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历史上最谦虚的皇帝,不称朕,不穿龙袍坐龙椅,更不敢碰后宫

历来有些现实 2024-05-09 23:45:50

“谦虚”大概是古代皇帝群体最为缺少的一种美德,南北宋之间出了个皇帝,他就很谦虚。

宋朝是个很特别的王朝,前后几百年,只杀过两个有名的大臣,一个是岳飞,另外一个就是张邦昌。相比其他朝代,显然是杀人太少了。

原因很简单,宋太祖赵匡胤拿下江山之后,留下一句遗言,那就是我的子孙后代要善待大臣,不能滥杀。

大宋的官员如果犯错,咱别杀头,最多就是撤职、流放。人家一旦有悔过的意思,表现不错,还可以得到宽恕,乃至官复原职。

比如政治家和文学家苏东坡,一生被流放四次,每次流放之后,还能被重新启用,并没有被一棍子打死。

即使是宋高宗时期(绍兴十四年),跟秦桧作对的三位旧相赵鼎、张浚和李光,也只是被流放到外地。

秦桧这货的心狠手辣是出了名的,谁要是跟他作对,那肯定是要给打倒在地,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都不能翻身。

秦桧虽然歹毒,但是做不到从肉体上消灭对手,因为徽宗不愿意——祖上有遗言,不能胡来。

尽管如此,在金兀术的压力下,在秦桧的操作下,高宗还是杀了国家栋梁岳飞。

岳飞的被杀,是因为他主张抗金,武力收复失地,然后迎接徽宗和钦宗还朝。这触及到了高宗的底线,钦宗被俘之前是合法皇帝,回来之后高宗还不得让位吗?

当然,钦宗也说了,回去之后咱不插手政治,余生当一个道士就挺知足的。可是后来的明英宗也说过类似的话,后来不也是复辟了吗?

即使前皇帝不想复辟,一帮大臣为了成为复国元勋,也会极力推动搞政变,岳飞成为高宗眼中钉,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给杀害。

这时候的宋高宗,很显然是把祖宗的遗训忘到了九霄云外。不过,这也不意味着宋高宗从此就不顾一切,随便杀大臣了。

他在位35年,也只是杀过两位大臣。在跟金国对峙的非常乱世时期,这种胸怀已经是很难得的开阔了。要知道,明朝末期的崇祯皇帝,可是咔嚓过18个重臣。相比之下,高宗“仁慈”得多了。

除了岳飞,宋高宗还杀过一个人,那就是张邦昌。

张邦昌到底做了什么,让宋高宗要违背太祖遗言,对他大开杀戒呢?

很简单,张邦昌当过“皇帝”,是在金人扶植下当的皇帝。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张邦昌的经历跟民国时期的汪精卫有点相似,都是在异族侵略者扶植下“另立中央”。

所不同的是,张邦昌是被金人扶植的,历经千年融合后,金人汉人都是中华民族一份子。而汪精卫是被日寇扶植的,日本属于典型的异族侵略者。

当然,在古代,可没有什么我们现代这样的中华民族概念。在宋高宗看来,只要是当了皇帝的,那就是谋逆行为,是万万不能允许的,杀张邦昌,再正常不过。张邦昌不算谋反也属于僭越了,都成了跟他平起平坐的伪皇帝了,的确很是过分。

然而,在张邦昌看来,自己死得太冤了,比窦娥还冤。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一千年前,看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看张邦昌到底冤不冤。

张邦昌出生在1081年,河北东光人。他在19岁那年,就考取了进士。苏东坡是20岁,王安石是21岁,范仲淹是26岁中的进士。由此可见,张邦昌很有聪明,也很有学问,可以说是个天才。

大观四年(1110年),29岁的张邦昌以中书舍人的身份随兵部尚书王襄出使高丽。

据说,高丽人一看张邦昌仪表堂堂,还满腹经纶,当时就喜欢上了,非要将他留下,在那里做官。张邦昌连连摇头说,我是大宋人,皇上将我培养成人才,我要回去报效祖国。可见张邦昌在当时还是爱国的。

张邦昌不但爱国,还嫉恶如仇。据史料记载,他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有一次当着童贯的面,指着鼻子骂他贪赃枉法,助长不正之风。

童贯是三朝元老,他曾经多次挂帅出征,还取得过胜利,官至太尉,权势熏天,著名的方腊起义,其实不是小说中的宋江镇压的,正是童贯带兵给搞定的。

这样一个权倾一时的大宦官,张邦昌敢当面硬怼,可见他还真是嫉恶如仇,还很有勇气。因此他成为士大夫的榜样,大家见了他都十分尊敬,没少冲他竖大拇指。

明朝的于谦写过一首诗,名字叫《咏石灰》,里面有这样的名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虽然张邦昌没有写过跟于谦那样的“石灰”诗,想来当年的也一定是爱护羽毛,要留清白在人间。

当初一身正气的张邦昌,怎么日后会忘却初心,成为了“汉奸”?

