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被印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总理一个比喻轻松反击

览特评历史 2023-04-01 22:14:02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0年,印度和我国因为边界问题产生矛盾。两国关系迅速恶化,形势紧张,大战一触即发。

在危急关头,为了向印度表明我国的诚意和立场,周总理不顾新德里的高温酷暑,率领代表团第4次访问印度。

然而在印度,周总理却被百般刁难。尤其在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气焰嚣张地质问周总理:“为什么说西藏是中国的?”

面对不怀好意的记者,周总理不卑不亢,游刃有余地用一个比喻,轻松地化解了对方言语中的针锋相对。

周总到底说了什么?此次印度之行,周总理又经历了哪些挑战呢?

印度气焰嚣张要重划“边界线”

其实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和印度就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1950年4月1日,我国和印度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一直到50年代末,中印两国的关系都是十分友好的。但是由于两国交界,却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边界线,一直按照传统习惯,这为两国关系恶化留下了隐患。

印度一直想侵占我国领土,与英国人合谋,制造出了一条所谓的边界线,叫“麦克马洪线”。

这一条非法的边界线,对传统习惯线作了片面修改,将我国部分领土划到了印度的范畴。

1958年12月,印度总理尼赫鲁给周恩来总理发来官方致函。信件中,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阴谋,提出中印边界线就是“麦克马洪线”,并要求中方公开承认。

对于尼赫鲁的无理要求,周总理心平气和地与之交涉。他公开表态:坚决不认同“麦克马洪线”,中印两国应共同维护边界的现状,避免两国冲突。

然而,中方主张被印度拒绝。1959年3月22日,印度政府再次提出要按照“麦克马洪线”划分边界。

印度总理态度强硬,要求把我国东段的9万平方公里和中段约2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还给印度,还说我国阿克赛钦地区3.3万平方公里土地也是印度所有。

在被我方严正回绝后,印度政府使用武力,在东段和西段屡次挑起边界冲突。8月25日,印度的军队侵入我国西藏地区,向我国边防部队猛烈开火,我军被迫自卫还击。

中方向印度的无理行为提出强烈抗议,周总理也在1959年9月8日再次给印度总理致函,阐明我国立场:绝不承认非法边境线!

收到周总理的信件后,印度总理尼赫鲁开始“贼喊捉贼”。他在讲话中将所有责任都推给中国,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两国紧张的局势,我国应该负主要责任。

新中国的外交一直秉承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面对中印冲突,周总理决定开展友好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

从1959年10月到1960年4月,6个月里,我国不断与印度进行信件往来。

面对印度嚣张的气焰,周总理一直以克制的态度与之谈判,想着维护友谊,但情况并没有好转。

无奈之下,周总理决定亲自带领外交代表团到印度,与尼赫鲁进行面对面交谈。与他同行的还有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他们在4月19日到达印度。

在此之前,周总理曾经三次访问印度,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圆满完成任务。这一次,周总理和陈毅却经历了重重挑战。

周总理四访印度遭遇“下马威”

1960年4月19日,周总理和陈毅的专机飞往印度首都新德里国际机场。在飞机上就能看出来,印度这一天的天气并不好。

阴云密布,细雨霏霏。在阴郁的天空下,国际机场的信号灯仿佛都失去了颜色,整座城市笼罩在暮霭中。

飞机一进入新德里上空,周总理的心情就沉重了起来。此时,是两国边境局势的紧要关头,他冒险来访问印度,心中还是抱着一丝和平解决的希望。

当代表团的三架波音飞机降落在机场,周围前来迎接的人,只有稀稀拉拉的几十号人,与以往隆重的欢迎队伍形成了强烈对比。

虽然场面冷清,但周总理依然不失风度。他微笑着,扬着手臂与印度代表团打招呼,缓缓走下舷梯,目光锁定在印度总理尼赫鲁身上。

尼赫鲁虽然多次在信件中气焰嚣张,但面对儒雅的周总理,这位71岁高龄的老人依然是心情紧张,他颤颤巍巍地与总理握手拥抱。

专车将周恩来以及代表团成员送进总统府,双方在这里开始了面对面的第一次交谈。

尼赫鲁依然态度顽固,张嘴闭嘴就是“麦克马洪线”,并坚持要周总理认可这条非法边界线。

周总理在两国外交部通信时态度强硬,面对面的时候却十分幽默。他回避了尼赫鲁的问题,并向他提出反问:“请问总理阁下,麦克马洪到底是谁?”

