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货币简介之平首布

一五一说历史 2024-03-20 05:35:22

“平首布”是由“空首布”蜕变而成的,首部无銎,通体小于空首布,重量也较轻。平首布又可据其形象特微分局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桥足布、三孔布等。平首布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期的周王畿、韩、赵、魏、宋等地和燕、楚部分地区。

尖足布

“尖足布”最初在晋国北部流通,而后流通范围扩大,主要特征是耸肩,方裆或弧裆,尖足。以一釿、半釿二等纪值。分别称“平首尖足大布”。“平首尖足小布”。面文方有邯郸、晋阳、大阴、隰氏、城、蔺等地名和城名,部分小布面文有“半”字,背文一般为数字。体轻薄。

甘丹尖足布

圆足布

战国后期赵国铸币。圆首、圆肩、圆裆、圆足。分一釿、半釿大小两式。面文为地名,背文为数字。

蔺字圆足布

方足布

战国时期周、韩、魏、卫、燕、赵等国铸币。广义方足布以半釿、一釿、二釿三种纪值。形制可分为三式,早期方足布分为平肩、圆肩,有廓、无廓两式,体形较大,即所谓“桥足布”。桥足布体形较厚重。面文以半釿、一釿、二釿纪值,如共半釿、安邑一釿、垂二釿等,故又称釿布。因主要行于战国早、中期的魏国,又称魏布。一般圆裆,方足,有圆肩、削肩、聋肩、平肩等多种形制,并有有无外廓之分。背多平素,偶有背文纪地或背有外廓。

“安邑一釿”桥足布

晚期方足布俗称“小方足布”,体型薄小。为半釿布钱。平肩、方裆、平足。小方足布是存世极多的先秦币种。

“虞阳”小型方足布

“皮氏”小型方足布

锐角布

多出土于战国中、晚期的韩、魏故地。存世甚罕。可分大小二式,平肩、方足、方裆或楔形裆,首部左右两顶端各突出一鋭角。背为一中垂线,两斜线。大布仅见“涅金”、“桃·涅金”、“卢氏·涅金”三种,小布有“公”、“垂”等几种。青铜质。

长布

因钱文有“當釿”二字,亦称釿布。面文旧释为“殊布当十化”;今也有释读为“旆钱当釿”,背文“十货”者系“旆布”或“旆钱”。面文“四钱”,背文“当”者,因形如两枚小方足布抵足相连,故称“连布”。“旆钱”和“连布”体型瘦长,合称长布。均为战国楚北部地区铸币。一枚“旆钱”等值于十枚蚁鼻钱,也等值于两枚“连布”。青铜质。

三孔布

战国后期钱币。钱学界有赵币、秦币、中山国币三说。按背文分大小两式。圆首、圆肩、圆裆、圆足,首及两足各有一圆形穿孔,故名。面文多为地名,背文有纪重和纪值文字。大者背文“一两”,小者背文“十二銖”(半两)。自布以纪重纪值之后,三孔布以“銖两”纪重纪值,开秦汉及其以后“銖两”币之先河。

0 阅读:0

一五一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