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轻松愉快读书的目标追求”
在长期教育探究的实践中,青少年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有一种如登泰山一直看不到日观峰、玉皇顶的“心理疲劳现象”。从幼儿园开始,学a、o、e……1、2、3……知识点开始,这就是从岱宗坊开始爬山了。见了虎山水库,还有兴趣;上学阶段就到了小学初级阶段,语文是汉字与阅读,数学是初级运算,英语从字母音标学起,知识层层加码,作业累累叠叠;如同登山,见了孔子登临处,斗母宫,柏洞……开始疲累了,兴致情态就多种滋味杂陈了。
前回聊到,要轻松愉快读书,解决这心理疲劳与身心俱累之顽疾,得调整观念。从意识形态方面确立轻松愉快读书的认识,有这样的思想,才能有轻松愉快的读书行为。
目标,既是方向,又包含具体的指标和任务;从另一种角度谈,追求目标就有了奋斗的动力。
青少年在读书学习中,只有知识与技能、能力培养的目标,而缺乏了状态目标。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各种障碍物(知识层面的),仅仅片面追求知识的长进,可能会苦不堪言。若能享受到目标实现后的成功愉悦,更值得称道的是,时时品味努力过程中的愉悦,学习之苦消失,欣慰、愉悦与幸福感油然而生了。
所谓的苦,是缺乏思想准备,或者说是怀揣错误的思想认识:一学就会,或者说一努力就可学会。我校的学生多数是“次源”,“三不现象”(听不懂、不会做作业、刚入学时段学不会),我们引领学生确立“学不会很正常”的思想观念。当下学不会,不等于永远学不会;同时,听不懂、学不会是在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也是成长”,也应是成长目标,有了这种心理准备,何苦之有?
读书学习得有状态目标,即有对状态的追求。学习的状态,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去掉私心(小我)杂念,少想点“学不会怎么办”的负性问题。特别是“怎么办”想多了,会障碍壁垒层层叠叠,苦恼增多,负性能量充斥,哪里还有正能量?这是学困生越学越苦(难)的根本原因所在。
状态目标,就是活得越简单越好。思绪万千不行,一根筋一门心思,只要过程,不去过多期盼结果。情绪,特别是负性情绪,越多越糟糕。一切向前看,不要一味两眼向下紧盯脚下,使自己不能跨越障碍物,就只有原地踏步不进则退了。
状态目标,是让人从消极的苦海中挣脱岀来,不苦而甜。有意识地选择追求,让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景状态占据情绪空间。目标,追求就可实现的,相信自己,轻松愉悦就攥紧在自己手心里。努力吧!(王瑞喜 2020年8月15日 于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