尼赫鲁一下子被戳中了痛点,他用手扶着白色小帽,尴尬地笑了笑,却没有做出回答。

总理见状,再次从侧面提出问题,向尼赫鲁发问。他说:“我不明白,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了几十年,现在居然还能在两个主权国家的领土问题中发挥巨大作用,这真是让人费解。”

尼赫鲁回答不上来,只能再次将话题绕到麦克马洪线上。他说:“总理不愧是伟大的政治家。英国曾占领印度是事实,而中国与印度的边界线也是事实。证明就在英国出版的由我撰写的专著上”。

周总理听了这话,立马予以反击。“真令我惊讶,总理阁下,你居然用英国的出版物来划分中印的边界。”

尼赫鲁自知理亏,就不再发难,而是将话题引向别处。

因为印度总理和外交部官员态度顽固,在六天的交谈中,周总理和代表团并没有取得实际性的进展。但周总理态度真诚,一直寻求谈判的契机。

周总理曾提议,由我国代表团和尼赫鲁共同在印度举办一场记者招待会,向其他国家的外国使团和舆论界公开表明立场,但尼赫鲁断然拒绝。

4月26日,周总理的代表团就要离开印度,而谈判依然没有任何进展。

周总理决定,在离开之前举办一场记者招待会。就算只有中方代表团参加,也一定要向外界表明,我国绝不承认非法边界线。

公开的记者招待会时间是7:30,但7:00开始,会场就座无虚席。参加这场记者招待会的是世界各国的外交使团。

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来自英国和印度,怀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想从中印边界冲突中获取利益。

周总理早就预料到,这场记者招待会上,会有一大批不怀好意的人。他们的提问一定是尖酸犀利的,但周总理早已经做好了准备。

事实也证明,周总理临危不惧,游刃有余,在记者招待会上“舌战群儒”,以大国外交的姿态赢得了全场的认可。

记者招待会周总理“舌战群儒”

在记者招待会还没开始之前,周总理就吩咐工作人员展现了一招“先声夺人”,占领了主动权。

他请工作人员向在座的每一位来宾分发了《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的声明》。在这份声明中,周总理阐述了中国的立场。

“中方不承认非法边境线,两国边境从未正式划定,应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协议。在谈判协议未达成之前,两国应维护边界现状,不可用武力解决问题。”

会议正式开始,印度记者中的狂热民族分子开始带头骚动,他们大声呼喊口号,想给周总理一个下马威。

但是,大多数人却只注意到了周总理的声明和他气宇轩昂的超人气质。周总理在大家的掌声中,以抑扬顿挫的魅力嗓音发表了45分钟的著名演说。

而后,周总理心平气和地说:“相信在座的不少先生心中都有一腔怒火,要准备攻击我。对此,我不会逃避,我愿意承受,因为大家都是朋友。”

一位印度记者首先站起来,他言辞激烈地提问说:“总理先生,中国和印度的边界和领土划分已经相当明确,还有必要谈判重新划分吗?”

听了这话,周总理不紧不慢地回答:“一看这位先生对中印边界的百年历史就没什么了解,如果您能多听一听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呼声,相信您是不会有这样的提问的。”

这位印度记者哑口无言,他身边的一位英国记者又开始发问:“总理先生,你一直说要谈判谈判,但有些东西原本就属于别人,你又有何资格跟他谈判归属权呢?”

