁木真的蒙古汗国能够壮大,很大程度需要感恩金朝皇帝的神助攻。
虽然金后期,金对于蒙古各部的节制陷入有心无力的状态,但是金的综合实力依旧碾压蒙古,常规来看,蒙古想要灭掉金也并不是太容易的事情。而且如果蒙古得不到壮大,很可能出现二世而败的局面。
但是金朝皇帝先是坐视蒙古进攻西夏(按:在金朝皇帝眼里,西夏和蒙古的实力差不多,所以金朝皇帝认为可以看到两败俱伤的局面),并在之后引发了金和西夏的常年战争:这导致本来金只需要考虑蒙古一个对手,结果这下,金需要考虑应对西夏人的问题。
但即便如此,金还是在被蒙古人暴打以后,选择继续和南宋结怨,并和南宋动武。这意味着,西夏和南宋客观上起到了消耗和牵制金兵的作用,为蒙古人的做大,创造了时间窗口。
当然,这个情况可以视为外部环境差异,也可以视为北方王朝决策的差异,导致了南北对峙和金宋对峙的结局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