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传珠从山野调东北:想到前方服务!另有原因?原搭档:有些憋屈

新新史界 2024-08-29 15:02:59

1945年11月,上级调华中部队组建“远征军”,向东北挺进。

了解历史的人知道,抗战结束没多久,率先出关的曾克林抵达沈阳,并展开接收工作。同时,也将东北情况向延安方面做出报告,上级派彭真、伍修权等人到东北率先展开工作。此后,各根据地部队被抽调去东北,山东军区、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晋绥军区,延安干部,以及南下支队转道北上,还有新四军3师。

尽管10万部队和2万部队陆续挺进东北,可是东北没有我根据地,老百姓不熟悉我部队,而国军派大批精锐挺进东北。东北作为当时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且背靠苏联战略位置极为重要,部队力量还是显得单薄,因此杨得志纵队奉命北上,华中组建一个纵队,由叶飞、赖传珠负责。

随着山海关保卫战,我军撤出,敌人将出关陆路以及水路控制,部队要想通过并不容易,因此留在山东,编入新成立的山东野战军。

山东野战军大部分都是原新四军部队,2纵罗炳辉部,7师曾希圣部,以及1纵叶飞部,只有8师是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

赖传珠在1纵工作10个月左右,到1946年9月被调去东北民主联军工作。

很多人不知道,他在期间三番五次给上级发电报,要求到东北去,说想到战斗最激烈的前方工作。或许有人会说,山东当时不是敌人进攻重点吗,怎么去东北是前方呢?

从抗战结束到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的10个月,各根据地打了一些仗,如上党战役、邯郸战役、以及大同战役等等。到1月份停止协定签订,三方还成立军调执行部。关内有些地方和平气氛变得很浓,在当时来说,很多人不清楚未来真和平,还是假和平。既然停止生效了,也就意味着没大仗要打,但关外不受停止协调约束,该打还是继续打。从这一方面来说,东北可不就是前方吗。

本来部队就要向东北挺进,因局势发生改变,才留在山东。作为一心为革命事业,到有战斗的地方并没有什么不合适。

在赖传珠的日记中,他没有向山东军区反映,直接向刘少奇发电,要求去东北。直到1946年9月,军区传达上级指示,同意他离开1纵,奔赴东北。

可还有一个问题,在6月全面内战打响后,哪个战区都是前方,怎么依然还要去东北呢?

他的老搭档叶飞在回忆录写道当时1纵在山东的情况,不知道有没有这些成分在里面。

他说解放战争第一年,我军处在战略防御阶段,敌人第一步重点放在华中,第二部向山东进攻。也就是说,山东当时还不是重点进攻对象,而且山东野战军也南下徐州,支援华中作战。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敌人在1947年从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山东战场成为主战场。但在全面内战刚爆发后,山东战事相对没有华中急迫,有一场战役可以可直观印证这一点。

粟裕率领华中部队打苏中七战七捷,敌人以12万兵力向华中进犯,而当时华中部队力量还很弱,只有三四万之众,在粟裕的指挥下集中兵力七战七捷,歼灭敌人5.3万,创造了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灵活用兵的经典战例。此次歼敌也成为各大战区歼敌的表率,敌人数量多不可怕,只要我集中兵力作战,就能逐一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最怕敌人多,而我军力量又分散,打消耗战、击溃战。

当时的华中捷报频传,而山东野战军打得疲劳,原因就是以上提成的,兵力不能集中。

叶飞回忆说,本来山东野战军兵力不多,只有1纵、2纵、7师、8师,兵力不过几万人。而且一直处于一分为二的状态,不能很好集中兵力。

当时,2纵、7师、8师作为第一梯队一起作战,而1纵作为第二梯队。当南下作战时,1纵本应该一起南下,被山东军区叫停,留下与地方部队抵御来犯之敌。

山东军区下辖5个军区,每个军区下辖2个师,总兵力比野战军还多。只因每个二级军区都只管自己辖区作战,如鲁中遇到敌情,让1纵与之配合作战。1纵打了几仗,本来是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敌人增援不来,也没打成,而且两次都是同样情况。

等于说,留下了没仗打,有时候打一些击溃战、消耗战,而山野南下需要用兵却兵力不足,不能扩大战功。叶飞回忆这段时间是他最憋屈的时候,而且部队又损耗,一直得不到补充,两个能打的主力旅缩编各自缩编为2个团,直到11月宿北战役前才得到补充。

叶飞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来,但他曾经对陈老总说,一定要集中优势兵力,不能受到各方牵制。这里的各方或许更多是来自军区,为了团结吧,陈老总还是以大局为重。按说,陈老总是野战军司令兼政委,1纵是野战军序列,如何用兵他说了算。

11月打宿北战役时,山东野战军才首次集中兵力,中央首长特意问到集中兵力问题。

后来与华中部队打鲁南战役,再次集中兵力,歼敌数量是山东野战军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战绩。

1 阅读:509

新新史界

简介:半路出家的中国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