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悲剧美学”,必定绕不开《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悲剧的高峰,书中的人物性情各不相同、思想观念也不一致,但却走向了同样的惨淡结局。
其中的主人公贾宝玉与两位女性角色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恨纠葛,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她们身处封建贵族家庭,行为举止、爱恨情缘皆身不由己,她们的爱情、婚姻悲剧结局是必然的。
两位女主人公的结局都是如此惨烈,林黛玉香消玉殒、薛宝钗孤独一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林黛玉悲痛离世后,贾府众人清理遗物时看到了她留下的两瓶茶叶。
贾母见后大吃一惊,明明只是简单的物什却让贾母连连感叹自己寿命将近,活不长了。
宝玉黛玉的前世今生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初次相见,可以说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当时,林黛玉母亲刚去世不久,林黛玉还沉浸在失去亲人的伤痛之中。
此时,外祖母邀请林黛玉入贾府相聚,林黛玉便收拾好了行囊前往荣国府。
贾宝玉与林黛玉在堂前相遇。宝玉一见黛玉,便觉得眼前人十分熟悉。于是,他开口说道:“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非常自来熟。
贾母便笑着说到:“可又是胡说,你何曾见过她呀?”宝玉便又回答贾母说:“虽然未曾见过,但妹妹看着面善,就只当是旧相识,今日便当做是久别重逢也未尝不可。”
可别觉得宝玉在胡说八道、搭讪林妹妹,这二人确实早有纠葛。
林黛玉的前生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在快要枯萎的时候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而得以存活。
在汲取天地精华之后,绛珠仙草化为女体,也就是绛珠仙子。神瑛侍者因为对人间好奇,便登记了一下就下凡去体验人生了。
绛珠仙子也紧跟他的步伐,要找机会报答神瑛侍者往日的恩情。
神瑛侍者轮回几次,在这一世衔玉出生,也就是宝玉。绛珠仙子便化身黛玉,与宝玉再续前缘。这就是他们前世的纠葛。
宝玉黛玉初次青涩的相识,却也是悲剧的开端。
宝玉对黛玉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刚见面就在那打听各种消息。“妹妹平日可有读书、读的又是什么书?”,“妹妹是否和我一样有块玉?”。
可黛玉素来低调,更何况此番来贾府表面上是拜访祖母,实际上不过是来投奔富贵亲戚,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所以,黛玉便只说:“不曾读过太多书,也只上过一年学,堪堪认得几个大字罢了。”
此时的宝玉和黛玉之间还有点生分,但随着年岁渐长,两个人感情日渐深厚。
两人年岁相差无几、读书喜好又相似、三观合拍,还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这青梅竹马简直是天作之合。可世俗观念、家族阻挠让他们无法相守。
最终,黛玉含恨离世、宝玉出家。
林黛玉是什么样的人?林黛玉首先给人的感觉大概是精致娇弱的。
书里描写她“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通过这些描写,一个温柔似水的古典女性形象跃然纸上。
初来贾府时,因为人生地不熟,黛玉整个人怯生生的,更是增添了几分柔弱之感。
可如果因此就认为黛玉只是一个娇弱的女孩那就大错特错了。柔中带刚,才是她的本色。
她呀,遇见无理之人或者是不平之事,骂起人来可是妙语连珠,词儿都不带重复的。
除此之外,黛玉还从小饱读诗书,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读读写写,颇有才华。读的书多,也让她明事理、懂人情。
可也正因如此,作为寄居在贾府的孤女,林黛玉平日行事那叫一个小心翼翼。还特别会看眼色,不会得罪主人家。
这也让她在贾府生活多年后,逐渐变得多愁善感,以至于拖垮了身体。
其实作为贾母唯一的外孙女,林黛玉在贾府受尊敬程度还是挺高的,但也仅限于此了。
众人对她尊敬,但是不热络、不亲密。
黛玉本身也是比较孤傲清高的性格,所以总给人感觉有距离。
不过,黛玉虽然表面上清冷,实际上至纯至善。
比如,香菱想要学习诗文,其他人觉得她是在做无用功,不愿帮助她,态度还不耐烦,可是黛玉会悉心教导、给她鼓励。
再比如,薛宝钗对她友善,她也会报以友善。
而黛玉真性情流露得最多的时候,还是和宝玉相处的时候。她会和宝玉吵架斗嘴、会因为吃醋而生气,小女生的情态展露无遗。
随着时间推移,林黛玉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自己和宝玉成亲相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此时的她,便显露出了刚烈的一面。最终,在宝玉和宝钗成亲的当晚病逝。
要知道林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此生虽自称“草木之人”、身世飘零,但绝假纯真、任性纵情。
至死她都没有改变“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品格。
贾母见黛玉遗物,为何长叹?林黛玉含恨而终后,贾府照例收拾她的旧物。而贾母见到黛玉遗留下的两罐茶叶,却懊悔不已,连连感叹自己也时日无多了,这又是何缘由?
