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东巡病逝后,其长子扶苏手握重兵,为何看到矫诏就选择自尽?

历史紫陌阁 2023-10-14 22:56:28

众所周知,秦朝乃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其集权制度和基本制度格局对后世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因此奠定了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大一统统治基础。只是奈何秦朝的存续时间太过短暂,“两帝一王”共计十五年的延续时间可谓犹如昙花一现。

而秦朝之所以昙花一现,就不得不说到秦始皇东巡中病逝后发生的“沙丘之变”。在这一事件发生短短不到三年,秦国数世秦君,秦臣,数以万计老秦人付诸努力,抛洒热血,终秦王政掌权亲政,发扬数代遗留功绩,以强大武力东出崤函,并吞六国,建立的大一统秦朝便走向了覆灭。

沙丘之变因此也成为秦朝迅速灭亡的关键导火索,秦始皇的长子,本该顺位承袭帝位的公子扶苏也正是在此次变故中被左丞相李斯,秦始皇近侍中车府令赵高,少公子胡亥暗中合谋而以矫诏赐死于北地上郡,随即胡亥在老师赵高和丞相李斯的帮助下顺利谋逆撺掇帝位。

自此,秦二世和当时秦朝的实权人物赵高开启了更加残暴的苛政,满朝文武百官人人自危,天下百姓分担的徭役任务、赋税重担日益沉重,随着陈涉、吴叔两人带领一同前往北地渔阳戌边的九百余名戌卒在行至大泽乡时,因大雨封路延误期限,不想被问罪受罚便合谋杀死押解的将尉官吏,率先发起,拉开了反秦序幕。

苦秦已久的天下百姓此后纷纷在各地响应,仅数月时间,除关中和部分地区,天下各地便到处席卷起此起彼伏的反秦浪潮,而大一统秦朝也在风雨飘摇中迅速走向了覆灭。若沙丘之变没有发生,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没有遇害,料想秦朝之后的发展将会完全不同,起码不至于会那么迅速灭亡。当然鉴于事实已经发生,也只能深表惋惜。

不过在赵高、李斯、胡亥三人密谋发动沙丘之变中,公子扶苏手握三十万精锐边防军,身边有大将蒙恬辅助,朝中又有蒙恬之弟上卿蒙毅遥相呼应,为何看到赐死矫诏就甘愿自尽了结呢?即便诏书为真,手握重兵,有重臣支持辅佐的公子扶苏就不能反抗一下吗?

按照沙丘之变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即便身处上郡的公子扶苏接到赵高、李斯二人伪造的“赐死矫诏”后没有选择拔剑自杀,扶苏最终也很难改变客死上郡的结局。

虽然扶苏当时担任上郡三十万边防军的监军一职,大将蒙恬也辅助于他,但当赐死矫诏传至上郡宣读那一刻起,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手中的兵权就被立即解除,而不知所以然,没有事先准备的扶苏也就失去了反抗的能力,沦为了“案板上的鱼肉”。纵然他不选择自己拔剑,胡亥门客、李斯家臣伪装成的传召使者为了完成任务也会帮助扶苏送他最后一程。因此扶苏即便没有选择自杀,最终也难逃一死。

沙丘之变过程,扶苏为何不得不自尽?

公元前210年十月癸丑日,秦始皇开启了人生中最后一次东巡旅程,右丞相冯去疾留守秦都咸阳代为处置政务,极为受宠的上卿蒙毅和较为受宠的左丞相李斯等一众官员相随秦始皇东巡。原本二十多位公子本无一人相伴随行,不过秦始皇的少公子胡亥非常羡慕巡游天下,为此请求父亲,秦始皇出于喜爱便答允。

随后一行人南下抵达今湖北,至云梦泽遥祭上古五帝之舜帝,后从长江顺流而下,经丹阳,钱唐后西行终登上会稽山,又祭祀上古大禹,并遥祭南海,立石碑颂德。之后进入返程,时间也到了次年(按颛顼历依然为秦始皇三十七年),为寻神药,经吴县,渡长江北上,过琅琊来到蓬莱,后行至之罘山,秦始皇亲自用连“怒”射杀一条拦路大鱼,但终归未能寻到神药。

之后行至今山东德州平原县境内时,也就是史料记载中的“平原津”,秦始皇开始染病,之后病情越发严重。虽然群臣看在眼里,但却并不敢说什么,因为秦始皇非常厌恶提到生死,而随着病情愈发加重,秦始皇也自感大限已至,药石难医,便写了一封盖有玉玺的书信欲送往北地上郡,令自己的长子扶苏将兵权交给大将蒙恬,然后赶回秦都咸阳主持自己的丧礼。

后行至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境内时,也就是史料记载中的“沙丘”,号称为“困龙之地”,战国时期赵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便是被困沙丘离宫而活活饿死。在七月丙寅日,秦始皇病重不治,最终病逝于沙丘平台。然而等巡游车队回到秦都咸阳后,最终承袭帝位的并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而是怎么也轮不到的十八少子胡亥。

