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唐山地震时我留守驻地,助理员匆匆找来:有个紧急任务交给你

厍子淳说电影 2024-12-06 14:20:22

1976年,我所在部队就驻守在燕山脚下,曾亲历了7月发生的唐山大地震,时至今日,已过去40多年了,每当看到当年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发给我的唐山抗震救灾纪念册、奖品和奖状,往事一幕幕又浮现在了脑海,感慨颇多!

这年7月28日凌晨的那场大地震,震动了全国人民,也震动了我们这支驻守在燕山脚下的队伍。

当天上午8点时分,一阵急促的集合号吹响,所有干部战士很快聚集在大操场上,营长匆匆走来,告知我们接到命令,部队即刻开拔向唐山方向开进,执行抗震救灾任务。

大家救灾热情高涨,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到了,也都跃跃欲试,整装待发。

结果临出发时,营长来到队前,点名让我和另一名战友(姓周,山东人)留守在驻地。我当时大惑不解,坚持要求随队出发参加救灾。

这时,营长告诉我,说这是团首长的指示,因为我们是炮兵部队,需要完成自身的训练,保障年底炮兵射击任务,而在当时条件下,远程炮兵射击指挥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计算兵的手写心算,故而团里特地留下了6个计算兵,由于我这个计算兵算是表现较为突出的,团里让我留下负责其他几个战士的训练。

听到这,我也只能打消了去救灾的念头,眼睁睁地看着大部队冒着余震出发了。原以为我无法为灾区尽一份力量,结果1天后随着团后勤处李助理员的到来,让我人生中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就在7月29日的傍晚,当时我们还在操场上训练,只见李助理员着急忙慌得朝我们跑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急切的问道:“谁是张文涛?”

我赶忙应道。

接着,李助理员说道:“我刚刚从唐山赶回来,唐山市已被地震毁掉了,部队抢险救灾任务非常重,又严重缺乏物资,干部战士非常苦,吃不上饭,团首长让我带两辆解放车回来,一辆拉土木工具,一辆拉一车食物回去。前方急需的是土木工具,今天我必须连夜赶回唐山,那这车食物的任务就由你来完成吧,但是明天必须送到部队,越快越好。”

说罢,他便匆匆离去,留下我一个人楞在原地,看着走远的李助理,我知道这一刻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了,可天也快黑了,我这一没有钱,二不认识人,去哪里搞一车食物?

我是心急如焚,一时间不知所措,可军人的职责告诉我,再大的困难也必须克服。

我深呼吸一口让自己平静了下来,寻思之际,我突然想起曾在离我们部队驻地不远的一个小山村驻训过,这村的山坡上不是种有一大片苹果树吗?虽说现在苹果还未成熟,但青苹果也能止渴解饿,而且除了这个办法,这一时半会去哪弄一车食物?

管不了那么多了,那就运一车苹果去!

想到这,我随即带上两名战友登上汽车,径直向小山村奔去。

这是个位于北戴河附近的一个小山村,等我们赶到村里时,已看不到老乡们守夜的灯光,即便部队有严明的群众纪律,我们再不愿叨扰老乡,可人命关天的事情,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我决定尽快找到村支书说明情况,希望他帮助解决一下燃眉之急。

于是叩开了一户老乡的门,老乡得知我们来的原因后,非常热情,随即带着我们来到了村支书家里。

天黑,我看不太清面前这位中等身材老支书的面目,没等老支书询问情况,我急忙说明了情况,老支书听罢,当即一口应下,对带我们来的那个老乡说道:“老陈,你快去叫上两个人,马上到村东头的苹果林去帮忙。”

说罢,着急忙慌的引导我们把解放车直接开到了苹果林。

这是一片不大的林子,但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只不过还没成熟,都是仅有鸡蛋大小的青苹果。

我们没到多久,之前带路的老乡就带着两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赶来,摘苹果前,其中一个小伙还说了一句:“老支书,这苹果能吃吗?”

老支书一听:“别废话,情况紧急,能止渴解饿就行,快帮忙摘吧!”