猜测多半是懊悔和心疼的情绪。
首先,林黛玉离世的直接原因是宝玉和宝钗的婚礼。林黛玉和贾宝玉两情相悦,贾府众人心里跟明镜似的。就算是宝钗,那也是心知肚明。
可是,在封建阶级的道德秩序中,大家普遍认为婚姻应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门当户对”。
在封建大家长们的传统观念里,婚姻的前提是财富、权势和社会等级;婚姻的目的和意义就是繁衍子孙、壮大门楣、兴旺家族。
真情真爱是不值一提的、只要相处时间久了,总会产生感情。
贾母就是这么认为的。虽然贾母最初邀请黛玉入住贾府,是出于让他俩多多相处培养感情,成就“木石姻缘”的目的。
但是眼看黛玉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又有她人的劝阻阻挠,最终放弃了让宝黛在一起的想法。
思考来思考去、权衡取舍之后,贾母也认为宝钗是和贾宝玉联姻的最佳人选,便成全了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
贾宝玉的婚姻在她眼里就一桩利益交易,要用得有价值。
虽然她疼爱宝玉也怜惜黛玉,但是黛玉家早已破败,小门小户家的女孩对家族毫无助益,所以她不会同意宝玉和黛玉成亲。
可以说,贾母的所作所为间接地影响了林黛玉的归宿和结局。这是她懊悔的地方。
其次,林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唯一的孩子,但是她却没有看顾好黛玉。
黛玉身体本身就不好,她的病并不允许她过多地饮茶。
所以,黛玉平日里几乎是不碰茶叶的,只有重要场合时,才会应付般地喝上半杯。可现如今,却在她的遗物里发现了两罐茶叶。
这当然不是林黛玉有什么收藏集邮的喜好。而是王熙凤赠与她的。
茶叶事件原来之前有段时间,宝玉脸上受了伤,便长时间闭门不出,林黛玉就前往去探望宝玉。
到了之后,恰巧遇到王熙凤、薛宝钗等人都来了。几人便坐在一处开始唠唠家常。
王姐王熙凤平日里管着府里头的诸多事务,闲谈时想起前些日子送了些茶叶给大家,便问问他们觉得茶叶味道如何、口感好不好。
因为都是自家人,大家就都吐露真言。直说这茶叶成色不怎么样,味道寡淡、颜色不好看等等。
连王熙凤自己都觉得这茶叶确实一般,但黛玉却觉得这茶叶不错。
宝玉见林妹妹喜欢这茶叶,连忙主动将自己的也给了她。王熙凤那是个什么人物!顶顶的人精!人情世故可是她的拿手好戏,她自然对宝玉黛玉之间的感情知道得一清二楚。
所以,王熙凤也紧跟着说茶叶她那有的是,明天就让下人给黛玉送来。顺带着有件事情还得让黛玉帮一下忙。
林黛玉也不是什么傻丫头。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所以平日行事谨小慎微。
面对王熙凤的示好,她自然是不便拒绝的,所以,尽管她的身体不允许她喝茶,但为了不拂了王熙凤的好意,便也将茶叶收下了。
贾母心疼的是小小年纪的黛玉在贾府生活,虽然并不愁吃喝用度,却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她的早熟、敏锐和多愁善感,让她过得很辛苦。
贾母白发人送黑发人,不禁悲从中来,所以长叹一声。
林黛玉悲剧命运的探讨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悲剧命运其实在故事的开篇就注定了。
绛珠仙草要还恩于神瑛侍者,而还恩的方式也就是“还泪”。
这预示着林黛玉一生都要为贾宝玉流泪哭泣,泪尽而亡是她最终的宿命。
这前世神话奠定了林黛玉悲剧命运的基调。
那么林黛玉悲凉的身世,就是她悲剧命运的基础。虽然林黛玉出身并不低,但是母亲早逝,没过多久,父亲也离世了。
所以在贾府,她是以孤女的身份生存的,有种寄人篱下的味道。这也造就了她从小就敏感多疑、忧思焦虑的个性。
除此之外,封建礼教是迫害林黛玉的罪魁祸首。
在封建社会当中,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那都是天方夜谭、遥不可及的。
贾宝玉和林黛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感情,从最根本上就已经违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
贾府是一个有权有势的、非常封建的家族,所以他们是礼教传统和封建制度的坚定的拥护者。一旦打破这些规则,就很有可能触及到他们的利益。这违背了他们的诉求。
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恋爱要跨过重重阻碍。这种对抗和阻碍,最终也会导致林黛玉的悲剧命运。来自传统礼教的压抑不断扭曲着林黛玉的感情和心理,让她备受折磨。
林黛玉是封建制度的反叛者。可尽管她至死都没有向封建礼仪妥协,林黛玉也并没有为自己争取到什么。没有在这个时代掀起些什么风浪。
结语《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所具备的思想性、艺术性和现实意义,对现代读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领略书中的人物和故事。
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三个人的情感纠葛以及后续各自的命运让人惋惜。
作者曹雪芹以文艺精炼的笔触,为我们讲了一出凄凉哀伤的爱情故事。但这本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林黛玉和贾宝玉乃至贾府中的众人,实际上都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他们被迫压抑自己的天性和情感,活得像个傀儡。
我们应该庆幸在现代社会,自由恋爱与自主婚姻已经成为常态。社会越来越开放包容、自由多元。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所爱,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
呃呃呃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