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杨得志参加老红军聚会,得知一人参会,亲自到门口站岗迎接

白晴聊历史 2024-11-21 11:34:05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

杨将军,您这是在干啥?

1991年的那个午后,一个耄耋之年的老将军竟然主动站到了会场门口,来回踱步,如同一座雕塑般静静伫立,目光坚定地凝视着远方。

就在众人一头雾水之际,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来,车门打开,走出的竟是久负盛名的"将圣"李聚奎!

原来,杨将军正是在翘首以盼他的到来,只为当面一见故人,表达敬意。

这一幕,将两位老革命的情谊表露无遗,感人至深。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新中国成立后,志愿军誓师出征,义无反顾地抗美援朝。

这是我军首次跨国作战,后勤保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时任志愿军后勤部长的李聚奎肩负重任,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决心打通一条钢铁运输线,为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补给。

然而,困难重重。

由于我军缺乏制空权,敌机肆无忌惮地轰炸运输线,仅仅三天,就损失了400多辆汽车,一半的物资无法送达前线。

李聚奎急中生智,下令在交通干线上广泛设立防空哨,点线结合,形成完善的预警网络。

功夫不负有心人,战役后期,朝鲜北部的灯光竟在3分钟内全部熄灭,犹如一个训练有素的神经系统。

李聚奎心系战士,又想到了"炒面"这一绝妙的主意。

炒面轻便易携带,可随时冲泡食用,最关键的是,可以在严寒中为战士们提供热腾腾的食物。

这一想法得到了周总理的大力支持,20天内,200多万公斤的炒面火速运往前线,为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洪学智将军所言:"没有炒面,就解决不了部队最低限度的物资保障。"

李聚奎用智慧和汗水,架起了一座钢铁长城!

这不是叛徒,是英雄!

时光倒流到1928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等人在湘南发动了震撼中外的平江起义。

24岁的李聚奎,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排长。

就在这时,一次紧急集合改变了他的命运。

原来,有叛徒刺杀团长的阴谋。

李聚奎一眼就认出了那个混入队伍的敌特。

千钧一发之际,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歹徒,两个人在地上扭打成一团。

战友们赶忙上前制服叛徒,将其就地正法。

李聚奎浑身是伤,鲜血直流。

后来,当人们得知他救下的团长竟然是后来的开国元帅彭德怀时,莫不为之动容。

彭老总听闻此事后,连连称赞:"这不是叛徒,是咱们的英雄!就因为有像李聚奎这样忠诚勇敢的战士,革命才有希望!"

井冈山上的"小老乡"

李聚奎在井冈山时期,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

他跟随彭老总出生入死,转战南北,屡建奇功。

在一次战斗中,红军不幸中了埋伏,伤亡惨重。

为了掩护主力撤退,李聚奎带领敢死队与敌人血战到底。

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石头用完了,就用拳头。

李聚奎左臂负伤,仍然用右手紧紧抱住机枪,直到最后一刻。

毛主席得知他负伤,连夜赶来看望。

那一晚,毛主席和李聚奎促膝长谈,回忆往昔岁月。

从那时起,毛主席就亲切地称呼他为"小老乡"。

苦干实干的"开路先锋"

长征路上,李聚奎和他的红一师担负着开路先锋的重任,一路披荆斩棘,血战湘江,勇渡乌江、赤水、大渡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毛主席在亲自指挥强渡大渡河时,对李聚奎寄予厚望:

"大路能走就走大路,不能走就走小路,小路不通就爬山,全靠你了!"李聚奎向毛主席郑重承诺:

"请主席放心,我们红一师一定完成任务!"

那一战,李聚奎亲自督战,红一师浴血奋战,硬是在悬崖峭壁上抢占了制高点,为大部队渡河开辟了道路。

而那著名的"飞夺泸定桥",正是在李聚奎的策划下实施的。

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史诗。

倾心尽力为祖国——油田的拓荒者

1955年,周总理亲自找到李聚奎,希望这位久经沙场的 将军能够出任石油工业部长。

面对新的挑战,李聚奎丝毫没有退缩,而是斗志昂扬地走马上任。

在苏联专家轻蔑地宣称"克拉玛依没有石油"时,李聚奎坚信自己的判断。

他带领中国专家深入油田,查明情况,最终证实了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仅用一年时间,石油产量就从60万吨跃升至150万吨!

接下来,李聚奎又将目光投向玉门油田和松辽盆地。

正是在他的部署下,大庆油田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迎来了勘探开发的春天。

正如他的战友所言:"李聚奎种下了很多树,但摘果子的往往是别人。"

然而,功成不必在我,李聚奎始终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

造就将才,倾力奉献

1958年,李聚奎重返军队,出任总后勤部政委。

他以战略眼光着眼未来,创办了我军的三大院校之一——后勤学院,为部队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后勤人才。

那一年,军衔评定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大家纷纷议论,以李聚奎的资历,本应授大将,但他却低调谦逊地说:"就低不就高,上将足矣!"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从不计较个人荣辱。

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领导,赢得了毛主席的赞誉:"此乃将中之圣!"

结语:

岁月如歌,英雄谱写传奇。

李聚奎将军的一生,是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一生,是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一生。

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谦逊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信赖,也赢得了战友和后辈的尊敬爱戴。

他是平江起义的勇士,井冈山上的"小老乡",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更是共和国石油工业的拓荒者。

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让我们永远铭记李聚奎将军的丰功伟绩,学习他对党忠诚、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我坚信,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一代代军人将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李聚奎上将,您的精神永存!

注:本文系作者原创,参考文章如下:1991年杨得志参加老红军聚会,得知一人参会,亲自到门口站岗迎接

2022-05-20 21:45

1991年杨得志参加老红军集会,得知一人参会,亲自到门口站岗迎接

2022-03-18 11:51

0 阅读:1

白晴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