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的美的集团不后悔丢了中国高管?

华尔街科技眼 2022-03-01 15:20:47

李锵一毕业就加盟美的,他从一线技术研发人员做起,十多年的时间逐渐成为业务骨干,之后更是一步步晋升为智慧研究院院长。

研究院院长职权有多大不好量化,但院长很忙的,不仅要指导研发,还要面对面对外部媒体的采访。但这种不可或缺、被信赖的感觉,让李锵备感踏实。

李锵属于典型的工科男,很少有明显的情绪波动。但从美的集团国际化开始,他就陷入了焦虑。

因为扎根美的,李锵的工作背景就只有美的,但现在公司却更稀罕“洋背景”。他听说,一位会讲一口纯正美式英语的华人高管,可能要加盟美的集团。按技术能力比拼,两个人会有一定的替代性。尽管在美的工作的近20年,李锵获得了数不清的研发成果和发明专利,其一手搭建的智慧家居生态体系更是其底气所在。

但在美的体系,一向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硬核的业绩不如“洋背景”好使。早年间创始人何享健那句“80年代用北滘人,90年代用中国人,21世纪用全世界的人”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HR体系对有海外留学或工作背景的人青眼有加,费劲心思网罗人才,到了老员工和全世界人才较量的时候。

果不其然,之后李锵离开了。上述提及的华人高管如愿加盟美的,担任美的集团首席技术官(CTO)、中央研究院院长。该高管在美国工作多年的履历和语言优势大大加分。

核心业务人事震荡

近5年来,在美的集团和李锵有同样的遭遇的员工不在少数,公关部门要用玛氏背景的,管钱袋子的CFO要摩根经历的。不少幻想在美的干到退休的人,手中价值不菲的美的期权还未等到行权就被迫闪离。

近日,在美的集团成长起来的80后财务总监钟铮晋升为首席财务官(CFO)。这是近年来,美的集团的第五位财务大员。五任CEO中,除了与方洪波同年加入美的体系的元老级人物袁利群,其中三位均未做满任期,且就职时间甚短。CFO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引发媒体对美的的人事变动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广泛关注。

图:美的集团新任CFO钟铮

职能部门的人事更迭,对业务层面的直接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作为美的集团的基本盘,营收占比高达80%以上的空调和小家电业务,也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

以日电集团(小家电业务)为例,从2018年开始,日电集团开始盛行大鱼吃小鱼式的兼并方式。之前美的日电集团下设五个事业部,分别是生活电器、微波、厨房电器、热水器、环境电器事业部。

2018年年中,环境家电销售疲软、业绩堪忧,遂被生活家电吞并。合并后的事业部由原生活家电事业部老大李国林掌舵。微波事业部则和清洁事业部合并为微清事业部。加上厨电和热水器事业部(简称厨热事业部),日电事业部就从五大事业部整合为三个事业部。当时行业内预测,各个事业部的体量都超过200亿,进一步整合的可能性并不大。

然而,近日有内部消息称,生活家电板块业绩不及预期,要被厨热事业部总裁徐旻锋接管。“目前整合在筹划之中,鉴于生活家电是何老板(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起家业务,如果此业务板块被吞并,则意味着生活电器业务宣告失败,顾忌各方面的压力,此想法还未正式落地。”该人士爆料称。

何享健的时代,美的All- in家电业务,制冷集团和日电集团是两大核心业务板块。方洪波掌舵制冷集团,日电业务的掌门人则是黄健。黄健和方洪波是何享健曾经的左膀右臂,在大位继承人选确定后,黄健选择在2013年离开。

生活家电事业部是日电集团的核心业务部门。2002年到2008年间,生活电器由黄健直管。2008年到2015年,生活家电由甄少强接管,黄健和甄少强可以说是生活家电的灵魂人物,打造了成熟小家电的营销和渠道体系。2015年,甄少强离开生活家电,转而接管机器人业务,之后又从美的集团离职。近几年来,生活家电业务频频更换主帅,先后由李国林、傅蔚等人负责。

除此之外,不少外界耳熟能详的日电和制冷集团业务骨干相继离职。比如厨电事业部总经理朱凤涛、负责制冷业务的美的集团副总裁吴文新、负责供应链管理的向卫民。此外,还有多位核心技术人才在离职时产生劳资纠纷,至今孰是孰非还未有最后的定论。

以上提及的业务部门高管在美的平均履职年限超过26年,他们在何享健时代的诸侯王,其共同的特质是具有开创精神,在美的集团从营收百亿到千亿元的征程中战功赫赫。最近几年来,他们纷纷告别老东家,重新开启职业生涯。

基本盘战略粗放

人员的调整,与公司整体业务转型有直接关系。美的集团业务架构持续调整,到2020年,美的集团已经将原有的“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创新业务”四大业务板块更新为五大业务板块,分别是智能家居事业群和机电事业群、暖通与楼宇事业部和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以及数字化创新业务。“两群+两部+一业务”是美的最新架构。其中智能家居事业群集合了美的旗下全部To C业务,包括空冰洗三大白电、厨电和水家电、小家电以及IoT事业部。

方洪波寄希望于to B业务和国际市场打破家电业务增长的天花板。该逻辑和战略布局极具前瞻性:中国家电市场日渐饱和,未来的营收的增长一定得依靠to B业务和国际市场。

由于新业务尚处在投入期,需要以战养战。只有把家电业务做扎实,才有资源和余力加大新业务投资。美的家电业务贡献营收占比8成,必须夯实基本盘。美的空调市场排名第一,但小家电业务市场地位却逊色不少。对此,方洪波也很焦虑,不断向业务团队强调“要复制家用空调的成功”。

