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探望51岁的兄长福全,当他离开后,福全对儿子说此生心愿已了

奋发图强噢 2025-01-25 20:26:33

康熙四十二年冬,年过半百的福全王爷病危卧榻。当年那个立志做贤王的皇子,如今已是两鬓斑白、命悬一线。这一夜,康熙帝得知消息后,放下万机急赶回宫。当他看到昔日的手足兄弟已是面色惨白、气若游丝,不禁泪如雨下。十五年前的准噶尔之战后,因一次违抗军令,福全失去圣眷,深居简出。此刻,51岁的福全握着皇帝的手,唤来爱子保泰,轻声道出"此生心愿已了"。这一刻,昔日的军令如尘烟散去,留下的,是两个相濡以沫的手足,在生命的尽头完成了最后的和解。

储君之位难及贤王梦成空

崇德八年,紫禁城里迎来了一位新生的皇子。这位名叫福全的小皇子,是顺治帝的次子,生母是宁悫妃董鄂氏。

在宫廷深院中,福全没有丝毫皇子的傲气,他总是安静地坐在廊下读书。每当太监宫女路过,他都会温和有礼地施礼问好。

顺治帝常常带着福全去御花园散步,看着这个性情温和的儿子,龙颜大悦。在一次父子对话中,顺治帝问及福全的志向,福全不假思索地回答:"愿为贤王。"

这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却成了福全人生的转折点。身为皇子,竟然不思进取,只求做个闲散贤王。

这番话传到朝臣耳中,立即引发了一场关于储君人选的激烈讨论。玄烨与福全都是储君的热门人选,朝中为此分成两派。

顺治帝细细思量,一个只求清闲的贤王,终究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继承人。相比之下,玄烨聪慧过人,处事果断,更符合帝王之相。

在这场无声的角力中,福全渐渐被排除出储君的竞争圈子。朝中大臣们都看得明白,皇上的心意已定。

不过,失去储君之位对福全来说并非一场灾难。他依然保持着往日的生活节奏,该读书读书,该习武习武。

在紫禁城的一角,福全开辟了一片小园子。他在这里种花植树,与三五知己品茗论道。

这些年,福全培养出了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他精通琴棋书画,尤其擅长书法。宫中的匾额楹联,常常出自他手。

顺治十八年,玄烨正式被立为皇太子。消息传来时,福全正在园中修剪花草。他放下剪刀,向来报信的太监道了声谢。

从此,福全更加淡泊名利,终日与书画为伴。他的府邸成了文人雅士常来常往的地方,经常有人前来向他请教书法。

战功辉煌却因罪失圣宠

康熙二十七年,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漠北兴风作浪。消息传回京城,康熙帝震怒,立即召开军事会议。

在这场关乎国运的战役中,康熙帝任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统领大军北上征讨。福全接到圣旨后,立即着手准备军需物资。

大军浩浩荡荡开拔北上,一路上将士们斗志昂扬。沿途百姓纷纷夹道欢送,为大军送上干粮和水。

福全身穿戎装,骑在战马上,带领大军穿越茫茫大漠。此时的他,已经完全褪去了昔日贤王的闲适之态。

康熙帝亲自来到前线督战,为将士们加油打气。在皇帝的亲临激励下,清军士气如虹,战斗力空前高涨。

大军与准噶尔部在漠北展开激烈交战。福全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一举击溃了噶尔丹的主力部队。

战场烽烟弥漫,敌军四处溃逃。按照军事常理和康熙帝的旨意,此时正是追击歼敌的最佳时机。

然而福全却做出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定:他下令大军就地驻扎,停止追击。将士们面面相觑,但军令如山,无人敢违抗。

