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刘徐粟“五大战神”,刘伯承排名垫底?一手绝技稳压众将

新新史界 2025-01-23 16:45:48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名将辈出,其中彭林刘徐粟五人更是被冠为军中“五大战神”。

而关于这五位开国元勋,近年来,民间逐渐兴起一个热门讨论:同为战神,谁才是战神第一呢?

有人认为彭老总地位超然,领先其他四人半个身位;

也有人觉得林帅、粟裕大将军事天赋异禀,尽打神仙仗,足以位列战神之首;

除此之外,徐帅作为我军最早的大兵团作战指挥者,支持徐帅的呼声也很高。

细比之下,似乎是刘伯承元帅的拥护者最少,甚至有点战神垫底的苗头。

注意,上述结论仅就网络数据做些总结,各位如果有好奇者,可以自行搜索相关热门军史文章,仔细比较。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在官方没有定论的前提下,军迷们有各自的支持对象,实属正常。

而在笔者看来,刘帅的支持率虽然略低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刘帅就弱于其他几人,尤其是在一个方面的造诣,似乎已有稳压之势。

一,混杂的部队编制

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军曾出现一段混乱期。

当时,部队正处于八路军更名阶段,计划从分散的游击作战向集中正规化作战转变,但又苦于军队编制太散,各种支队、纵队、独立旅、新编旅名号五花八门,想短时间梳理清楚、统一领导起来,难度太大。

也许有人好奇,以我党高层的战略眼光和宏观布局能力,为什么不在部队扩大之初,就做好规划呢?

其中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八路军在成军时,就受到国民党一堆条条框框的约束,比如八路军只能有3师、6旅、12团的编制,其他编制国民政府不予承认,也不会发放军粮和装备。

面对当时势头正盛的日寇,只靠3个师的兵力显然不够用,不得已,我军只能成立一些正规编制外的部队,比如独立旅、新编旅等。

也就是说,这些部队在成立时,就已经是“上不了台面”的状态,中央自然没办法对其编制进行统一规划。

其次,抗日战场上敌我力量的悬殊,迫使我军采取分散化、游击式的打法,各部常常临时打乱,组成新的战斗支队,时间一久,这些新支队逐渐成建制的保留下来,导致部队番号更加混乱。

这个难题,即使在林帅、贺老总亲率的两大主力师中也未能避免。

二,困扰两大主力师

先看115师。

早在1937年底,115师主力就一分为二,一部分北进晋察冀,另一部分则向东挺入河北山东。

整师除了343旅、344旅外,又先后成立了东进纵队、苏鲁豫支队、晋鲁豫支队、独立旅等部队。

其中,东进纵队明面上和两个主力旅平级,但其下辖支队,支队下面才是团级,所以纵队的级别实际高于主力旅。

该纵队一会儿听从129师调遣,一会儿又和山东当地部队合编作战,指挥体系十分混乱。

除此之外,师中343旅、344旅的指挥关系也在反复变换,部队番号更加复杂。

再看120师。

1938年末,120师开始出现各种支队、独立团,时间虽稍晚于115师,但其混杂程度只高不低。

由于特殊的西北地缘格局,120师中各种保安司令部、工卫纵队等“古怪”编号层出不穷,以至于到抗战后期,部队间谁指挥谁都成了一本糊涂账。

至此,各位应该看明白了吧,部队编制混杂既有人为使坏(蒋介石),也有现实被逼的无奈,想把番号规范化,内外困难太大,即使是贺、聂、徐、罗等几位老帅,也一筹莫展。

不过,这个难题却被一个人完美解决,此人正是刘伯承元帅。

三,超前一流的战略眼光

请注意一点,在115师、120师部队编制开始混杂时,同时期的129师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尤其是在1938年间,129师新增了大量“支队”、“纵队”番号。

不过,和另外两个师不同的是,129师这些杂七杂八的番号,在短短一两年间就完全消失。

其中原因,主要有一点:刘帅拥有超前一流的战略眼光。

1938年,刘帅公开发表一篇名为《我们要在抗战中进行正规军的军队建设》的文章,强调必须重视部队正规建设。

要知道,当时我党上下自以为豪的是游击战术,一众猛将扎堆的研究怎么把游击战水平提到更高的层次,此时刘帅公开表明部队应该注重正规化建设,可以说是新开了一条赛道。

刘帅在文章中具体列了以下几点:

第一,军事作战,正规部队是主要力量,游击部队是辅助;

第二,眼下部队奉行游击主义,甚至有意把正规部队分散化、游击化。比如129师主力去领导指挥一些游击支队,结果却被游击支队“带偏”;

第三,部队正规化建设,需要让根据地建设与正规军建设同步进行,把握两者的平衡关系,否则要么出现正规部队力量不够,全成了游击队;要么是正规军太多,根据地承受不住;

第四,部队指挥官无论是正规编制还是游击队,都需要学习正规军事战术。

刘帅另一大长处在于,他不光是位“理论大师”,还能把理论落实到实际,而且效率奇高。

刘帅先是召开几轮军事会议,让将领先绕过弯。

之后,刘帅亲力亲为,把部队番号重新梳理一遍,之后大刀阔斧的裁编,一些能整编成正规部队的,全部划为新编旅;另一些比较分散,无法统一整编的,把其指挥权全部编到二级军区,成为军区下辖的团。

皖南事变后,中央开始着力强调正规部队的建设,而此时刘帅麾下的部队早已完成脱胎换骨的变化。

抗战结束后,正当其他根据地忙着把部队正规化时,刘帅已经指挥大军接连取得上党、邯郸等战役的胜利,惊撼世人。

刘帅军事理论之精通、战略眼光之超前,绝对稳站军中第一梯度。

军神之名,绝非空谈。

6 阅读:1658

评论列表

大扬

大扬

32
2025-01-24 00:17

刘帅第一!

一生平安

一生平安

7
2025-01-31 19:37

都是开国战帅,我辈无必要平论先烈,我个人觉得敌前全面战役指挥,刘帅比其他战帅略胜一筹。

用户10xxx21

用户10xxx21

3
2025-01-31 06:35

刘帅开县的

新新史界

新新史界

半路出家的中国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