原来宋朝素来重文轻武,军队缺乏战斗力。

再说了,这时候宋朝建立已经60多年,几代人没有打过仗。当时的北宋人,生活在和平环境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在北方的草原,有个游牧民族后金,悄悄崛起,开始对外扩张。

游牧民族战斗力很强,作为农耕民族,宋朝人打不过人家。靖康元年(1126年),金国大军南侵,势如破竹。宋徽宗是个文艺皇帝,根本不懂军事,他心慌意乱,被吓破了胆。在关键时刻,他竟然撂挑子,让担太子赵桓提前接班,自己优哉游哉去当太上皇。

钦宗没有从政经验,也没有决心力挽狂澜,便命康王赵构为作为全权代表,张邦昌为副代表跟金人和谈。

张邦昌认为,既然是代表大宋去谈判,皇上肯定是要给自己交底。比如谈判底线是什么,能做什么让步。

然而钦宗什么都没说,只是说你去吧,到那里就晓得了。

其实宋钦宗暗地里已经跟金人交代了,把赵构和张邦昌当做人质,麻痹对方,打算偷袭金国。

果然,张邦昌到了金国那边屁股还没有坐稳,钦宗就派一个叫姚平仲的战将去偷袭金人营寨。

姚平仲的偷袭没有得手,很快被打退。可以肯定的是,钦宗对此是知情的,还是他拍板的。由此可见,钦宗也根本没有把张邦昌的命当回事,也没有把弟弟赵构的安全放在心上。

金人大怒,把刀架在看赵构和张邦昌的脖子上说:“你们南蛮也太不地道了,一边说和谈,一边给我们来这手,非杀了你们不可!”

张邦昌吓得魂不附体,但是很快镇定下来,解释说:“是下面人胡干,我们皇上肯定不知情,他不拿我当回事可以,还有他弟弟呢。”

这逻辑无懈可击啊,这么一说,金人也就暂且相信了,其后赵构被放回,肃王赵枢被送去为人质,张邦昌却仍然被扣留在金营。

几个月后,完颜宗翰再次发动了对宋朝的大举进攻,张邦昌被迫随行。宋朝官员得知后,纷纷弹劾张邦昌,说他是卖国贼。

张邦昌的大宋和谈代表职务也被罢免,降为观文殿大学士。

靖康二年(1127年),靖康之耻发生,金兵攻破开封,徽、钦二帝成为俘虏,北宋宣告灭亡。

这时候,徽宗和钦宗的人生跌到了谷底,张邦昌却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这天,金人突然告诉张邦昌,要他在占领区当皇帝。

金人浴血奋战得到的土地,为何要为人作嫁,让张邦昌来统治?

原来,后金属于游牧民族,他们只对金银财宝和生活必需品感兴趣,对只能农耕不能放牧的土地缺乏兴趣。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四海为家,没有治理中原的经验。

这一点他们不如之前的辽朝,辽朝已经成为半游牧半农耕民族,会管理国家,知道土地能生财,对土地有强烈的欲望。

但是既然占了那么多土地,也不想随随便便就丢弃,就让汉人当傀儡君主帮他们治理,顺便收取赋税。

有眼光的人都建议立一个姓赵的担任皇帝,金太宗不同意,说那样的话是给我们自己埋下隐患,万一这皇帝不听话,跟我们对着干咋办?

这时候 ,感觉比较听话的张邦昌便成为唯一候选人。

如果换了后世的汪精卫,没准会欣然接受,但这时的张邦昌却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不同意。

别人为了当皇帝,需要把脑袋别在裤腰上,四处征战,九死一生。张邦昌这皇帝是送来的,他为什么不干呢?

