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饵料替代,微藻浓缩培养,成本降低,这点需要警惕
在咱们搞水产养殖这行里啊,扇贝可是很重要的一种呢。扇贝长得那贝壳就像一把小扇子似的,特别可爱。它可不光是好看,在经济价值上相当高。就拿一个中等大小的扇贝来说,要是产量上去了,那收益可相当可观。
咱先说说传统扇贝养殖的一个痛点,那就是饵料这一块。咱都知道扇贝幼体时期对饵料的要求特别高,就像个挑食的小娃娃。传统的饵料成本可不低啊,像丰年虫这种常见的扇贝饵料,收购价格一直在波动,而且供应有时候还不稳定。这就像你吃饭的时候,天天担心有没有米下锅一样,让养殖户心里没底。
我有个朋友,家住在福建沿海,那可是咱们国内扇贝养殖的一个比较集中的地儿。他之前一直做扇贝养殖,就因为饵料的事儿没少头疼。每年到了扇贝育苗的3 - 4月,就得四处去联系饵料供应商,价格谈不拢的时候,就只能干着急。他的养殖场规模不算小,有两三百个养殖池呢。因为饵料成本高,一年到头算下来,利润被这饵料占去了一大块。
再说说饲料转化效率这个事儿。扇贝吃进去饵料转化成肉长个儿的效率不高,就像人吃了好东西却没怎么长肉一样。这也是养殖户头疼的一个地方。像在山东长岛那边,海水环境比较纯净,扇贝养殖也很有规模。但是同样的养殖面积,和其他一些地区比起来,产量就是上不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饲料转化效率低。
现在呢,有人想到了个新办法,就是用微藻浓缩培养来替代扇贝饵料。微藻啊,这东西可神奇了。它在水产养殖里就像个小宝藏。微藻繁殖速度快,要是培养起来,能短时间提供大量的饵料。像小球藻这种微藻,在合适的环境下,3 - 5天就能繁殖出一大堆。而且微藻富含营养,像蛋白质、维生素这些扇贝生长必须的东西,它里面都有不少。
我就听说过这样一个事儿,是在辽宁盘锦的养殖场。盘锦那地方地势平坦,有大片的滩涂适合扇贝养殖。这个养殖场的李经理听说了微藻浓缩培养这个事儿就心动了。他先在很小一部分养殖池里搞了个试验,大概几百平方米的样子。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半信半疑的,毕竟之前一直没试过。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效果就显现出来了。用了微藻浓缩培养的那些扇贝苗,生长速度比用传统饵料的要快上好几成呢。而且因为微藻的营养全面,扇贝的健康状况也特别好,死亡率也降低了。
不过这事儿啊,虽然看着前景很不错,但这里面也有不少需要警惕的地方。
首先就是微藻浓缩培养的成本问题。刚开始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个降低成本的好办法,但实际上这里面门道很多。比如说在南方广东的一些沿海地区,海水温度比较高,适合微藻生长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在北方像河北曹妃甸那块儿,冬季特别寒冷,想要保持微藻的正常生长就得有额外的保温措施。这些设备、能源啥的都得花钱,这成本一下子就不低了。而且微藻浓缩培养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这些设备的采购和人员的培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就拿海南三亚那边来说,有个养殖户尝试做微藻浓缩培养。海南的气候条件比较好,温度和光照都比较适合微藻生长。可是他一开始没有考虑到海水水质对微藻生长速度的影响。他就用普通的过滤海水来培养微藻,结果微藻的生长速度比预期慢了很多。后来还专门去请教了专家,才知道了问题的所在,又投入了一笔钱去改善水质处理设备。这一折腾,成本可就没控制住了。
还有就是微藻浓缩培养的营养质量和稳定性的问题。不同的微藻品种营养成分有差异。像硅藻,它的细胞壁比较坚硬,扇贝吃起来可能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消化吸收;而绿藻呢,相对来说就比较好消化。但是绿藻又有很多不同的品种。比如说小球藻和栅藻,小球藻的蛋白质含量相对高一些,但是它对光照的要求就比较苛刻;栅藻呢,在低温环境下稳定性比较好,但是它的生长速度又没有小球藻快。这就像不同性格的人,各有各的特点,要找最适合扇贝的那一个可不容易。
另外,从大规模养殖的角度看,微藻浓缩培养后的投放量和投放频率也需要精准控制。就像喂猪一样,不能一顿喂多了,也不能一顿喂少了。在浙江舟山的养殖区,那里的扇贝养殖海域面积较大,地形复杂,有不同的海沟和水深区域。在采用微藻浓缩培养投放饵料的时候,由于对不同区域的环境差异考虑不足,导致了部分区域的扇贝生长不均衡。有的地方扇贝长得很好,有的地方却没怎么长。这都是因为投放量和投放频率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咱们再看看陆地上养殖中的一些例子,有些地方搞的网箱养殖鱼,就类似于咱们扇贝的池塘养殖或者海上吊养。在四川乐山,有个养殖户搞了网箱养殖草鱼。一开始他想着按照以前的方式投喂饲料,但是后来听说了一种新型的生物饲料。就像咱们扇贝的微藻饵料一样。他就抱着试试的心态用了。一开始没掌握好这个饲料和原来饲料的比例,结果鱼的消化就出了问题。这告诉我们,不管是陆地养殖还是水产养殖,新东西一定要慢慢摸索。
