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复位后,面对弟弟的五位后妃,他的所作所为有多冷血无情?

历来有些现实 2024-05-06 15:11:56

“你回去对皇上说,赶紧让我回去,回去之后,我当个小老百姓就成。”

“我回去之后,也不回紫禁城了,就在先帝的皇陵守墓也可以。”

“回去之后告诉皇上,也先愿意给我送回去,不是想让我在这里受苦,要是不答应他,瓦剌这边就会频繁入侵大明,十年之内恐怕不会罢休。”

面对朝廷派来的使者,明朝的第6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说了这番话。地点是在茫茫塞外,瓦剌的大本营。

明朝的皇帝本尊,为何到了蒙古人那里?

明朝建立之后,元朝军队并没有被消灭,残余力量跑到了北方大漠之中,苟延残喘。残余力量有两大股,有的到了漠北,有的在漠西。漠北的武装力量,明朝管他们叫鞑靼。西部的,被称作瓦剌。

后来,瓦剌统一了漠北各个部族,慢慢崛起。正统四年(1439年),也先成为瓦剌部族首领,军事实力走上巅峰。反观明朝已经建立将近百年,军队的战斗力大为下降。

而古代的游牧民族,却不必担心战斗力下降的问题。这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本就是游牧,以打猎为生,跟猛兽搏斗。他们必须要拥有出色的骑射功夫,刀口舔血,才能够在大草原生存下去。

草原的战马也不会退化,没有爆发力和耐力,它们就会被狼给吃掉。草原上的孩子,是听着狼嚎,闻着血腥味长大的,血管中流淌的血都充满了战斗性。

中原子弟看到战争血腥场面,大多都会瑟瑟发抖。原因很简单,他们是农耕生活,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杀猪宰羊,看到血腥。

再说了,哪一朝的中原封建统治者都希望老百姓成为温顺的绵羊,不许拥有武器,更不许你练兵。瓦剌那边却是全民皆兵,天天打仗。明朝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老百姓“过着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只要瓦剌那边突然打过来,双方胜负可想而知。

然而,瓦剌一直并没有大举南侵。他们的领袖大汗脱脱不花也好,军事统帅也先也罢,都没有先辈那样的入主中原的雄心壮志,未打算入侵明朝,占领北京城,恢复大元帝国荣光。

瓦剌当时的外交政策是,维持现状,双方和睦相处。

游牧民族是不擅长生产生活用品的,历史上的匈奴、突厥、契丹、金人,对中原发动战争,主要是为了抢夺生活物资。除了鲜卑人和成吉思汗,大多都没有侵占中原建立王朝的想法。

瓦剌也是如此,主要不是打不过,而是对去中原当皇帝没兴趣。

到了瓦剌时期,对边境大规模的劫掠也基本上停止了。那么,他们需要的物资如何解决?

很简单,就是易货贸易,拿牛羊、战马或者牛羊皮、弓箭等跟明朝政府交换粮食等生活物资。

可是到英宗时期,还是爆发了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索,不是瓦剌要侵占明朝,而是因为贸易纠纷。

每年瓦剌都要派人送马匹等到北京去,然后让明朝给赏钱带回去。

但是在交易过程中,明朝官员发现瓦剌存在以次充好,虚报人数(明朝这边按照过来的人头赏赐)等不诚信行为,没有按照约定付款。

这下,瓦剌人生气了,打算入侵大同,给明朝一个教训。这边英宗获得情报之后,决定针锋相对,保卫国土。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大军兵分多路入侵明朝。其中也先入侵大同,另一路由脱脱不花率领入侵辽东。

前面说过,此时的明朝军队战斗力拉胯,打不过瓦剌军队,吃了不小的亏。但是瓦剌军队打攻坚战的话,也占不了便宜。到明末的时候,后金军队攻城也基本没戏,如果不是叛将过去带去了制造红衣大炮的技术,皇太极攻城仍然没招。

也就是说,瓦剌军队虽然气势汹汹,但不会对明朝造成太大损失。更何况,他们原本就没有打算改朝换代,只是泄愤而已。

按理来说,明英宗大可不必御驾亲征,自讨苦吃。但是太监王振却极力怂恿,说吾皇英明,是天才军事家,如果您老人家出马,肯定会把敌人吓得浑身筛糠,不战而胜。

朱祁镇当时22岁,是个毛头小伙,愣头青,血气方刚。王振的迷魂汤一灌,英宗头脑发热,决定御驾亲征。

七月十五日,朱祁镇命异母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师,翌日就带着50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征。

这个数字可能会有点虚标,古人喜欢“号称”壮大声势。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兵力不会低于30万。还有,这些军队的明朝政府军,是明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原因很简单,皇上亲自出征,带兵肯定要多,而且要强。

总之,英宗出征时,把北京城内城外以及周边地区的精锐部队全带去了。

前面说过,明朝的军队已经多年没有见过刀光剑影,没有闻到硝烟味道,根本不是瓦剌的对手。结果,在八月爆发的土木堡战役中,明军被打得满地找牙,全军覆没,英宗也当了俘虏,是为土木之变。

皇帝被俘,举国震惊,北京乱成一团,人心惶惶。在此背景下,孙太后和于谦把监国的郕王朱祁钰推上皇位。

当时孙太后提出个条件,说你朱祁钰当皇帝可以,但是将来要让我亲孙子(朱祁镇儿子)朱见深接班。

朱祁钰想,我先当上皇帝再说,掌权之后,让不让,还不是我一句话?

当然,也有人对朱祁钰提醒了:“郕王啊,这皇上不能当,到时候英宗回来怎么办?”