噶尔丹趁着这个喘息的机会,带领残部逃入深山。这个决定让康熙帝勃然大怒,当即下令传召福全回京。

回京后的福全跪在金殿之上,接受康熙帝的严厉训斥。最终,他被罚俸三年,从此失去了圣眷。

噶尔丹趁机养精蓄锐,不久后又开始蠢蠢欲动。若不是康熙帝远见卓识,及时派兵剿灭,后果不堪设想。

朝中大臣们议论纷纷,都说福全这是在拿国家安危开玩笑。一时间,这位昔日的抚远大将军在朝中已无立足之地。

福全从此深居简出,不问朝廷政事。他的府邸门庭冷落,再也不见昔日的热闹景象。

康熙帝对这个兄长仍然心存芥蒂,多年来未曾召见。即便是遇到重大节日,福全也只能在远处遥望皇宫。

朝中再无人提起这位不成功的将军,连给福全请罪的大臣也寥寥无几。曾经的贤王,如今成了京城一位默默无闻的王爷。

圣驾深夜临病榻泪满襟

康熙四十二年隆冬,北风呼啸,雪花纷飞。福全王府内,一队太医匆忙进出,手中抱着各色药材。

府中下人们个个面带愁容,守在院外低声议论。年过半百的福全王爷已经病重多日,情况日渐恶化。

深夜,一位小太监从福全府急匆匆赶往皇宫。他顾不得严寒,一路小跑进了养心殿,将福全病危的消息报给了康熙帝。

康熙帝闻讯,立即放下手中的奏折,召来随驾太医。他顾不得更衣,披上御寒的狐裘就往福全府赶去。

皇帝的銮驾一路疾驰,飞雪打在銮驾的车窗上。康熙帝坐在车内,目光凝重地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

深夜的福全府被突如其来的火把照得通明。府中的下人看到圣驾到来,纷纷跪地相迎,却被康熙帝摆手制止。

康熙帝大步流星走进内室,看到床榻上的福全面色苍白,形容枯槁。十五年未见,昔日英姿勃发的兄长已经憔悴不堪。

病榻前的烛火摇曳,映照着两兄弟苍老的面容。康熙帝握住福全冰凉的手,泪水夺眶而出。

"皇兄,朕已无手足了啊。"康熙帝的声音有些哽咽,他紧紧握着福全的手,仿佛要将多年的歉意都倾注其中。

随行太医们在一旁诊脉开方,内室里一片忙碌。福全虚弱地睁开眼,看到泪流满面的皇帝弟弟,嘴角微微动了动。

康熙帝顾不得帝王的威仪,坐在床边为福全掖了掖被角。他亲自端起药碗,小心翼翼地喂福全服下。

内室的火盆里添了新炭,驱走了寒意。康熙帝守在床边,不时为福全擦拭额头的虚汗。

御医们准备了一些安神的汤药,康熙帝亲自尝过药后才让人喂给福全。多年的隔阂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窗外的风雪渐小,内室里弥漫着浓浓的药香。康熙帝看着昏睡过去的福全,目光中充满了不舍。

黎明时分,康熙帝才依依不舍地起身。他叮嘱御医们要精心照料,又命人送来了御膳房准备的补品。

兄弟和解终圆贤王梦

福全虚弱地向床边的亲信招了招手,示意他将保泰唤来。内室的烛火摇曳,映照着福全枯槁的面容。

保泰跪在床前,握着父亲的手,泪水静静地流下。福全用尽全力开口:"为父此生心愿已了,可以放下了。"

康熙帝听到这句话,默默地转过身去,肩膀微微颤抖。十五年的隔阂,在这一刻消融于无形。

福全轻轻拉过保泰的手,放在康熙帝的手中。这个无声的动作,传递着一个父亲对儿子最后的托付。

病榻前的气氛凝重而温暖,康熙帝俯下身,仔细听着福全微弱的声音。那些年少时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福全突然轻哼起一段小调,那是他们儿时在紫禁城嬉戏时常唱的歌谣。康熙帝一怔,随即跟着轻声哼唱。

兄弟二人的歌声虽然微弱,却让内室里的气氛变得温馨起来。保泰从未见过父亲如此释然的神情。

康熙帝握着福全的手,轻声说起他们小时候在御花园玩耍的趣事。福全微笑着点头,眼中闪着泪光。

保泰站在一旁,看着父亲和皇叔相视而笑,仿佛又回到了他们年少时的时光。多年的恩怨,在这温情一刻尽数化解。

福全用微弱的声音向康熙帝讲述着这些年的生活,虽然平淡,却也安然自得。康熙帝静静地听着,不时点头。

夜色渐深,福全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但他的表情却愈发平和。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刻,等到了兄弟之间的谅解。

保泰为父亲掖了掖被角,看到父亲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多年的等待与煎熬,在这一刻得到了圆满的答案。

康熙帝命御医再次为福全诊脉,看着兄长安详的面容,眼中满是不舍。他明白,这可能是他们最后的相聚。

福全望着窗外的月光,轻声说起当年"愿为贤王"的初衷。康熙帝听着,泪水再次滑落。

这一夜,紫禁城格外宁静,只有福全府内的烛火依旧明亮。两个年过半百的兄弟,在生命的尽头完成了最后的和解。

2 阅读:133
奋发图强噢

奋发图强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