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乡土中国》之后,还看了费孝通先生在1993年,生命的最后时光写的《个人·群体·社会》,内容是自己一生学术历程回顾与思考。
看完之后的感触之大,震撼感如闪电击遍全身,如果说看完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知识和认知上的提升,那么看完费孝通先生的回顾让我的灵魂升华了;他写自己与前妻去大瑶山(广西)调研,然后遭遇了事故,自己负伤,前妻去求援时意外溺亡,用词克制平淡,没有大书特书自己的情感,也没有写什么亡妻,只是提到自己的《花篮瑶社会组织》是与前妻王同惠共同找寻的资料完成的,只是自己做了最后的梳理;他还说了自己有一段时间闭门造车,与小圈子一起研究,誊写著作(他自称拙作),表示了对自己这种情况的痛惜,他希望自己可以更开明一点,更好的接受国内外关于社会学的著作;但实际上是因为他当时从巴黎要回来,刚开始抗日第一年,他辗转回国,与清华、北大、南开和云南大学一起做研究;为了防止研究基地被日均轰炸,选了魁星阁(呈贡)作为根据地,与其说他“闭门造车”不如说是“与世隔绝”更为贴切,不是他不想,是他真的不能,但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完成了自己的著作和翻译工作;在他刚开始研究社会学的时候,就是为了改善中国人的生活,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还是希望自己在这件事上可以做的更好,这辈子也确实一直在做这件事情,最后希望再研究几年,再做点贡献,但目前看起来只能靠后辈们努力了,希望自己滴涓可以汇入社会学的大河,给中国出一份力;我总是在想,这么多现代人说自己累,忙,不想动脑子,不想锻炼,不想努力,不想这个不想那个,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也不去说非要跟上几代人一样要多么有家国情怀,但我看那些不想艰辛工作,不想努力的人,享乐也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他们的生活就给我一种感觉:贫瘠;钱也赚不到,工作也不行,玩也不玩不好,精神世界匮乏,有些家境优渥的可以拿着父母的钱到处旅行,发一些千篇一律的游客照、艺术照;家境普通的就更惨了,连换个环境抱怨的资格都没有;有些整天抱怨工作抱怨领导的,在我看起来是他更需要工作,而不是这份工作和他口中的“狗领导”更需要他;费孝通先生写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除了【欲望】,还有【思考】。
士为知己者死,是【知己】满足了吃喝拉撒吗?不是的,更多的是满足了【精神】;我不喜欢这些不努力的人,相比物质,我更看重精神;我知道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永远都会有这样的人,这是社会整体的进步,这也是他们的权利;但我不喜欢,我不知道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可累的,我也不想知道,只要别来影响我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