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币: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日常用具的青铜铸币,哪种形制吸引人

一五一说历史 2024-03-20 05:34:59

刀币是先秦四大铸币体系之一。刀币的形象由春秋时期的日常用具——刀演变而成。春秋时期始铸于齐国,春秋末以后流行于燕、赵、中山等国。战国时期,燕、齐并列为铸行刀币的主要国家。依照形制特点,刀币可分为针首刀、尖首刀、截首刀、折刀、大刀、直刀。

尖首刀

铸行于春秋战国之交的燕国或燕地境内,刀环多呈圆形,亦有椭圆形。依其形制特征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刀首尖,刀头宽大,弧背凹刃、呈斜坡状;刀背两侧外廓在与刀柄相交处中断,刀刃与刀首无外廓,体较宽薄;刀柄略有弧度,外廓隐约,各有两条纵线。第二种刀尖短,弧背较陡直,刃凹,柄部面背均有二直线,面文一般为一个字。第三种为针首刀,刀首如针,刀形短薄,面文多为抽象符号。

针首刀

截首刀

基本形式与尖首刀一致,是尖首刀截首而成,也是后世以省铜或铜为目的的剪凿钱之始祖。

折刀

磐折刀

燕国的主要刀币,也是存世数量最多的刀币。有据面文的不同释法称为“明刀”或“匽刀”。依形制特徵可分为圆折,磬折。先铸造有圆折刀,圆折刀与晚期尖首刀相近,而后才铸造磐折刀。圆折刀身接柄虎呈弧形,磐折刀身接柄虎形近状如曲尺的石磬。圆折背文多为数字或干支,磐折背文多为地名或与齐刀、尖首刀背文相同。旧时据出土地称为“博山刀”者,实际上也是燕佔齐地时铸行的一种折刀。

齐刀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铸币,因体形巨大得名。面文无论字数多少,均铸造有“法化”二字。“法化”二字有释为“大化”、“圆化”等。背有三横纹,与背文“十”合释为“三十”或“世”。面文有“齐法化”、“齐之法化”、“即墨法化”、“即墨之法化”、“安阳之法化”、“齐建(造、返)邦长法化”等。按字数多少也可称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大刀形制精整,文字圆润,轮廓高峻,为刀中魁首。五字刀、四字刀外廓中断于舆刀身接柄处,六字刀、三字刀外廓连柄不断。

齐建(造、返)邦长法化

直刀

也称圆首刀或平首刀。战国中晚期中山国、赵国铸币。刀身直或略带弧形,圆首,柄面多有二直线,体型轻薄,其中“晋半”小直刀尤为薄小。除“甘丹”有背文,其它背多平素。

0 阅读:1

一五一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