朱祁钰眼睛一瞪,说:“你这就属于瞎说了,人落入敌营了,还可能平安归来吗?真当是去旅游了?”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历史经验。在宋朝,金人俘获了太上皇徽宗和钦宗皇帝,一直囚禁到死,没有让他们回去,想来瓦剌也不会那样做。

这一次,朱祁钰想错了。因为金人的战略目标是夺取中原,瓦剌对明朝没有领土要求。

瓦剌也曾派兵攻打北京,但是在于谦等人的奋战下,攻城无果而终。

景泰元年(1450年)春,也先突然做出决定,要送还朱祁镇。

反正他们的战略目标不是要夺取中原,还希望跟明朝政权共存,继续囚禁英宗,没有意义。当年六月下旬, 瓦剌派了一个使团到北京商讨改善“两国”关系,并且说我们愿意放英宗回去。

朱祁钰听到瓦剌人说要放英宗回去,当时脸色就变了。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哥哥回来,我怎么办?

因此,朱祁钰只对讲和感兴趣,对方一提释放朱祁镇,他就打哈哈,顾左右而言他。事情也不能一直拖着,到最后朱祁钰还是派使臣过去,商谈迎回英宗。

为什么朱祁钰的态度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是因为于谦。

于谦因为北京保卫战的成功进行,威望大大增加,深受代宗皇帝朱祁钰重用,掌握着军队大权。于谦知道朱祁钰在担心啥,就跟他说了,你让英宗回来也没事,改变不了既成事实。

言外意思是,只要有臣等在帮你撑场子,英宗即使回来,大位已定,你还是安安心心做你的皇帝,不会有什么事的。

于谦的话,让朱祁钰吃了定心丸。于是,他便派礼部右侍郎李实等人组成使团,在七月中旬到了瓦剌,商谈此事。

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一幕,英宗对使者说,只要让我回去,当个老百姓就成,绝对不会跟我弟弟争夺皇位。

八月上旬,杨善带着朱祁镇南归。

回来之后,朱祁钰立刻把哥哥送入南宫(延安宫) 崇质殿,将其软禁起来,与外界隔绝。

原因很简单,英宗虽然说自己不会争皇位,毕竟朝廷还有不少原班人马,都是英宗一手培养和提拔起来的。朱祁钰对这些大臣很好,但是于谦“遮挡”住了他们的光芒。如果让英宗复位,这些大臣就是“复国元勋”,地位还能进一步提升。

所以,朱祁钰不让大臣跟英宗接触,怕生出事端。

朱祁钰之所以要这样安排,是权力的特有属性,它太诱人,当皇帝的感觉太爽。曾经沧海难为水,人最难承受的是大权旁落的滋味,他是不会主动交出政权的。

朱祁钰还是太嫩了,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如果想要皇位永固,起码要在两件事中选择一件事做。

要么大换血,把旧臣的权力剥夺,换上新人。要么让英宗吃饭死,喝水死,躲猫猫死,来个釜底抽薪,彻底杜绝隐患。

可是他还是有妇人之仁,两件事中一样也没有做,当然,他真要那样做的话,也会存在阻力,别说太后了,就连于谦本人也不一定支持。

于谦做人光明磊落,他对朝廷忠心耿耿,没有个人野心,不喜欢窝里斗。

不管怎么说,朱祁钰的优柔寡断害了自己。

景泰七年(1456年)正月,大臣石亨、徐有贞和宦官曹吉祥等人发动政变,英宗成功复辟,登上了久违的龙椅。

朱祁镇可不会像弟弟那样有妇人之仁,复位之后,把支持代宗朱祁钰的大臣杀的杀,发配的发配,一个没放过,朱祁钰的得力助手于谦,人头落地。

古代的政治斗争,是肮脏的,还也是血腥的,可惜朱祁钰不懂这些,把自己变成笑话,在政变半月之后一命呜呼。

那么,对于朱祁钰的后妃和亲人,英宗是如何处置的?

朱祁钰不只有一个儿子朱见济,他当了皇帝之后,把英宗的太子废了,立朱见济为太子。可惜这孩子短命,不久便死了。

朱祁钰不太好色,他只有五位妻妾,分别除了汪皇后、杭皇后,还有唐皇贵妃、李贤妃和李惜儿。

汪皇后自己没有生育,当丈夫要立杭皇后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的时候,她坚决反对。理由是孙太后有言在先,英宗儿子朱见深是太子,不能胡来。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儿子,要是朱见济是她生的,没准就不会这样做了。

朱祁钰见她反对,勃然大怒,将她废掉。没想到,汪皇后因祸得福,英宗复辟之后,复称她为郕王妃,后来的明宪宗朱见深也对她很尊重,待遇优厚。直到1506年,这老太太才去世,享年79岁。

杭皇后为朱祁钰生下了儿子朱见济,母以子贵,风光无限。朱见济早夭后,杭皇后也抑郁生病,没有等英宗复辟,就撒手人寰。

尽管如此,复位后的朱祁镇也没放过她,不仅将她的皇后谥号废除,甚至还越过道德底线,将她刨棺毁尸。

朱祁钰幸存下来的三位妃子就更惨了,全部被英宗下令活埋。

朱祁钰还有两个女儿,长女曾被父亲封为固安公主,次女封号不祥。朱祁镇复位后,她们公主的封号被剥夺。由于她们是汪皇后所生,因此逃过一劫,得以善终。

总的来说,代宗还是没有英宗心狠手辣,没有玩过同父异母的哥哥。如果时光能倒流,天知道他会如何对待从瓦剌回来的英宗。

参考史料:《英宗实录》《明史·本纪第十一·景帝》《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三》

0 阅读:119
历来有些现实

历来有些现实

假装懂点历史,假装不懂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