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英雄”到“社会毒瘤”,明朝土兵的发展变化

览特评历史 2023-02-23 14:02:03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明朝的土兵有着数量大,民族多,战斗力强的特点,是当时国家武装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土兵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巩固匡家政权、稳定社会治安、维护边疆稳定的作用,它为明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而土兵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上层政治集团的武装力量,其存在的时间是很早的,但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规模地参加国家组织的军事行动,则是从元代伴随着土司制度而产生的,明代一开始并没有征调土兵大规模地参加国家组织的军事行动。

由于明代所推行的卫所制度到明代中后期逐渐丧失原有的功能,卫所士兵大量逃亡,明政府便大量征调土兵参加国家组织的军事行动。

于是土兵便成为国家武装力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出了许多贡献,但他们却在长期松懈的管理下,成为了百姓闻风丧胆的“匪兵”。

一:明朝卫所制度的崩溃与土兵的发展

明朝建立后,便进行兵制改革,有资料记载“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统置都司,内统一五军都督府。”卫所制度就是明朝所推行的兵制。

明朝的卫所制度,有军籍世袭、驻地固定、军粮屯田自给的特点,其军队层层统属,有着强有力的军队体系。卫所兵制推行之初以世兵制为主,后期则以募兵制为主,但明代中期以后,卫所兵制就开始发生了些许变化。

卫所兵制的变化,是从军屯遭到破坏,卫所兵制赖以存在的制度出现变化开始的。不久之后,卫所内部的管理系统也出现了变化,打破了原来的统辖系统,但最致命的还是卫所士兵的大量逃亡。

官员对士兵的任意役使,是造成卫所士兵大量逃亡的主要原因。不过纵使政府三令五申地表明严禁逃亡,但卫所士兵的逃亡还是有增无减,史载“隆庆初,大发卒治河,军人惮久役,逃亡多。”到了正统三年,逃亡的卫所士兵竟然多达120万人,正是因为明代中后期大量卫所士兵的逃亡,这才导致卫所制度逐渐崩溃。

由于卫所士兵数量上的锐减,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削弱,卫所制度开始崩溃,于是在需要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时候,朝廷就只能征调土兵。

如贵州每有征剿,必须依靠水西乌蛮土兵,四川土兵的战斗力也很弱,政府多依靠土兵征战,所以政府只得改变策略,大量征调土兵并以之作为政府重要的军事力量。

因此契机,明朝土兵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土兵数量不仅大幅度增加、民族构成增多,而且其拥有的强大战斗力也不失为一大优点。接下来我们便细细分说。

先看土兵数量的增长(以各地区为例):广西以僮人为主,而“狼”兵则是僮人土兵的重要组成部分,史载“狼兵无虑十数万”,即狼兵最少都有10万土兵;贵州势力最大的是水西的48个长官司,即使每司只有土兵2000人,那水西土兵的总数也有将近10万人;而云南和四川东南部、西部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土兵同样不在10万以下,再加上甘肃土兵、湖广土兵,估计整个明朝士兵当达百万之众。

接下来看土兵的民族构成(分地区而论):广西以僮、瑶两族为主,土兵较多,在明朝时期有不少士官的族属就是僮、瑶人。四川、云南、贵州是罗罗的主要分布区,有众多的罗罗土司,部分参加过政府组织的军事行动。

湖南、湖北是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有很多土家族的土兵,以永顺、保靖土司统领的土兵最有名,不仅数量多,战斗力强,而且参加政府组织的军事行动也较其他民族的土兵多。除南方土兵外,西部甘肃也有众多土兵参加明政府组织的军事行动。

由此可见,在当时土兵是明王朝重要的军事力量,拥有很强的战斗力,他们在对外斗争方面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明代土兵的重要职责

土兵作为明政府官军之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巩固国家政权、稳定社会治安、维护边疆稳定的职责,明代土兵的发展壮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土兵所有的职责中,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保境安民,维护地方社会稳定。

(一):土兵的抗倭成就(以土家族土兵在抗倭战争中的军事贡献为例)

明嘉靖年间,由于朝廷沿海防务空虚,日本海盗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使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

但彼时明朝政府早已腐败,不仅将领的贪生怕死昏庸无能,而且士兵也因缺乏训练没有战斗力。在这种战局十分不利的形势下,明王朝决定征调湖广土兵前往抗倭。

为了激励土司积极出兵参与朝廷的各种征调,明王朝在土司级别晋升、贡赋、朝觐、承袭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在这些政策的激励下,土家族土司在出兵时往往还会超出征调数量。

