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州发现了一枚潜射弹道导弹

岁月如歌轻吟 2025-02-12 00:52:02

当我漫步于博物馆的展览区,眼前展现出一款导弹模型,尽管覆盖着一层薄雪,依然难掩其光辉。这是许多展馆中的通病——展品的介绍极为简练,仅展示了冷冰冰的技术参数,而没有更多的历史背景或故事。

不过,这款导弹的型号明确,能够让我们自行探寻更多的信息。这就是R-27导弹(苏联海军编号为4K10,START条约编号为RSM-25,在北约分类中被称为SS-N-6 Mod 1 “Serb”)。R-27导弹属于D-5系统,并安装在667A型和667AU型潜艇上。

如果我们不太关心分离式弹头(图片中的红色部分),虽然其威力达到百万吨级,那它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则有不少故事值得讲述。

R-27导弹的历史背景

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初,那个时期“军备竞赛”如火如荼。1963年,苏联的R-21导弹(隶属于D-4系统)服役,但其射程仅为1400公里,远远落后于美国的“北极星”A1型导弹(射程2200公里)和A2型导弹(射程2800公里)。不仅射程逊色,载弹量也是一个问题——美国潜艇可携带16枚导弹,而苏联的仅为3枚。因此,苏联迫切需要开发新型导弹和潜艇,以缩小差距,甚至超越对手。

1962年4月24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第386-179号决议,决定为新型667A型核潜艇研发D-5系统及配套的R-27导弹。

开发历程

苏联在行动上迅速响应:1965年9月,R-27导弹模型首次在PSD-5浮动试验平台上进行了投掷试验,进行了两次发射;1967年1月,黑海开始用改装过的613D5型潜艇进行导弹的测试发射。1968年3月,D-5系统及R-27导弹正式列装。技术细节

R-27导弹采用了单级液体燃料系统。虽然液体燃料通常不适用于海军武器,但苏联设计师通过几项创新使其变得可行:

去掉传统的分隔结构,减小体积。

采用“安瓿化”处理技术,使燃料在工厂中完成填充并被密封,类似药品安瓿,减少了燃料泄漏的风险。

采用免维护设计,大大提高了导弹的使用寿命,从5年延长至15年,同时也减少了维护工作。

此外,导弹还配备了橡胶-金属减震器,减少了水下发射时的水击效应。通过精细的设计,发射准备时间缩短至10分钟,齐射间隔仅为8秒。导弹的生产与发射

R-27导弹的生产和发射数量相当可观,共生产了1800枚导弹,进行了492次发射(大部分为训练用途),其中429次被视为成功。1971年是发射次数最多的一年,共进行了58次。

西方的回应

当然,西方并没有坐视不理。1964年,美国推出了射程达到4600公里的“北极星”A3型导弹;1971年,“波塞冬”C3型导弹服役,射程也为4600公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美国还推出了增强核爆抗干扰能力的“北极星”A3T型导弹。

苏联的应对

为了应对西方的挑战,苏联于1971年6月10日决定对D-5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目标是为导弹系统配备分导式多弹头,并提升射程和精度。最终,1974年,D-5U系统和R-27U导弹正式列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