他很清醒,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这时候北宋虽然灭亡,但是军队还在,而且还有韩世忠、岳飞、张俊这样的猛将,这些人摩拳擦掌要收复失地。

到时候,自己怎么办?肯定会被送上断头台,满门抄斩。

靖康二年三月一日,百官班迎南薰门,让张邦昌即位的时候,他却巧合的“病”倒了。金太宗不答应,继续施压,说不答应就一直缠着你,让你不能安生。尽管如此,张邦昌也不就范,弄死我也不干。

人家说到做到,开始绝食。

金太宗火了,说:“限你三日之内登基,不然的话,我就下令屠城,把老百姓全杀了。”

被俘的大臣们听说之后,纷纷哭着求张邦昌,为了百姓的安危,你还是答应吧,你不下地狱谁下?张邦昌听了,只好咬牙答应。公元1127年4月20日,张邦昌在开封登基,当了皇帝,国号“大楚”。

在登基仪式上,大臣哭成一片,张邦昌也泪流满面。这哪是登基,简直就是办丧事。

尽管张邦昌当了皇帝,但依旧战战兢兢,时刻担心自己会被宋朝那边秋后算账。

他采取了很多措施,以证明自己还是宋朝大臣,这皇帝不是自己情愿做的。比如,他没有在紫宸殿和垂拱殿办公,因为那是钦宗办公的地方。他把办公地点设在文德殿,而且将办公桌椅朝西放置,不穿龙袍也不坐龙椅。

我们都知道,皇帝的龙椅是南向放置的,所以有“面南而君”和“面南称帝”的说法。跟大臣开会的时候,他也不敢称“朕”,而是自称为“予”。他颁布的公文不叫圣旨,而是叫“手书”。

凡此种种,都在为自己留后路,说自己仍然是大宋臣子,而不是皇帝。不光如此,徽宗和钦宗跟着金人回北方的时候,他穿着平时的服装前往送行,又是磕头又是行礼,完全是臣子模样。

金军一撤,张邦昌马上就大赦天下,宣布迎接赵构回来。他这样做的时候,就有人不同意,说你已经称帝,赵构来了会原谅你吗?

尽管如此,张邦昌还是毅然决然,把大宋国玺拿了出来,让康王登基,请宋哲宗元祐皇后垂帘。

并在他专门在手书中写道,我当皇帝是被迫的,是为了拯救黎民百姓,是为了保全大宋,是权宜之计,可没有别的想法。——“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

而且还政当天,张邦昌还做出惊人举动,趴在地上嚎啕大哭说,皇上啊,你杀了我吧,臣有罪。

赵构赶紧上前将他扶起说,你哪有罪呢,你不光没罪,还是大功臣呢。你维持了秩序,百姓免遭生灵涂炭,还对金人提要求,不要毁了赵家的社稷,都是功劳啊。

赵构登基之后,封张邦昌为同安郡王、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太傅,位列三公,还参与处理国家大事。

别看前面客气,局势稳定下来后,赵构还是对张邦昌下了手。

原因很简单,他登基之后初生牛犊不怕虎,重用主战派李纲等人,要收复失地。李纲复出之后,自然要把矛头对准主和派代表人物张邦昌,说这小子该杀。

但高宗当时却没有立即杀张邦昌,毕竟自己登基人家老张出力不小,要是这时候杀,岂不是要让人说他过河拆桥?因此,他没有杀人,只是下旨将张邦昌贬为节度副使。

高宗未杀张邦昌,并不是不想杀,而是怕人说他寡情薄义。他是想缓一缓,等抓到把柄再说。

果然,张邦昌还真就让赵构个揪出了小辫子。原来,张邦昌在皇宫的时候,金人曾经把徽宗的嫔妃、靖恭夫人李春燕赐给张邦昌,且立为伪后。二人之间究竟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外人不得而知。

归宋以后,张邦昌依旧和李夫人来往,这可就让高宗抓住了证据。按照辈分,李夫人可是赵构的小妈,皇上岂能容忍?

这个说法来自宋高宗,有人认为纯属“莫须有”。你想,张邦昌是读书人,岂不知皇上的女人不能碰的道理。

他为了不让皇上抓他把柄,之前做了那么多努力,如果碰了徽宗奶酪,岂不是前功尽弃?

不管怎么说,高宗还是“诏数邦昌罪”,选择了将张邦昌斩首。张邦昌只当了30来天皇帝,而且做了很多铺垫,说明自己是被迫的,但最后还是难逃一死。

回顾这段历史,有人说张邦昌太冤,跟岳武穆一样,说高宗太黑。也有人说,张邦昌是咎由自取,死有余辜。

参考史料:《靖康纪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张邦昌传》

0 阅读:49
历来有些现实

历来有些现实

假装懂点历史,假装不懂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