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2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工厂:
基辅的第473航空工厂:约3300架
波兰梅莱茨的WSK PZL航空工厂:约12000架
莫斯科州的多尔戈普鲁德内机械制造厂:约500架
目前,安-2飞机的运营面临着由零部件短缺带来的巨大困境,尤其是由于国外零件供应受到限制。主要的问题出在一些关键零部件上,如紧急无线电信标、应答器(TCAS)、火花塞、活塞环、轮胎、化油器等。这些零部件的缺乏不仅影响到日常维护,还直接导致了飞机的停飞。
尤其是安-2的核心动力装置——АШ-62发动机(设计自1938年,能提供1000马力的动力),尽管极为可靠,但其生产商之一的“ODK-彼尔姆发动机厂”所提供的零件也并未完全解决这一问题。部分现代化的安-2改型(如TВС-2МС)使用了大量的进口零件,这也使得供应问题更加复杂。
除了零部件短缺外,维护难度也逐渐增加。很多曾经拆解过这种老旧飞机的维修人员都知道,在零部件价格过高或供应困难的情况下,往往只能寻找替代品,这也意味着维修工作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
现代化改型的困境虽然安-2有一些现代化改型(如TВС-2МС),但这些改型却依赖大量的进口零部件,进一步加剧了零件短缺的问题。而对于传统型号的安-2,尤其是在俄罗斯,由于其生产数量有限,替代机型的缺乏使得这种经典飞机的运维愈发困难。
结语安-2的困境不仅仅是零部件短缺的直接后果,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替代机型。在当前情况下,即便是“兄弟机型”——中国的Y-5,也难以为安-2提供有效的替代支持。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