原因是当秦始皇特意给长子扶苏留下遗诏那一刻起,身边的近侍赵高心中就逐渐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废长立幼,拥立自己负责教导的公子胡亥继位称二世皇帝。因为相比起一向以宽仁贤明著称的长公子扶苏而言,一旦他顺位即立,赵高的个人地位恐怕难保,而他却是少公子的老师,且胡亥又昏庸无知,容易控制。

于是赵高将秦始皇发往上郡交给长子扶苏的遗诏私自扣留,在秦始皇病逝后先后游说学生胡亥和位高权重,又是开国功臣的左丞相李斯共谋大事,而二人最终为了各自目的,利益等原因同意了赵高废长立幼的谋逆之举。

而在此之前,李斯在秦始皇病逝后为避生乱,便立马下令将此消息严格封锁,这也为不久后三人密谋发动的沙丘之变奠定了初步的胜利基础。之后李斯为防秦始皇病逝的消息泄露出去,又着手做了几点安排:

用温度比较恒定的特质马车来运载尸身,从而减缓腐败速度;日常饮食,百官奏事一切如常,由几名近侍代为处置,从而营造出秦始皇仍然在世的假象;并下令随行官员每车携带一大袋鲍鱼,以用来混淆尸身腐败产生的气味。

前后几点原因综合之下,除了赵高、李斯、胡亥和几名近侍之外,无人得知秦始皇已经病逝的消息,起码当时明面来看就是这个情况,至于随行百官是否猜测得出,反正远在上郡的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是不可能得知这个消息。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蒙恬的弟弟蒙毅不是上卿吗?出行都和秦始皇同乘一车,秦始皇病逝,上卿蒙毅怎么会不知道此事呢?他若知晓,也就意味着消息不久后便能传至上郡,告知其大哥蒙恬和长公子扶苏。

“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史记》

奈何蒙毅在这关键之余却不在秦始皇的身边,当秦始皇病情加重后,便将宠幸有加的上卿蒙毅派出去祭祀山川来为自己祈福,因此在朝中遥相呼应的上卿蒙毅无法再为远在上郡的大哥和长公子提供任何消息,而这也是沙丘之变最终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

一切准备就绪后,赵高、李斯,胡亥三人密谋商议将秦始皇留给长子扶苏的遗诏毁掉,并另外假借皇命,伪造了两道矫诏:一道谎称左丞相李斯在秦始皇临终前接受了立公子胡亥的遗诏;另一道则是赐死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罪名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

“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史记》

“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史记》

“以兵属裨将王离。”《史记》

此时又一重点来了,首先传召使者乃是胡亥的门客和李斯的家臣伪装而成,其次矫诏中还解除了扶苏和蒙恬两人的兵权,交由蒙恬的副将王离,也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之孙,李斯家臣则担任护军一职。赵高、李斯、胡亥三人如此安排的目的不言而喻,一是为了沙丘之变计划顺利进行,二自然是想铁定除掉扶苏和蒙恬,从而确保整个计划的最终成功。

镜头来到北地上郡,当胡亥门客和李斯家臣伪装的使者一行人抵达后,全然不知任何消息的扶苏和蒙恬只能如往常一般接待了携带矫诏的使者一行人,将他们迎往大帐内接诏。而当假使者宣读完诏书一刻,扶苏突然懵了,为臣数十载的大将蒙恬虽然感觉到其中的不对之处,对他们蒙氏家族极为宠信尊崇的秦始皇怎么会下达如此一反常态,不辨是非的赐死诏书呢!甚至于还包括了他的长子扶苏。

但北地一众将士并不知晓秦始皇已经病逝的事实,那道盖有玉玺的诏书和真诏又有何不同呢?扶苏和蒙恬的兵权当即就被解除,而蒙恬也只能劝谏公子扶苏三思后行,请示确定后再做打算也不迟。对于蒙恬的言语拦阻,胡亥门客和李斯家臣扮作的使者又怎么能同意呢!于是几次三番催促扶苏动手。

公子扶苏虽然不如蒙恬入朝之久,但也有十余年,在担任上郡大军监军之前就在朝中任职多年,又是秦宗室大臣,面对赐死诏书和使者的不断催促也回过味来,但他此时却也无法改变什么,没有消息未能提前有所准备,兵权已夺的他又失去了反抗的能力,自己不动手也难逃使者之手。

结语:

最后扶苏心中已有答案,索性说了一句:“父亲要儿子死,儿子还需要请示什么呢!”,随即拔剑自刎。毕竟作为大秦公子,死于他手之手,倒不如自我了结,尚且还能保留仅有的一丝体面和尊严。诸如昏庸无知的秦二世胡亥,在望夷宫之变中最后也是选择了自我了结,而不是向秦相李斯那样受尽刑法羞辱,最终被腰斩于咸阳集市。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谢谢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1 阅读:114
历史紫陌阁

历史紫陌阁

华夏五千年,四夷十万载。看历史百态,观过往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