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国首批爱国进步人士,无数青年以他为榜样,却落得如此下场

谈谈旧历史 2024-11-24 09:48:45

前言

在一个薄暮渐至的年代,满目所见的不过是黑暗中邈邈微明的灯火。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是破败不堪下的苟延残喘,奈何此时的清政府已经被奢靡与自大蒙蔽了双眼,根本看不清现如今的局势所在。如若再这样下去,等待我们的就只有灭亡这一条道路。

好在,外来思想的熏陶下,涌现出了这样一批先进人士。他们有着青年的热血,有着远大的理想,也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在浓烈爱国之情的促使下,他们展开了一场惊为天人的变法,来告诉世界:中国不会就此灭亡!

戊戌变法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这场变法也让人们认识了大名鼎鼎的“戊戌六君子”,虽然几人的结局都异常的惨烈悲壮,但他们的事迹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可谓是几人之中最为特殊的一人,他的死至今都存在疑点。

谭嗣同生于1865年,是晚清官员谭继洵之子。谭嗣同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树立了强烈的爱国意识。他在成长过程中致力于寻求和摸索中国的生存之道,认为改革变法是拯救中国的唯一方式。

谭嗣同二十岁的那一年,奉父亲谭继洵的命令进京拜师准备科举等事宜。到达京城后的谭嗣同在一场宴会上,认识了同为老乡的刘人熙并拜他为师。在刘人熙的指导下,谭嗣同开始学习研究王夫之等人的著作,从中学到了王多主张的民主与唯物色彩思想。在这样的思想熏陶下,谭嗣同开始疯狂的吸取西方科学、政治思想等来不断地丰富自己。

作为第一批接触到西方先进思想的人,他知道必须要经历什么来改变中国的现状。于是,他在家乡呼吁变法,提倡学习新的先进的思想。

可是只在自己的家乡倡导又怎么能够起到根本作用呢?在清朝那个权利至上的社会,谭嗣同清楚的知道,这个国家只有那么少数人是说了算的。于是,谭嗣同带着豪情壮志赶往京城,这一路上还结识了梁启超等先进人士。

在几人的极力劝说下,1898年,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正式开始。谭嗣同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之一,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一起,倡导学习西方文化,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鼓励民众兴办企业,将祠堂改为学堂等政策。然而,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

一开始,老佛爷认为他们几人只是小打小闹,掀不起什么风浪。可随着变法的影响越来越大,颁布的新政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老佛爷的地位与权力。老佛爷一派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最终发动政变,罢黜了光绪帝,并将他软禁起来。同时,对朝中的维新派进行残酷镇压。

谭嗣同在政变后,曾谋划营救光绪帝,但未能成功。光绪被软禁后,老佛爷下令将推动变法的十位重要人物都抓起来。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不久后,康有为与梁启超两人相继逃离,躲过了这一杀身之劫。

谭嗣同、杨深秀等在内的八人相继被捕,老佛爷下令将他们诛杀以儆效尤。可这明明是八个人,怎么会是“戊戌六君子”呢?原来,有两人因家中在朝廷有势力,所以花了些银两与关系将他们救走了。

那么,谭嗣同的父亲也是朝廷的官员,为什么他却惨死在刽子手的钝刀之下呢?

谭嗣同慷慨就义

其实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分为谭嗣同与他父亲两方面。首先是谭嗣同方面,他在被捕后,拒绝逃走,坚持认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中国亦应如此。也因此留下了千古名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除此之外,他为了自己的言行不连累家中的亲人,还在狱中与父亲断绝了关系。并且还书写了许多关于父亲痛骂自己的信件等等来帮助父亲摆脱与他“同流合污”的嫌疑。

而另一边,谭嗣同的父亲在得知儿子被捕以后,并没有显得很慌张,因为他觉得儿子的变法本身就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况且,父子二人本身就有很大的政治分歧,谭继洵属于保守派,而谭嗣同则是积极推动变法的维新派。谭继洵甚至曾上奏朝廷,表示自己的儿子不堪担任军机章京之职,显示了他对儿子变法行为的不认同。

虽然谭继洵在清朝有着相对较高的官职,影响力也不小,但是在面对老佛爷的时候,还是胆怯与懦弱的。对于那个主仆观念超越亲情的年代,况且除了儿子以外,他还有一大家子的人需要他保护。所以,综合考虑之下,他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或许,不是他不想救而是不能救,这种哑巴吃黄连的事情,在那个年代也不算是少见了。

其实,在变法的这几个人相继被捕后,社会上多方势力想要去营救他们,但都没有什么结果。例如,被捕的几人中,杨锐是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学生,张之洞尝试营救但最终无果。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老佛爷对这场变法所持的强烈反对态度,以至于对维新派人士所做的一切都恨之入骨。

老佛爷下令将自己的“傀儡”皇帝囚禁后,迅速对维新派实施抓捕和处决,没有给外界留下太多反应和营救的时间。从被捕到处决只用了短短的几天时间,便足以看出老佛爷对此的坚决态度。

谭嗣同在1898年9月28日被处决,时年33岁。老佛爷为了发泄她心中的愤恨,下令将这几人用钝刀砍死。所以可想而知谭嗣同的死状极为惨烈,相传,谭嗣同被拉上刑场,因刽子手上的刀十分钝,一时间无法砍下他的头。

所以在行刑时,谭嗣同被刽子手用钝刀整整砍了三十多刀,可见当时谭嗣同承受了多大的痛苦。更加匪夷所思的是,在行刑过程中,围观的群众甚至有蘸食其鲜血的行为。这样的行为更加使人震撼,也反映在当时的社会影响下,人们心理的扭曲与愚昧。

在谭嗣同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他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他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来为理想而奋斗,为新思想的传播而献身。他的英勇和牺牲感动了无数人,也成为了后人永远的纪念和敬仰。

谭嗣同的死亡,虽然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但也激发了后来的革命浪潮。他的英勇就义和爱国精神,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精神象征。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的牺牲在多个层面上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进步。

0 阅读:12

谈谈旧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