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病逝后傅涯抚养4幼子,临终遗言要求陈赓和王根英烈士合葬

览特评历史 2023-04-05 22:19:03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1年,陈赓大将的夫人傅涯被送进了医院。

她年岁渐增,各类病痛都找上门来,身体已经非常孱弱。或许人在离开之前都有些预感,此时的傅涯明显感觉,自己已经快支撑不住了。

趁着头脑还清醒,她思考了很多身后事,并且也跟自己至亲的孩子们好好告别。

临终之前,傅涯说出了一段酝酿已久的遗言。她向组织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工作人员能够把丈夫的骨灰从八宝山公墓中迁出,并迁回老家。

另外她还提出一个让人十分意外的要求,那就是让陈赓大将与王根英烈士合葬在一起。

身为陈赓大将的夫人,傅涯为何会提出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要求呢?她这一生,有着怎样值得被铭记的故事?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了解陈赓大将的爱情故事。

一见倾心,喜结连理

傅涯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封建家庭当中,是城市里娇生惯养的大小姐。虽然父母的思想保守,但还是为宝贝女儿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随着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她对整个社会的认知范围也越广。刚刚上中学,傅涯就已经认识到,我们的国家目前正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当中。

身为中国青年,身为华夏儿女,她有责任为救国救民出一份力,做一份贡献。

所以她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爱国进步学生运动,积极参加抗日游行,公然与反动政府对峙。她所做的一切非常危险,但也非常有意义。

傅涯的父母对女儿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他们总认为,一个姑娘家,每天上窜下跳做什么?好好读书,长大了之后嫁人生孩子,按部就班地成长,这才是他们对女儿的规划。

父母口中的按部就班,傅涯实在不敢苟同。他们已经为她选好了未婚夫,是她的表哥,可两个年轻人之间也没有任何感情基础。

傅涯对自己的生活环境非常失望,于是她带着一位弟弟和一位妹妹,闯到了延安,并成功加入到抗大的教育体系当中。

傅涯这个名字,也是在这一时期改的。她为了不连累家人,彻底与过去的生活割席,不再联系家中的亲人。

她也曾尝试给远在家乡的未婚夫写信,询问对方是否愿意来到延安,与她共同进步。但显然两人的志向不同,她也并不勉强。

这个娇生惯养的小姑娘是来自城市,但是对农村生活的适应性却极强。

她在来到延安的路上就告诉弟弟妹妹,他们是去学习和进步的,不是去享福的。

那里的生活条件必然比家里差,但是年轻人一定能够吃苦,能够胜任,他们既然已经决定好,就绝对不会再打退堂鼓。

小小年纪,她就已经有了如此胆识和志向,不能不叫人钦佩。

1940年,傅涯所在的文工团接受了一项抗日前线表演任务。她来到训练部部长的家中,准备借道具,却在这里遇到了一位不速之客。

此人正是陈赓,他正在战友家中养伤。他的脸色虽然有些苍白,但脸上的神色却非常鲜活,看起来充满乐观的能量,能够带动周围的情绪,让人的心情不自觉变得更好。

虽然已经受伤,但他却格外乐观。他还跟身边的人开玩笑说:“刚受伤那会儿,我本来以为自己要死在那儿。

结果转念一想,我还这么年轻,还有共产主义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可不能就这么没了。所以我就装死啊,还真让我装成功了。”

青年陈赓

这话一出,周围的人哈哈大笑。大家被他的幽默情绪所感染,每个人的状态都十分轻松。

陈赓大将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在任何艰苦的环境中,他都能够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带动身边人的情绪,提升整个队伍的士气。

所以能够跟在他的身后打仗,这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听到他那充满力量的声音,所有战士都会瞬间充满战斗力和积极性。

这是傅涯第一次见到陈赓,对方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想过,在我党的队伍当中,竟然会有这么幽默风趣的人。她以为大家都非常严肃,至少在工作中会非常严肃。