实际上,两类家电的竞争模式有天壤之别。空调属于资源竞争模式,投资门槛高。企业有足够的投资和产能,具备包括压缩机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就能碾压竞争对手;但小家电投资规模门槛在8亿-10亿元左右,中小型公司也能参与竞争,细节创新、使用体验才是决胜关键。

粗放的粘贴复制,未能给小家电业务带来预期的收益。美的集团内部将此归结为品牌力不足。为提升小家电品牌力,美的集团决心引入外资高端品牌,AEG被方洪波选中。

图:AEG合资公司成立现场

1994年AEG被伊莱克斯收购,但迟迟未能进入中国。2018年1月,美的集团和伊莱克斯注册成立广东德易捷电器有限公司,其中美的微波炉制造有限公司股份占比60%,伊莱克斯(杭州)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占比40%。该合资公司将AEG品牌推向中国市场。但AEG未能带领小家电业务走上一个新台阶,两年之后,美的集团出售股份,AEG单飞,AEG合资公司董事长朱凤涛也选择从美的离开。(详情见:美的集团放手  AEG单飞)

实际上,小家电业务要想更上一层楼,还需在研发、工业设计、渠道迭代等方面精耕细作。兼并、换血、引入品牌等方式看起来像捷径,但无益于整体业务的长远发展。此外,频繁换帅不利于建设稳固的零供关系。在2002-2012年间,美的营收规模从百亿迅速扩大至千亿,这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其强大的渠道能力。美的对经销商渠道扶持力度大,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利益共同体,双方有极高的商业默契。频繁的人员更迭,不仅增加了切换成本,也削弱了渠道商对该品牌的发展信心。

转型之路道长且阻

还记得2017年的美的集团中期会议,时间是在2017年财富世界五百强榜单发布一周之后。在榜单上,美的集团较上年排名上升31位,位列财富世界五百强第450名。年会的主题是 “积跬步 行千里”,对于对于美的集团转型的难度和前景做,方洪波总结出八个字“道长且阻,行则将至”。

后续美的集团的发展确实和方洪波的预期大致吻合。

对库卡的收购拉来了美的集团转型之路的大幕。库卡是知名的德国机器人企业,至今已有超过120年的历史。库卡与发那科、安川、ABB并列为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公司。

为了拿下标的,2017年,美的集团溢价收购库卡。292亿元对价95%的股权,约合每股115欧元的价格,溢价幅度高达36.2%。

库卡的经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美的集团转型的业绩,如今的库卡状况如何?收购后的第二年,库卡公司全年实现营收32亿欧元同比下降了6.8%;,税后净利润为1660万欧元(约人民币1.25亿元),同比减少了81.2%。此前有媒体报道称, 2018年的10月,库卡公司宣布下调盈利预期后,大股东美的集团表达不满,库卡公司CEO罗伊特因此离职。

此外,由于市场环境等原因,从2017年至2020年,库卡营收和该业务在美的集团总营收中的占比持续走低。2020年,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业务营收为215亿,同比下滑14.35%,在整个营收中的占比仅为7.6%。

资深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认为,美的收购库卡从大方向上讲是对的,机器替代人及工业互联网是发展方向。美的收购库卡之后,后者业绩下行,与美的操之过急对库卡经营干预过多,以及库卡被贴上“中国”标签之后国际市场受到影响等原因相关。

挤掉泡沫之后

一切绚烂终究会归于平淡,2021年美的集团开始趋于冷静,从资本市场到内部的治理结构。

2021年6月,美的股价和最高点相比几近腰斩。美的集团启动回购,美的集团寄希望于通过增持和回购提升市值。80岁高龄的何享健亲自下场增持。原定于半年内完成的8亿元增持计划,何享健只用了一个月内就神速完成。(详情见:何享健救场,一月内完成8亿增持)

但现实骨感,股价拉升效果不彰。资本市场逐渐意识到,美的集团的确是一家财务状况健康,行业座次稳固的家电企业,但离其为资本市场讲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仍然有相当长的距离。

资本市场迅速退烧,美的人才体系建设也在做调整,喧嚣的泡沫也在被挤去。从公关、品牌到财务,用人的理念推倒重来——不再迷信外企背景,要用“土生土长”的美的人。

以品牌、公关体系为例,玛氏背景的公关掌门人带来的外企惯有的“鸵鸟政策”,非但没有把美的打造成国际品牌,还引发了数次公关危机。2021年品牌、公关体系开始重用欧阳。欧阳10多年年前通过校招进入美的,在美的、无锡小天鹅销售、品牌、公关等岗位上饱经历练,为美的品牌的的IP化贡献颇丰。

在财务层面,高薪请来的奥利地籍CFO也未带来新鲜空气,财务总监可能还是从内部提拔靠谱。

“这其实像一个信号,美的用人体系开始恢复正常”内部人士如此评价。外来的和尚念不好经,成本却倍增,美的2020年报显示,当期Helmut Zodl税前报酬总额达777万元,约是同级别高管的两倍。

纵向来看,企业总会经历一个规模急速膨胀的阶段。在此阶段,多数企业核心理念就是,吸纳全球人才,为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在此理念的驱动下,不少企业的人才观变得多少会有些扭曲,比如本土人才往往不如海外人才受重视,激进的企业还会显得特别崇洋媚外,对背景的看重甚过能力,还有公司有排挤中国员工的倾向。“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必经的试错阶段,实际上是可以理解的,之后就会趋于正常”有资深猎头人才如此评价。

美的集团的人才观恢复正常后,不知道老方会不会遗憾——失掉了多位20年以上经验的业务骨干,前述美的集团内部人士感慨道。

0 阅读:187

华尔街科技眼

简介:理性看待商业世界 审慎研判科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