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良为何能3次逃脱必杀局?并非运气好,是他有一支川军做靠山

鸿永文化历史 2024-11-19 04:42:44

孙元良为何能3次逃脱必杀局?并非运气好,是他有一支川军做靠山

民国时期有个叫孙元良的军官,他的经历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这位仁兄三次差点丢了小命,却每次都能化险为夷,真是命大得很。

孙元良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本该成为中国军队的栋梁之材。可他却总是惹是生非,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推到悬崖边上。

第一次是在1928年。当时北伐战争正打得火热,孙元良已经是个团长了。可这位年轻军官不思进取,反而沉迷于声色犬马。他把军需物资据为己有,还经常擅离职守,跑去花天酒地。

蒋介石得知此事后,气得脸都绿了。他刚刚颁布了一个叫《连坐法》的规定,就是要整顿军纪。孙元良这么做,简直是在打他的脸。

蒋介石二话不说,直接下令处决孙元良。眼看孙元良就要交代在这儿了,谁知薛岳和刘峙突然站了出来,为他求情。

这两位老兄说委员长,黄埔一期的学生经过这些年的战争,已经所剩无几了。孙元良虽然做错了事,但毕竟是个人才。再说了,他叔叔孙震在四川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如果您处决了孙元良,恐怕会影响到统一全国的大计啊!

蒋介石听完,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说行吧,看在他是黄埔学生的份上,饶他一命。不过,得让他长长记性!

就这样,孙元良逃过一劫,被发配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进修。这一去就是两年,算是变相的流放。

孙元良这次的所作所为,实在是有损军人的尊严。但他却因为自己的背景,躲过了应得的惩罚。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在那个年代,有时候身份背景比能力更重要。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蒋介石的决定也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在统一全国的大业面前,有时候得罪一个人,不如争取一方势力。

第二次孙元良差点丢命是在1937年。那时候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了。孙元良因为在淞沪抗战中表现不错,已经升任师长了。可是当日本军队打到南京城下的时候,这位抗日英雄却想开溜。

有一天,在一次军事会议结束后,孙元良不顾军令,直接奔向下关码头,准备坐船逃跑。谁知道半路上被另一位黄埔一期的学生宋希濂给堵住了。

宋希濂气得直跳脚孙元良,你这个胆小鬼!现在是国家存亡的紧要关头,你竟然想逃跑?我给你两个选择,要么立刻回到防区,要么就死在这里!

面对宋希濂的质问,孙元良却一点都不觉得惭愧。他转身就跑,躲进了一家烟花之地。就这样,孙元良的部队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与日军激战,损失惨重。

等到南京沦陷后,孙元良又神奇般地出现在了蒋介石面前,还编造了一套南京脱险记,说自己是在外围打游击。可惜他的谎言很快就被戳穿了,蒋介石再次面临是否处决孙元良的抉择。

然而,历史好像在重演。就在此时,孙震率领的川军誓师出川,准备参加抗日战争。蒋介石权衡再三,最终还是放过了孙元良。

孙元良的行为实在是有愧于军人这个职业。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不仅没有尽到军人的职责,反而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更糟糕的是,他还编造谎言来掩盖自己的罪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因为家族背景再次逃过惩罚。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在那个年代,有时候一个人的生死,往往取决于他背后的势力,而不是他的行为。

第三次孙元良差点丢命是在1948年。那时候解放战争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孙元良又官复原职,担任第16兵团司令官。在淮海战役中,他奉命断后掩护友军撤退。

可是,孙元良又一次选择了背叛。他不仅提前暴露了国民党军队的撤退计划,还在突围时抛下友军独自逃命。更糟糕的是,他的部队在逃跑途中因为太过慌乱,发生了炸营事件,数万人一哄而散。

面对如此巨大的失误,孙元良再次故技重施,编造了一份淮海脱险记。然而这一次,蒋介石已经无心追究了。国民党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已经没有精力去追究一个逃兵的责任了。

就这样,孙元良第三次逃过了死劫。此后,他退出了军界,隐姓埋名,很少再提及往事。

孙元良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懦弱和自私了,而是彻底的背叛。他的决定不仅害死了无数战友,还直接影响了整个战役的走向。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逃过了惩罚。这不得不让人感慨,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时候一个人的罪行,可能会被更大的历史变革所掩盖。

孙元良的一生,真是充满了戏剧性。他三次面临死劫,三次逃脱,好像有九条命似的。但是仔细想想,他的经历其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很多问题。比如说,人情关系有时候比法律更管用,军队里的纪律并不总是那么严格,地方势力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

孙元良能三次逃过死劫,固然有他自己的小聪明,但更多的还是靠他叔叔孙震的势力。这说明在那个年代,家族背景和人际关系有多重要。同时,它也反映出中央政府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常常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平衡。

另外,孙元良的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军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些军官的个人品德和职业操守并不高尚,有些人在危急时刻会选择逃跑而不是坚守岗位。这些问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最后,孙元良的故事还反映出那个动荡年代的一个特点在巨大的历史变革面前,个人的命运往往显得很渺小。即使是像孙元良这样犯了严重错误的人,最后也可能因为更大的历史变化而逃过惩罚。

总的来说,孙元良的经历虽然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它确实发生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通过他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看到那个时代的一些特点和问题。当然,历史是复杂的,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一个人的经历就对整个时代下定论。但是,这样的个案确实能给我们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那段历史。

0 阅读:7

鸿永文化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