可这样一位在战场厮杀的将军,真实的性格竟然如此活泼,这让她非常意外。

她不知道的是,陈赓大将在见到她的第一面,其实也非常心动。

她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几乎全是正面的。陈赓说她“热情大方、青春朝气、举止活泼”,谈起她脸上全是笑容。

可见,一见钟情这件非常稀罕的事情,正好发生在了他们二人的身上。

陈赓大将是一位勇敢且直接的人,他意识到自己对对方的感情之后,便主动发起追求,追求自己的爱情,追求下半生的幸福生活。

两个人都不扭捏,所以这段感情也算水到渠成。他们在党内其他战友的见证之下成了婚,正式组建了一个小家庭。

那时候,身经百战的陈赓,在其他战友眼中成了“老婆奴”。

他对妻子很好,非常体贴,做事也非常周全。他尊重妻子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从不要求对方来到自己的身边陪伴,而是尽最大可能迁就对方的工作。

那段时间,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忙完,总是会第一时间来到傅涯工作的地方,在外面静静等待。

别人问起来,他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而是相当风趣地回答自己来接我老婆了,言语之中带着炫耀。

承认自己的情感倾向,勇敢地表达爱意,这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反而更能让人看到他身上的人格魅力。

天人永隔,抚养孩子

在革命工作中,夫妻二人各自忙碌于自己的事业,聚少离多。每一次见面,他们二人总是格外珍惜团聚的时光。

傅涯经常会给丈夫写信,只要确定陈赓所在部队的驻扎之处,她就会寄出信件,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而身在前线的陈赓,有时需要背负巨大的战争压力。可是每当看到从妻子那儿寄来的信件,他总会感觉身体舒畅,仿佛压力一下子被卸下,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他的战友后来回忆说:“陈赓的夫人,简直就是他的情绪安抚剂。像他这么乐观积极的人,有时也会因为压力而崩溃。但是他夫人的信件,总能让他尽快恢复冷静,就像一个开关一样。”

正是因为足够爱护对方,陈赓才会尽全力去尊重对方的人生,尊重另一半的意愿。

他知道,傅涯绝对不是甘心自我封闭于家庭的人物。从她小小年纪便能加入抗日游行队伍这件事中,我们就能看出,她的志向非常远大。

新中国成立后,她也成为了建设国家的一名干部。各项工作百废待兴,她也非常忙碌,时常奔赴于不同的工作地点,不能时时陪伴在丈夫身边。

而陈赓对此没有半句怨言,反而为妻子感到无比自豪。过去打仗时,他不能时刻照顾家庭,所以让妻子受累许多。而现在,他愿意成为妻子的后盾,支持对方的所有工作。

只可惜这样一对恩爱夫妻,最终还是没能走到白头偕老的结局。

1957年,陈赓因为心肌梗塞而住院。这个疾病在现代医学条件下,并不是什么不能治愈的大病。但是在上世纪50年代,心肌梗塞足以要了一个人的性命。

傅涯本想赶回来照顾他,可他却说自己能够应付这点儿小病,希望对方不用分心,搞好手头上的工作。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老家太岳区,看看乡亲们的生活近况,看看家乡熟悉的一草一木,看看他挂念的亲人们。

可是,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他再完成这一心愿。这件事,或许也成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此后两三年里,他心肌梗塞的毛病又复发过几次,每一次都非常凶险,堪堪从鬼门关前勉强逃脱。

《陈赓大将》剧照

1961年,陈赓大将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组织上也立即通知傅涯,让她赶紧去往上海。

傅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然顾不得手头的工作,第一时间奔赴上海,来到了丈夫身边。

可是陈赓见到妻子的第一面,问的第一句话却是:“你的工作任务完成了吗?还有其他工作需要你去做吗?”

