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产卵基质选,卵块防霉处理,生态园实践,经验值得收藏

晓月养殖 2025-02-19 20:59:46

林蛙产卵基质选,卵块防霉处理,生态园实践,经验值得收藏

林蛙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蛙类,在养殖领域有着独特地位。林蛙多栖息于海拔200 - 1000米的山地、森林等区域,它主要的生活区域地形多为山地森林环境,那里空气湿度适宜,食物资源丰富。林蛙在4 - 5月产卵,卵呈团状。

林蛙可是有着不少价值的,它的经济价值就很高,蛙肉、蛙油都是很不错的食材和药材,在市场上有不小的需求。而且林蛙还有生态价值,对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不小。

不过,林蛙养殖可不容易,这里面有不少痛点。就拿南方养殖来说,南方湿热的气候,湿度常常能达到80%甚至更高,这对林蛙养殖来说就很棘手。像在广西有一位网友,他前些年想要在自家后山小林子养殖林蛙,一开始觉得林蛙生命力挺强的,没太在意环境的细节。结果那潮湿的环境下,林蛙产卵的时候,卵块老是被各种霉菌侵蚀,成功率特别低,他看着都心急。

林蛙产卵的时候,这个基质的选择可太关键了。要是选得不好,那对后续的影响可不小,就像刚刚那网友在南方遇到的问题。我在东北一家林蛙养殖场看到他们的做法挺值得借鉴的。他们在30天的时间里,专门研究了多种适合林蛙产卵的基质。有池塘泥、河沙、蛭石这几种。池塘泥的话,成本低,对当地环境比较适应。河沙呢,清洁,透气性不错。蛭石就更厉害了,既能保持一定的湿度,又能很好地透气,不过成本有点高。

从南北对比来说,北方的林蛙养殖在一些细节上和南方有区别。北方干冷的气候环境,湿度常常在30%左右。在山东有个养殖场,他们选择的产卵基质就比较多考虑当地冬天的寒冷情况。他们用了一种混合的地基,把挖来的池塘泥和一些树叶、干草混合,这样冬天既保暖,又能保证林蛙顺利抱团产卵。到了春天产卵期的时候,又把树叶、干草清理掉,给林蛙留下干净的池塘泥。

林蛙产卵的基质选好了,卵块的防霉处理也得跟上。这要是防霉没弄好,前面基质的功夫就都白费了。我在山东那个养殖场还看到一些有趣的防霉处理手法。他们不使用化学药剂,怕影响林蛙的健康。他们把养殖环境里的温度和湿度把控得很严格,林蛙卵适宜的温度大概在15 - 20摄氏度,湿度70%左右。这个温度和湿度让空气对流得很合适,这样空气流通能带走霉菌生长需要的水汽。

在这个养殖场附近有一片树林。树林里有3种冷门的绿植,在防霉这件事上,它们和林蛙产卵地的环境息息相关。一种是苔藓,这种苔藓特别耐潮湿,在林蛙池周围的石头或者土壤表面有生长。如果湿度控制不好,苔藓会疯长,还容易滋生霉菌。另外一种是桫椤叶,在这个养殖场周围的散养地上能看到。桫椤叶本身有股特殊的味道,能在一定程度上驱虫,同时它对环境的湿度很敏感,湿度大可能发霉,湿度小又容易干枯。还有铁线蕨,这种植物的叶子很薄。它要是生长环境过于潮湿,叶子很容易发黄腐烂,而这种腐烂情况可能带动整个林蛙产卵地环境潮湿,增加霉菌滋生的风险。所以在养殖场里,工作人员会特别关注这些植物的生长状态,确保整个环境湿度始终处于适合林蛙产卵的状态。

除了温度和湿度的把控,还有防霉的措施。他们采用的就是物理方法,林蛙卵产出来之后,工作人员会每天用软毛刷轻轻清扫卵团表面的杂物,把那些可能会带着霉菌孢子的这些东西弄走。这个清扫工作可不是每天随便做做就行的,而是非常细致,工作人员需要小心,不能损伤到林蛙卵。每次清扫完后,再用干净的水轻轻冲洗卵团,这水也得是经过净化处理的,不能有污染物。

在生态园这个养殖场景里,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点。我听说过云南一家生态园的林蛙养殖情况。这个生态园在山里,周围都是茂密的森林,有着丰富的食物源。他们采取散养的方式,让林蛙在一个比较接近野生环境的地方生长繁殖。这个生态园面积有300亩的样子,周围有山有水。他们根据不同季节和林蛙生长阶段调整养殖方式。

在林蛙繁殖季节,为了确保林蛙卵的存活率。工作人员会在林蛙孵化池边的植被做好清理,减少寄生虫和细菌的滋生。他们还会仔细检查林蛙卵块的发育情况,发现有异常的就及时处理。

在北方的黑龙江地区,有一家林蛙养殖合作社。那里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他们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冬季过长寒冷。这个合作社就利用山洞来进行半冬眠饲养。10开始到次年的4月份,大部分林蛙都在山洞冬眠,工作人员就在这个阶段,把山洞温湿度也控制好,让林蛙安全度过冬天。

到了春季,春雨一下,气温一回升,林蛙就开始活跃起来了。这个时候,工作人员又会重新评估产卵基质的状况,进行再次优化和调整。

在南方海南的一些养殖场。环境湿度高,高温天气多,林蛙容易滋生病害,产卵率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养殖户,为了改善这个问题,养殖户们会积极跟科研人员合作,寻找新的养殖办法。

林蛙养殖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持续探索的东西。比如说,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如何找到最适合当地林蛙产卵的基质呢?不同的植被组合又会对林蛙卵的防霉效果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呢?这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谜团,等着养殖户们去解开。而且不同地域、不同气候养殖出来的林蛙,品质是不是也存在差异呢?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林蛙养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索的东西。比如,在未来要是把林蛙养殖放到一些新的环境中,像城市周边的人工湿地或者小型山地。这种特殊环境下,如何去挑选合适的产卵基质呢?还有,要是能通过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比如基因编辑(虽然目前这个在养殖中应用得较少),能不能提高林蛙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呢?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问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