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宦官为何会专权?

一五一说历史 2024-03-20 05:35:24

在中国历史上,作为帝王的奴仆,宦官一直是宫廷中的重要人物。

其历史可以追溯至西周、春秋时期。在秦、汉时期,宫内官既有阉宦,也有士流。

汉武帝常在后廷宴筵,故大臣奏报请示机务,常以宦官主持。

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开始窃权干政,使得宦官的权力逐渐膨胀。

到了汉光武帝时期,全部使用阅宦,不再使用士人。和帝时期,外戚乘机专权,使得皇帝不得不依靠和重用宦官。

到了北魏时期,宦官不少是罪官之后商,因此官吏犯罪一经籍没,则妻女入掖庭,少男即入阉为宦官。

唐初使用官官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在明朝之后,内官的权力重新崛起,委官官以出使、专征、监军、分镇等军政大权。明末宦官魏忠贤专权,更在宫内设“内标”万人。

清初定制,内宦不准出都,并特设专管宫廷事务的内务府。虽然在慈禧时期,有安得海、李莲英之辈受宠一时,但是他们本身未酿成巨祸。宦官的活动以政治为轴心,管理宫中的事务,充当皇权卫士的角色。因此,宦官专权在中国历史上时有发生。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加强中央集权。汉朝末年,外有州郡刺史权力膨胀,独揽地方军政、司法和财务大权,俨然小皇帝,内有外戚摄政,诸如窦宪、梁冀、何进等外戚先后挟持幼帝;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节度使拥兵自重,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河朔三镇节度使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多次起兵造反;明代内阁权势日重,皇权有旁落之险,皇帝赋于宦官以“批红权”,借以限制阁臣,皇权旁落之后,为了加强自身的权力,皇帝不得不依靠重用宦官。

二,那为何必须是宦官?由宦官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宦官最接近皇帝,易于钻皇帝昏庸的空子,东汉和帝死后,皇帝幼弱,因此出现“五侯”、“十常侍”之乱;唐玄宗晚年奏文皆先由高力士审阅;明朝正统皇帝之后,大多数皇帝不理朝政,昏庸无能,因此出现汪直、刘瑾、魏忠贤等大太监。另外宦官与皇帝的利益最为一致,主仆之间属于命运共同体,宦官绝大多数是社会地位低下之人,不用担心有被篡位的危险,因此容易取得皇帝的信任。三,一定的历史条件造成的。为何汉、唐、明三朝宦官专权现象最严重,归根到底宦官之所以能够专权,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往往是王朝出现了外戚弄权、大臣功高震主、地方势力强大等等问题。没有这些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环境,就算皇帝昏聩无能,宦官也很难得到皇帝的重用总之,宦官专权的出现是多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0 阅读:0

一五一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