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今年68岁,是一名退休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师,住在杭州的一个安静小区里。她曾经每天教书育人,如今的生活也很规律:早上散步,白天看看书或跳广场舞,晚上10点准时上床。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她对睡眠的问题愈发困惑。
“每天都说要睡足8小时,可是我一觉到凌晨3点就醒了,再也睡不着了!”李阿姨无奈地对老伴抱怨,“白天也没觉得太累,难道真的是年纪大了就不能睡长觉了?”
她的老伴张叔调侃道:“你要不去问问医生,看看你这睡眠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话说到了李阿姨心里。第二天,她就去了小区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到了那里的“明星医生”周大夫。
睡不够还是睡太多?周大夫今年40岁,是一名内科全科医生,工作经验丰富,对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尤其在行。李阿姨一坐下,就迫不及待地说:“周大夫,我最近老觉得睡眠不够,但明明很早睡觉,怎么睡到一半就醒了呢?”
周大夫微笑着递了一杯水,耐心地问道:“李阿姨,您一天一般睡多久?晚上几点上床?”
“晚上10点睡,凌晨3点醒了后翻来覆去到5点才迷迷糊糊睡着,一天加起来顶多6个小时。”李阿姨叹了口气,“这是不是失眠啊?”
周大夫点点头,又追问了一些问题,比如最近是否有白天嗜睡、情绪低落,或者是否因其他疾病需要服药。李阿姨一一否定:“白天精神还行,心情也挺好的,就是觉短。”
听完后,周大夫一边记录,一边笑着说:“李阿姨,您这个情况啊,其实不算病。睡眠时间减少是年龄增长的一种正常现象,和您以为的‘失眠’不是一回事。”
看到李阿姨疑惑的眼神,周大夫耐心地解释:“以前我们总说,每个人每天要睡够8小时,但实际上,这个‘8小时’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老年人。”
周大夫拿出手机,调出了几篇研究数据,向李阿姨详细解释: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ASM)和睡眠研究会(SRS)联合发布的指南指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天的推荐睡眠时间是 7-8小时,而不是固定的8小时。《柳叶刀》杂志曾刊登的一项全球性睡眠研究表明,6-7小时的睡眠对老年人认知能力和身体健康来说可能是最优选择,睡得太多反而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认知障碍的风险。周大夫又引用了国内《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统计数据:65岁以上的中国老人中,超过70%每晚的平均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但大部分人身体健康、精神良好。“所以啊,您别被‘8小时’绑架了,真正决定好不好的是质量,而不是单纯的时间。”周大夫总结道。
为什么睡得少了?李阿姨听得入了迷,又好奇地问:“那为什么年纪大了,睡觉反而少了呢?”
周大夫调整了一下椅子,说:“这就要从两个方面讲了。”
生理原因“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睡眠结构会发生变化。年轻人睡觉时,深度睡眠占比高,而老年人深度睡眠减少,浅睡和醒转的次数增多。换句话说,您的睡眠像是‘轻舟过浅水’,很容易被外界环境打扰。”生物钟变化“年纪大了以后,身体里的褪黑素分泌量会减少,这种‘睡眠激素’不足,就会导致您晚上更早困,但早上也醒得更早。再加上退休后,生活节奏变化,没有了像年轻时工作那样的压力,很多人也觉得睡不够‘8小时’就不是正常。”需要调整吗?李阿姨还是有些担心:“可是我睡不到7小时,是不是对健康有影响啊?”
周大夫安慰道:“您的情况如果白天精神状态不错,没有因睡眠不足感到严重疲劳或者影响生活,那就说明您现在的睡眠时间已经足够了。如果您勉强自己睡8小时,反而可能增加烦躁和压力。”
他补充道:“不过,如果您总觉得睡不够,或者出现明显的白天困倦、记忆力下降,那就需要调整了。”
改善睡眠的建议为帮助李阿姨改善睡眠质量,周大夫提供了一些实用建议:
优化睡眠环境卧室要安静、温度适宜。建议保持室温在20℃左右。
避免睡前看手机或长时间盯着电视。
保持规律作息建议每天固定时间上床和起床,培养稳定的生物钟。
白天适当午睡,但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睡前放松睡前可以泡个脚或听些舒缓的音乐。
试着做深呼吸练习,有助于缓解焦虑和烦躁情绪。
饮食调理晚餐要清淡,避免过饱。睡前可以喝一杯温牛奶,帮助入睡。
避免含咖啡因的饮料,比如浓茶、咖啡。
一个月后,李阿姨再次来到诊所。这次,她神采奕奕地对周大夫说:“按照您的建议,我没再纠结睡多少小时,反而觉得精力好了很多!现在白天还能多陪孙子玩了。”
周大夫点点头:“您看,这就是睡眠质量比时间更重要的道理。记住,别被固定的睡眠时间束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老年人的睡眠和年轻人确实不同,“8小时睡眠论”在65岁以后并不适用。科学研究和临床经验告诉我们,7小时左右的高质量睡眠才是健康的标志。如果您也有类似的困惑,不妨从自身情况出发,调整作息和习惯,让晚年的每一天都精力充沛。
睡眠,不是“长短”的比赛,而是“适合”的艺术。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拥有“睡得香、起得爽”的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