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关键人物,史书却未记载其名,李世民到底在隐藏什么?

历来有些现实 2024-05-07 21:57:57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十分有名的一次流血宫廷政变,也是一场成功的政变,发动者李世民因此登上皇帝宝座,开创了贞观之治。

这里面有个怪事,作为政变的策划和参与者,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均在史册留名,广为人知。

有一个关键人物,此人是当时看守玄武门的军官,是他将李世民的手下放了进去,在里面设下埋伏。

政变不是大军交战,讲究的是突然性,需要悄悄进行,神不知鬼不觉。一旦有个风吹草动,被李建成兄弟俩知道了,人家就有了准备,就不去玄武门挨收拾了。甚至,他们会直接带兵掩杀过来,双方进行大规模火拼。

李渊要听到喊杀声,也会出来干预,人家才是合法皇帝。

那样的话,李世民就会功亏一篑,政变就会宣告流产。换句话说,只要守卫玄武门的军官不配合,李世民就必须动武,那样消息走漏,失去突然性,政变很难取得成功。

但是这样一个为政变做出突出贡献的关键人物,无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资治通鉴》都对他的事迹只字不提,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没有写。

因为《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是参考《旧唐书》的,而《旧唐书》的编写者要考虑李世民的态度。也就是说,是李世民不敢让此人的名字出现,怕泄露天机。

那么,此人到底是谁?李世民为何不愿意此人的名字出现,他在试图掩盖什么?

既然史书上都没有写,我们又是如何知道此人的?

此人名叫常何,出生于588年,去世于653年,享年65岁。

常何是汴州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祖籍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跟司马懿是老乡。

常何并非无名小辈,他的父亲是隋朝朝散大夫常绪,也算是官二代,根黄苗正。不必像寒门子弟那样寒窗苦读,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不过,常何命运似乎不是那么好,他长大之后,隋朝开始动荡。杨广不顾老百姓死活,对外不停打仗,对内大搞基建,逼得老百姓起来造反。

常何一看官做不成了,干脆参加起义得了,他也不是平庸之辈,也想轰轰烈烈干一番。父亲不答应,说你老爹我端的是大隋的饭碗,和杨广在一条船上,你可不能胳膊向外拐啊。

常何说,我们不能只说立场,不说是非,这样腐败的政权必须推翻。于是,他不顾父亲劝阻,骑着一匹骏马,带着一杆长矛,直奔瓦岗寨而去。

古代作战没有那么复杂,不需要战略战术。那时候当将军,不需要上军校,有力气就行。然后呢,在战斗中慢慢摸索。比如刘邦的手下有杀猪的,有宰羊,到后来都成为赫赫有名的战将。

常何在起义军将领李密的手下很快成长,数次领军打败了隋朝政府军的进攻。

李密是个很有才华的将领,但是心胸狭窄,格局不大。他杀死了上司翟让,瓦岗寨因此分崩离析,战斗力迅速下降。

常何一看瓦岗寨不行了,就劝告李密说,咱们跟李渊干吧。李密也明白,自己不是当领导的料,就投靠了李渊。很自然,常何也跟了过来,成为李渊的手下。

可待了一段时间后,李密还是觉得当老大好,曾经沧海难为水啊,想离开李渊,自己重新单干。在得知李密的想法后,常何进行劝阻,奈何对方不听,没办法,只得跟李密叛逃。

后来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常何成为俘虏。王世充没有杀他,继续让他带兵。常何待了一段之后,分析了一下,觉得天下这么多公司,还是李渊的公司有前途。于是他产生了一个想法,重回李渊的阵营。

走的时候,他还策反王世充左右,带着一支队伍过去。李渊并没有因为之前的叛逃而为难常何,反而对他更加重用,让他当了车骑将军。常何从此走上正轨,再也不迷路了。

有人肯定会说,常何这样做,跟民国时期的倒戈将军石友三、孙殿英和冯玉祥没什么区别啊?这家伙一定不靠谱。

其实不然,在当时,起义军队伍很多,走错路或跟错人是很正常的现象。

发觉老大不靠谱,我就跳槽,在隋末将领中屡见不鲜。唐朝开国大将秦叔宝也是如此,他最初属于政府军,是隋将来护儿的手下。起义之后,他先跟李密,再跟王世充,后来跟了李世民。他多次跳槽,不是变色龙,而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或者像古人常说的,“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遇到李世民之后,他们忠心耿耿,再也没有背叛。