无论在任何时期,他都不想成为妻子的拖累,更不想成为祖国建设工作的拖累。

临终前一天,傅涯为丈夫换上了大将军服。陈赓虽然躺在病床上,早已经被病痛折磨得奄奄一息,但身上还是显示出昔日将军的风范,那是一种永不磨灭的铁血气质。

第二天,陈赓大将在病床上安详地闭上双眼。临终前,他最放不下的,除了妻子之外,就只有四个还没长大的孩子。

这一年的傅涯只有43岁,人生还有许多可能性。但是送走丈夫之后,她再也没有改嫁的打算,而是计划好好把四个孩子抚养成人,也算是完成了自己为人母的责任。

他们二人最小的孩子还只有五岁,还是懵懵懂懂的幼童。他暂时还不明白死亡的真正含义,只知道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爸爸。

他常常问妈妈,自己的爸爸去哪儿了?爸爸为什么还不回家?

孩子天真的发问让傅涯痛彻心扉,可她却不知道该如何做答,如何解释。

一个女人带着几个孩子生活,纵然是在新社会,条件也不可能不艰苦。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以瘦弱的肩膀一肩扛起,从来不喊苦喊累,也从来不会主动寻求组织上的帮助与照顾。

心情沮丧时,陈赓留下的信件和日记本,就成为了她最大的动力。看着内心已经泛黄的纸张,看着纸张上苍劲有力的字迹,她就仿佛又能找到继续生活的力量。

临终遗言,匪夷所思

后来的这些年里,傅涯一直一个人生活。她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状态,也不觉得孤单。只要精神世界足够丰富,内心足够强大,孤单也只是生活的点缀品,仅此而已。

2011年,傅涯的身体每况愈下,眼看着已经到达了离开的临界点。

她在临终之前,说出了遗言,希望组织上能够把陈赓大将的骨灰从八宝山公墓中迁出,并且迁回老家,让他和王根英烈士合葬在一起。

王根英烈士,正是陈赓大将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一位非常英勇的女战士。

抗日战争时期,王根英和陈赓分别在不同的战线上工作。在敌人的扫荡过程中,王根英不幸遇害,宁死不屈。

她的离开让原本外向开朗的陈赓变得沉默寡言,给了他非常深重的打击。

那段时间,他在战场上格外拼命,只要一遇到日本人,就像是杀红了眼,不管不顾。

战友们都知道,他是把满腔仇恨倾注在了战场之上。只有尽可能多地消灭侵略者,他才算是为妻子报仇。

后来进入第二段婚姻,过去的伤痛才逐渐被治愈。但是伤口确实存在,任何温情都没有办法消除。

王根英烈士牺牲时,他们的孩子只有四岁。1946年,陈赓才终于找到失散多年的儿子陈知非。

傅涯还记得,陈赓回家的那天晚上,父子俩时隔多年第一次见面。他们躺在一张床上,陈赓给儿子讲起了王根英烈士的种种英勇事迹,讲起了过去二人并肩奋斗的岁月。

那个时候,傅涯就明白,陈赓的心中,始终有一处角落,只为发妻而留存。

她不怀疑丈夫对自己的感情,更不怀疑二人并肩多年的深厚情谊。她只是想要在临终之前,成全丈夫的最后一点念想和牵挂。

作为一个女人,傅涯能够做出这样的抉择,她的胸襟和气魄,实在让人敬佩不已。

2011年3月,党组织作出批示,同意将陈赓大将的骨灰迁出烈士陵园,运回老家安葬。

对于人生中的两段感情,陈赓大将都报以绝对的热情和忠诚。对于自己毕生追求的革命事业和理想信念,他更是绝不辜负。

有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生。

结语:

抛开陈赓大将夫人的身份来看,傅涯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独立事业女性。

她从没有因为婚姻关系和丈夫的身份而放弃自我进步,更没有让家庭牵绊自己提升的脚步。在人生最后,她做出的决定,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只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女性,才当得起无限的赞誉和崇拜。

1 阅读:72

览特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