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古钱币作假有哪些

文锦汇 2025-02-06 14:59:00

近年来,古钱币因其独特的历史和经济价值,备受收藏爱好者青睐。然而,因利益驱动,古钱币造假泛滥成灾,其中伪造锈迹尤为常见且颇具欺骗性。现将近年来常见的作假手法阐述如下。

一、人为涂彩作假法

涂彩作假法,即用调制好的颜料,涂在钱币上,进行红绿搭配。在颜料没有彻底干透时,将劣质古钱上的绿锈取下后配合沙土,涂抹在颜料上,待颜料干透后,就可以造成锈和沙土粘在一起的假象。近年来,这种作假手法很成功,对于新入行的玩家来说,很难辨其真伪。

这种锈的缺点是用手搓便会掉泥沙,在硬器刮蹭下会大范围脱落,在火烧的情况下会冒黑烟,不像真锈那般有火星喷射。由于表面是化工涂料、油漆,用水煮后快速放到凉水中,在‌冷热相激‌的作用下,锈面极易脱落,这种锈最大的弱点是时间一久,锈会自动开裂,起层。

二、人为生锈法

近些年,古钱币作假的手法层出不穷。其中,伪造锈迹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段。作伪者用强酸浸泡高仿币,将假币上的杂质、毛刺去除,使其硬度削弱火气尽失。接着,用盐碱物、泥土、铁粉搅拌后涂抹在假币上,在将涂抹后的假币一层一层叠加起来,以10枚左右为一组。然后,将这些假币包裹在搅拌土中埋入土里,在潮湿的环境下,保存一至两年。经过这样的处理,最后便成了所谓的“筒子钱”。

这种伪锈会布满钱体表面,可以以假乱真。有些商家会冒充筒子钱出售,或者将筒子掰开分别售卖。由于这种造锈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投入,因此大多用于珍稀币和脱谱钱等价值较高的古钱币。这种锈色呈现出自然的沙粒状、层次感和包浆效果,通常为黑灰色。近年来,一些拍卖公司曾拍出过这种带有伪造锈迹的钱币,在收藏圈一度沦为笑柄。

这种锈迹虽看似自然,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与真锈的差异。首先,人为生成的锈仅浮于钱体表面,无法深入铜质内部,与天然形成的晶莹剔透、紧密结合的锈迹截然不同。此外,这种人为锈在硬物剥离下极易脱落,放入水中加热后,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更容易从钱体上脱落。一旦除锈,钱体便恢复原有的铜色。若用火烧,会冒出黑烟,绿锈被去除后钱体呈黑色,此时再用醋精浸泡,便可使其原形毕露。

三、人为沾锈法

1.沾锈法

这种方法是将钱币放入黑色的染料中,然后用胶水将铜锈或沙土涂抹在钱币表面,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感官效果。这种锈迹斑斑,与自然生成的锈极为相似。也有人采用粘合剂混合真锈、沙土的方式涂抹在钱体表面上,以达到欺骗的目的。

这种锈色的制作技术并不复杂,只需稍加观察便能发现其中的端倪。直接粘附的锈如同飘浮于钱体表面,缺乏光泽度和油润感。把玩一会儿便会掉色,久而久之甚至会脱落。用硬物剥离时,会成片状脱掉。放入水中煮沸后会露出片状胶底,用火烧则冒出黑烟,并伴有浓烈刺鼻的味道。

2.搅拌锈

经涂抹后,钱体表面膨胀感明显,无光泽,锈面夹杂着白色粉末状的胶状颗粒。看似像自然生成的白锈,但自然生成的白锈是呈片状的。这种锈用的是高温粘合剂,耐温高达450℃,用水煮很难脱落,在高温烘烤之下会冒出黑烟,有浓烈刺鼻的味道。

四、人为传世古

钱币假包浆,即给钱币做传世古。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以下5种:

1,直接在高仿钱币表面喷黑漆,这种人为的黑漆古,有油亮感,但发贼光,光感生硬,没有自然界中生成的沧桑感。

2,直接将高仿钱币浸泡在配好的黑色油状溶液中,取出后晾干即可。这种包浆容易掉色露白,温水浸泡几个小时后原形毕露。

3,将高仿钱币用煤油熏黑,然后上蜡抛光。这种色泽浅淡,极不自然,轻浮不牢,上手把玩后不久会掉油般黑沫。

4,将高仿钱币煅烧,待冷却后,钱体表面会呈现出黑红色,然后涂抹动物油脂,抛光后使其色泽渐发光润。这种方法比以上几种方法高明,与自然生气的黑漆古及其相似,但钱体表面锈色发浮,用醋精浸泡一两个小时后油脂便会脱落。

5,将高仿钱币浸泡在盐水中,两三个月后钱体表面会生出土灰色水锈,然后用动物油脂涂抹,抛光后再次投入盐水中浸泡较长时间,钱体表面会生出淡绿色浮锈,把玩一段时间后锈迹便会抓牢钱体,这种包浆看似自然,但在硬物的作用下极易剥离,用醋精浸泡数小时后便会原形毕露。

以上人为包浆手法,无论什么手段,都无法做出自然环境下生成的黑漆古那般油亮光泽。真的黑漆古是钱体本身元素与空气和人体汗液经长时间作用而形成的,那种沧桑感是无法通过人为复制的。即使技术再好,假包浆也会被轻易去除,没有真包浆自然、细腻柔滑。

1 阅读:47
文锦汇

文锦汇

探索中华文明,以古玩为主、文玩为辅,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