周总理立刻严肃起来,他迅速回金:“先生,您刚刚的比喻在两国的领土纠纷中十分不恰当。试想,一个强盗抢走了原本属于您的东西,您难道不会向这个强盗讨还吗?”

这位英国记者理屈词穷,气急败坏地大声喊叫:“你……你居然说印度是强盗?”

周总理淡然一笑,从容镇静地回应他:“先生此言差矣,我所说的强盗不是印度,而是英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中国和印度是好朋友,而且会永远友好下去。”

总理的回答让全场记者一片叫好,大家鼓掌欢呼。而这位英国记者在尴尬中坐了下来,再也没有抬起头。

一位不服输的印度记者再次站起来提问:“总理先生,请谈一下占领西藏的问题,它是什么时候成为中国的领土的?”

周总理不假思索地回答:“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说中国五千年历史,就从元代开始,就已经成为了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没想到这位印度记者居然说时间太短了,根本就不能作数。周总理用一个幽默的比喻,让全场记者忍不住笑出了声。

“先生,中国元代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七百多年,这还要说历史短的话,美国建国到现在才不过一百多年,是不是美国也不做数,不能称之为一个国家呢?”

会场再一次沸腾起来,笑声一片,大家都把掌声献给周总理。

招待会渐渐进入尾声,眼看着没办法找到周总理言词上的破绽,一些印度记者开始耍起了无赖。

周总理一向儒雅,但面对无赖也无可奈何。此时陈毅外长帮他化解了“危机”。

陈毅外长用俗语对付“无赖”

会场上,这位记者涨红了脸,自知没有办法反驳周总理,只能耍起了无赖。他晃动着粗短的胳膊,扯着嗓子大喊。

“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是侵略者!你们伤害了印度人民的感情,你们要滚出去!快滚出去!”

周总理的脸瞬间严肃起来,他的面孔不再温和儒雅,而显得异常冷峻。他平稳地说:

“要说伤害感情的话,究竟是谁伤害了谁呢?在边界纠纷中,我国军队始终没有前进一步,可是你们呢?不断派出军队在我国领土上巡逻,甚至多次开枪打伤打死我国边防的军民。你们不仅伤害了我方的感情,更是在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位印度记者还想再狡辩,但坐在总理身边的外交部部长陈毅已经按捺不住了。一个个荒唐的提问,一个个不顾事实地刁难,终于让他怒不可遏。

他抓起话筒,大声喊道:“够了,请你们不要再试图狡辩了。我只说一句,中国人民受到了真真切切的伤害。毛主席早就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谓予不信,皇天可鉴。”

他的这一番话震慑了在场的所有人,尤其是一些不怀好意的记者,他们把头低了下去,嚣张的气焰顿时减弱。

似乎是为了缓和气氛,一位记者站了起来,用严肃庄重的语气提了一个让在场所有人都轻松起来的问题。

他说:“我还有一个疑问,请总理先生坦诚相告。”周总理点点头,他便继续说道:

“据我所知,总理先生今年已经62岁了,比我父亲还要大8岁,可是您看起来依然年轻俊美,像个小伙子,这是为什么呢?”

听了这话,整个会场的气氛都轻松了起来,不像刚才舌战群儒剑拔弩张的样子。周总理都有些腼腆了,陈毅外长更是忍俊不禁。

最后,周总理一句话结束了这场记者招待会,他说:“好吧,我回答你,我只是按照中国人的方式和习惯在生活。”

结语:

此次印度之行,周总理并没有和平解决两国边界问题,但在我国外交史上,它意义深远。

这不仅仅是周总理大国外交官智慧的展现,更是中国政府向往和平的最好证明。

中方的外交底线,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态度是喜欢交朋友。但如果,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参考资料:

[1]马若寒.1960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的前前后后[J].湖北档案

[2]孔德生.周恩来与中印边界谈判[J].文史精华

[3]石岩凤.周恩来与1960年中印边界谈判[J].党史文汇

67 阅读:14823
览特评历史

览特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