原因很简单,李渊父子善于笼络人心,知道尊重将领。

归顺大唐后,常何能力得到发挥,在唐初统一战争大显身手,立了不少战功。当时他除了跟随秦王李世民,也在太子李建成手下干过,但最后还是跟定了李世民。

最初,常何一直在外征战。唐朝建立之后的武德七年,常何被调入京城,担任了中郎将,负责玄武门守卫 。注意,这个职务很关键,时间点也很微妙。这时候,恰好是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头两年。

李世民不是太子,但是能力出众,对大哥李建成不服。因此,他要挑战太子,向皇位发起冲击。

当时李渊还是皇帝,李世民没有那份耐心等老爸死去,他要先发制人,发动政变。既然是政变,必须是要流血的,也必须是小范围的。

正像前面所说,李建成也是一位出色的将领,不能硬刚。那样的话,就不是政变,就是冲突和战争,大唐肯定会天下大乱。所以,只能采取不体面的做法,骗李建成到玄武门去,在那里将他解决。

而守护玄武门的常何,就成为关键人物,李世民必须要将他争取过来。

常何原本心里只认皇帝李渊,只服从皇上的差遣,对李世民缺乏归属感。常何跟长孙无忌、尉迟恭不同,后者一直跟李世民作战。而常何在武德二年的时候,才跟李世民征战。但是他还不是直接跟着李世民,而是在其心腹刘弘基指挥下作战。

武德三年的时候,常何才跟着李世民东征洛阳。到了武德五年,常和又被调到了李建成那里,参加讨伐刘黑闼的战斗。

李世民要发动政变,就必须要争取常何。但李世民要下点功夫,不是简单地下一个命令就可以大功告成了。

武德七年,李世民给了常何一把金刀,黄金卅挺。如果是死党,就不必用金钱收买,可见常何跟李世民的关系不是那么铁,要用金钱开道,收买和试探常何。

你要收了,就说明愿意日后给我办事。常何果然没有犹豫,就将礼物收下。

他不是贪财,而是对李世民表达一种态度,我愿意跟你干。李世民大喜,又让人给常何送去金刀子三十枚。

注意李世民送礼的时间,是武德七年,是在玄武门之变的两年前。

这些金刀可不是全给常何的,是让他收买收下的禁军大小头目的。 而常何很配合,把这些宝贝给了身边的将领,在玄武门之变当天,他们放李世民的手下入内,埋伏在里面。这才有了玄武门政变的成功,李世民才逼着李渊禅位,自己坐上龙椅。

毫无疑问,在政变中常何起到了关键作用。玄武门之变成功后,李世民论功行赏,让他担任马军副总管。

永徽四年五月十六(653年6月16日),66岁的常何病逝,被高宗追赠为左武卫大将军。

对于这样一个关键人物,史官却未曾给他立传,而且记述玄武门之变的时候,连他的名字都没提。

李世民之所以对这位英雄开启隐藏模式,大有玄机。

常何当然有功,他李世民也不是不想表彰常何,而是因为一写他,就会坏了事。

李世民想一再强调的是,他当时发动玄武门之变是被逼到了墙角,不干不行了。说大哥李建成和小弟李元吉在多次暗害自己,发动政变纯粹是正当防卫,自己根本就没有当皇帝的心。

如果写了常何,那你在政变两年前就收买此人,又该作何解释?

这可不是仅仅请他吃饭那么简单。是送金子,还是金刀,用意非常明显。作为皇子,收买把守皇宫的将领,这就是赤裸裸的意图谋反。一但这事被天下人得知,李世民的权力就失去了合法性。

忌讳于此,在玄武门之变的史料中,“幕后英雄”常何的名字,就绝对不能提。

既然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都没有记载,我们是如何知道此事的?

关于此事的描述,出现在常何墓碑的碑文中。

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保存着一份常何墓碑碑文的手抄残卷。碑文不但记载李世民给了常何那么多宝贝,还说让他“委公赐骁勇之夫”。

意思是委托将军你要把这些金刀,给那些骁勇善战的御林军。

给这些人干什么?自然是发动政变时要用他们!

这一来,李世民发动政变,就是早有预谋,断断不是无奈之举。因此,李世民是不会让常何的名字被世人知道的。

最后要说的是,不管李世民用什么手段上位,毕竟是人家开创了贞观之治,让统一的中原王朝强大,仍然不失为一代明君。

1 阅读:46
历来有些现实

历来有些现实

假装懂点历史,假装不懂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