还有在江西鄱阳湖附近的一些水产养殖户,他们在尝试引入新的水生植物来净化水质的同时,也想看看能不能给鱼虾提供一些饵料。就像咱们想在扇贝养殖里改变饵料一样。但是他们发现不同的水生植物生长速度不一样,对水质的影响也不一样。这就像微藻浓缩培养中不同微藻品种的特点一样复杂。
另外,咱们养殖场的气候稳定性也是一个大问题。就拿山东青岛的养殖场来说吧,青岛的天气有时候比较多变,不像海南那么四季温暖。这就对微藻的培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微藻在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频繁变化的情况下,生长就会受到影响。有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或者暴雨,就可能让微藻的生长出现波动。
而且不同地区的水质差异也会影响到微藻的浓缩培养效果。比如说在广西北海,那里的海水盐度和矿物质含量跟河北秦皇岛就有差别。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微藻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吸收和生长速度不同。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盲目地进行微藻浓缩培养,很可能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再说说养殖规模的问题。在湖南岳阳,有个小的水产养殖户,他想在自己的池塘里试试微藻饵料来养扇贝。他的池塘面积不大,可能就那么几百亩地。他觉得小面积养殖可能更容易控制一些。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虽然面积小,但是因为技术和管理不到位,他的微藻饵料培养效果并不好。这就说明不管养殖规模大小,技术和管理的完善都是很重要的。
咱们再看看在四川广元那边,有些养殖户想尝试新的养殖技术,就像咱们对扇贝饵料的新尝试一样。但是他们发现,新的养殖技术在一个地方推广的时候,如果没有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那就像穿错了鞋子走路一样难受。微藻浓缩培养也是如此,必须要根据当地的海洋环境、气候条件、养殖习惯等因素来调整。
而且在扇贝养殖的过程中,除了饵料成本和效果,还有养殖的密度问题。就像在天津塘沽的养殖区,有的养殖户为了追求产量,把扇贝的养殖密度弄得特别大。结果呢,扇贝生长空间小了,互相抢夺食物,再加上微藻饵料在这种高密度养殖环境下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扇贝的生长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对微藻饵料的质量监控也很重要。就拿广东汕头的水产养殖来说,有些养殖户在用了微藻饵料之后,没有定期去检查微藻的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养殖一段时间后,发现扇贝的生长速度又慢下来了。这就是因为没有重视质量监控。
我们在推广微藻浓缩培养作为扇贝饵料替代的时候,一定要全面考虑这些问题。不同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养殖户在尝试新东西的时候,不能只看到可能的好处,还得把潜在的风险考虑进去。
咱现在搞水产养殖,就像走钢丝一样,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微藻饵料替代这个事儿看起来是个方向,但要想真的把它做好,在南方像汕头、阳江这些地方和北方像青岛、秦皇岛这些地方,在不同的养殖环境、模式、规模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调整。
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能认真对待,不断总结经验,说不定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养殖模式的微藻饵料替代方案。那在这里呢,我就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在微藻饵料替代扇贝传统饵料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各位热爱水产养殖的朋友们好好思考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