土家族土兵不仅为抗倭提供了大量的兵员、优良的武器和富有特色的战阵,还在一些重要战役的关键时期发挥了攻坚克难的作用。

如嘉靖三十四年发生在浙江嘉兴县境的王江泾战役,土家族保靖、永顺土兵将倭寇主力包围,一击必杀。这次战役挫败了倭寇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也是嘉靖年间抗倭最大的一次胜利。

土家族土兵之所以能在抗倭战争中取胜,与土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尚武精神以及严明的战争纪律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尚武、剽悍和严明的军事纪律,为后来明军的抗倭战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土家族土兵的到来,提振了明军的士气,并给后来明军土兵的编练提供了各方面的参考。如在戚家军的编练过程中,十分重视兵士的胆气,以致戚继光带领戚家军纵横驰骋抗倭战场,不断取得胜利。其后抗倭将领谭纶、俞大猷在编练兵士和领军过程中的诸种方法,也或多或少地受到过土家族土兵的影响。

土家族有史以来就具有高度的爱国精神,在明代抗倭战争中,土兵以无畏的勇气、高度的责任感为抗倭战争的胜利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二):土兵参加政府军事活动的原因

首先,明代土兵参加明政府组织的军事行动可以弥补政府官军的不足。

当时明朝是为了防御强大的蒙古各部的侵扰,把大部分军队放到了北方的边境上对付蒙古骑兵,故而南方卫所军队的总量就会略显不足。为此政府便大量征用了西部和中南的土兵。

其次,征用土兵可以节约军费开支,减少社会的经济负担。因为土兵参加战斗,与征发经制兵相比较,可以节约大量的军费开支,减轻因战争所致的巨大的军费开支给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

再者,土兵参加政府组织的军事行动,南征北战,可以扩展他们的视野,增加民族间的交往,对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具有积极作用。

但政府在利用土兵的同时,土兵也是地方社会不安宁的潜在危险。

三:明朝土兵为何会成为匪兵

土兵能够出现在战场上最主要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明王朝政治腐败导致的卫所制度的崩溃。土兵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治理作出了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由底层民众组成的军队,没有受过正儿八经的训练,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制度,所以他们在行军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就如同土匪般“粗暴狂野”。

总而言之,明朝的土兵在一个层面上是明王朝的英雄,但在另一层面上,他们就是明王朝内部的“毒瘤”。他们一方面守卫国家,竭力抗争,不让敌军有机可趁,一方面为了物资,对过路的村庄、郡县烧杀抢掠,让民众们苦不堪言了。

从百姓角度来看,在受外敌侵略之余,还要被自己本国的士兵侵扰,自然会心存不满。再加上西南地区战争层出不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忍无可忍的百姓也开始暴乱,反抗土兵们的暴行,于是明王朝在边疆地区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土兵的名声也逐渐变坏。

可站在土兵的角度,他们确实也有难言之隐。因为土兵不是中央的正规军队没有登名造册,所以土兵由各个土官管理,土兵获得战功的方式便是减免赋税或给予财物。这样的制度虽然可以激发土兵们的作战热情,但也不可避免地有争强好胜、用不法手段谋取利益的行径。

明朝后期,国家对土兵可以说是越来越依赖,土兵所立下的赫赫战功让他们自己也慢慢变得利欲熏心。因此功勋卓越的土兵成为“匪兵”,象征着明王朝政治腐败,由盛转衰。

土兵的地位虽然低下,但是功勋战绩也是会流传千古。起初积极土兵出战大多是为了建立功勋,可后来就等同于是为了自己的自身利益。

甚至到了最后,为了获取赏赐、建立功勋不惜杀戮百姓充数。而那些领首的将军们,为了自己的功绩对于部下的行为也都是充耳不闻,视而无睹。

将军的不加以约束,使得军队上下混乱不堪,明争暗斗,那些土兵虽然上阵杀敌功劳很大,但是在百姓眼里却被深深怨恨着。

土兵由刚开始作为国家未来的军事力量,备受百姓青睐,到后来军纪散漫,恶名远扬,从中便可以看到明朝政府由强盛转向腐败落后的轨迹。

中央的控制能力减少,军队也逐渐趋于名利化,这成为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语:

卫所制度的崩溃,是明代土兵得以发展的历史机遇,但从“土兵到匪兵”,我们不难发现明朝的统治存在着不少问题,军队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十分重要的,一旦没有管理好就会成为国家治理的隐患。

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国家都一定要加强军队建设,加强军队管控,严格要求组织纪律。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时期,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对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民族团结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明史》

《明实录》

《资治通鉴》

0 阅读:2

评论列表

远方

远方

2023-03-02 18:59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

览特评历史

览特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