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4月的一个周末,晚上10点多,在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后,毛主席来到中南海春藕斋正在举办的舞会上。
在毛主席坐在沙发上的时候,一名服务员端着放置着湿毛巾的盘子来到了毛主席面前。毛主席拿过毛巾,将脸和手擦了擦。
紧接着,那名服务员与毛主席轻声说了几句话,便走开了。
不一会儿,乐队便奏起了曲目。在音乐声中,毛主席在一位老舞伴的陪伴下,走进了舞池,一起跳起了舞。在跳了几圈后,舞曲结束,毛主席回到沙发上坐了下来。
不久后,一首欢快的《喜相逢》舞曲又开始了。这时,毛主席正好看到了坐在那里的孟锦云,便向她笑了笑。
接收到毛主席的微笑后,孟锦云先是有点不自然,紧接着便感觉到了毛主席意图,便主动向着毛主席走了过来。
来到毛主席面前后,孟锦云也学着那位老舞伴的样子,向毛主席做了请主席跳舞的邀请动作。
毛主席则微笑着站起来,拉着孟锦云的手,与她一起走向了舞场。
由于是第一次与毛主席跳舞,孟锦云的心里十分忐忑,在跳舞的时候,节奏、音乐、舞步,都成了模糊的一片,甚至不知道该进哪只脚,该向哪一边转。
看着孟锦云紧张的样子,毛主席说:“小同志,别紧张,你的舞步不错嘛!”
很快,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孟锦云的紧张情绪消退了许多,舞步也越来越正常。
在跳舞时,毛主席问:“你是新来的?”孟锦云说:“我第一次来。”毛主席说:“怪不得没见过你。小同志,叫什么名字?”孟锦云回答说:“孟锦云。”
这时,毛主席说:“噢,孟锦云,跟孟夫子同姓。这个名字好听,锦上添云比锦上添花还美呢。”说完后,毛主席又问:“你是什么地方人?”孟锦云说:“是湖北武汉。”
听了孟锦云的回答,毛主席说:“噢,湖北,一湖之隔,是我的半个小同乡呢!”
后来,与孟锦云熟悉了,毛主席也经常和她开玩笑。而孟锦云的单纯、机敏、活泼,她充满了稚气的发问,也经常引得毛主席哈哈大笑。
有一次,在与毛主席聊天时,孟锦云说:“主席,您嘴巴下面有一个痣子,听我奶奶说,这是有福气的痣子呢。”
听了孟锦云的话,毛主席也仔细地看了看孟锦云的脸。在看到她的脸上也有一个小痣时,毛主席笑着说:“你的脸上也有一个痣子,那你也有福的哦。”
听到毛主席这样说,孟锦云说:“那可不是,您的痣子是湖南痣子,我的痣子是湖北痣子,长的地方不一样。”
见孟锦云以地域区分脸上的痣,毛主席突然哈哈大笑着说:“没想到,你还是个小九头鸟呢。”
对此,孟锦云有些不解地问:“什么?九头鸟?”
毛主席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毛主席所说的“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是一句流传十分广泛的俗语。
关于到底有没有九头鸟,有学者表示,“自古迄今,九头鸟常发现于湖南、湖北,而以湖北为中心”。因此,在他们看来,“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具有实物作依据的,也许并非仅仅是神话传说。
对于九头鸟的传说,最早源于楚人的九凤神鸟,在《山海经》有相关的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据此,九头鸟大约生活在“大荒之中”。
然而,后来关于九头鸟的的说法,也变成了多种多样。
其中,有一种说法,说这种鸟是不祥鸟,原名“鬼车”,长有十个脖子、九个头,因古汉语中“九”和“鬼”音似,所以这种鸟也被叫作鬼鸟。
那时候,人们认为,如果九头鸟从上面飞过,就要将家里的灯火吹灭,再放狗把九头鸟赶走。不然,九头鸟会吸走小孩子的魂气,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明朝时,刘伯温撰写的《郁离子》,专门有一篇文章,题名就是《九头鸟》寓意在“一头得食,八头争食”。
明朝后期,张居正对朝政进行改革。期间,张居正保荐了九位湖北籍的御史。
在上任后,这些御史对贪官污吏的制裁非常严厉,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然而,这些御史的做法,却引起了一些贪官污吏的嫉妒和不满。
于是,那些贪官污吏便在私地下,骂这些御史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句俗语对湖北人的描述,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寓指湖北人开放、包容、机智、坚韧和聪明。
毛主席所说的“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句话,就是对湖北人的赞赏。那天,在说完这句话后,毛主席又看着孟锦云,问:“你知道吗?”孟锦云回答说:“当然知道,九头鸟可厉害呢。”
见孟锦云知道这句俗语,毛主席笑着说:“那也就是说,你这个小九头鸟很厉害了。”
然而,孟锦云却说:“我可不愿意当九头鸟,我不愿意人家说我厉害。”
听了孟锦云的话,毛主席笑着说:“你还有这么大的顾虑啊?我可愿意当个九头鸟呢,只是想当而当不上哦!”
这时,孟锦云又聪明地转移了话题。她说:“我觉得九头鸟不好听,怪可怕的。主席,我们武汉的黄鹤楼,您去过吗?”
对于黄鹤楼,毛主席当然是去过的。
1927年4月后,国民党反动派相继背叛了革命,开始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到处都是一片白色恐怖。对此,毛主席感到非常愤怒。
期间,毛主席怀着郁闷的心情登上了蛇山,站在黄鹤楼前,极目远眺,有感而发,创作了《菩萨蛮·黄鹤楼》。其内容为: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在这首词中,毛主席表达了对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以及对革命前途的焦虑,和对革命的未来抱有坚定信念的乐观。
因此,在孟锦云提到黄鹤楼的时候,毛主席不由地想起了这段往事,便吟诵了“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这句。
之后,毛主席又和孟锦云交流了湖北的特色美食和特色美景,并与孟锦云这个身材颀长,皮肤白晰,容貌秀丽,拥有一双明澈如水的眼睛的湖北姑娘,成为了好朋友。
后来,孟锦云经常陪毛主席跳舞。在毛主席的晚年,孟锦云还成为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给毛主席读书、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