随即催促着忙活了起来,有的站在树下,有的爬到树上,七手八脚地摸索着摘了起来。

可几个人摘了好几个小时,也就刚刚垫了车底,照着速度下去,摘到天亮估计都完成不成任务。

我一边摘苹果,一边嘀咕着,没曾想,老支书比我还急,他说:“这确实不是个事,干脆,你们上到树上去摇晃吧!”

我还担心这样会把苹果树折腾坏,老支书却说没关系,于是吩咐几个老乡爬到树上,使劲地摇晃起苹果树,刹时,那尚未成熟的青苹果雨点般地洒落了一地。

没多久,我们就捡满了一车苹果,我由衷的感谢乡亲的支援。

结果临出发前,尴尬了,身上一分钱没有,于是我对老支书说先打个借条,结果老支书一挥手豪爽地说道:“不用客气了,支援解放军,支援抗震救灾,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快赶路吧。”

由于情况紧急,我也没再耽搁,告别老支书等人后,连夜赶往唐山,总算是在规定时间之前,将这满满的一车青苹果送到了团部。(事后,团首长让人来做了结算)

团首长见我们能在短时间里,送来一车苹果,虽说是青苹果,但也很是满意,可团首长并没有把苹果留在团部,而是让我们负责送到各营部。

我们只好照办,结果到了各营,营首长又让我们分到各个连队,发给战士们吃吧。可当我们将苹果分到战士手里时,他们不少人拿着也舍不得吃,而是把苹果送给了受伤的乡亲和饿的前心贴后背的孩子们。

官兵一致、军民同心,这一幕幕,让我备受感动。

我和几个战友一直忙活到天黑,分完最后一个苹果是,突然觉得天昏地转(忙活了一天没吃东西),一头栽倒在一位老班长的怀里。

醒来后,那位老班长心痛地说,“你这孩子咋这么傻呀?你吃上一个苹果也不至于这样呀!”我说:“这可是乡亲们的心意啊,战友和灾民们比我更需要啊!”

而我因为这次送苹果,最后没有返回驻地,如愿地和战友们一起投身到了抗震救灾的第一线,目睹了灾难的可怕,也磨练了自己的意志,让我懂得了军人二字的责任。

第二天,我们来到市区附近一个煤矿,这里的居民区早已沦为了一片废墟,成排的平房全部坍塌,一些遇难群众的尸体裸露在瓦砾堆上。

车刚停稳,闻讯而来的群众就把我们围了起来,争着抢拉战士们去帮他们救人。

连长一看,认为救灾应当要有秩序,不能失控,如果干部战士能单独行动,定然事倍功半。于是当即下令,以班排为单位,有组织地开展救灾工作。

由于我们接到的主要任务是运送伤员,因此没有携带必要的救灾工具,战士们只能拿着炮车上的铁锨和洋镐投入战斗。

坚硬的水泥屋顶搬不动,砸不开,有的战士手指都磨出了血,当我们费尽全力把人从废墟中扒出来时,十几个人已经全无生命迹象,不得不用废弃的床单被子把他们裹起来,抬到空地上排起来等待掩埋。

不觉中午时间已过,战士们又累又渴又饿。

炊事班刚把大米饭蒸好,旁边的群众就围了上来,战士们看到饥饿的群众,就主动把饭碗让给了群众。

我看到有一位年近70岁的老人蹲在行军锅旁,用勺子使劲地刮锅底的煳渣渣,一边吃一边嘟囔:“多吃一口就能多活一天。”

心里不知滋味,从碗里拔了一些饭菜给老人。

迅速吃完饭后,我们又投身到了救援工作中,由于连队的战士少,而受灾群众多,救护伤残人员就占用了我们很多人力和时间。

部队首长要求尽快把受伤群众集中起来,用车向外地转移,又历经数小时,我们最终完成了人员的转移。

紧接着又接到命令前往市区参加救援,我们又连夜赶到市区,这里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道路两边的楼房已经全部倒塌,砖石瓦砾堵塞在街道上。

战士们不得不经常下车搬运尸体和清理杂物,以便车队通过。闷热的空气中飘来一阵阵难闻的气味。

经过大半夜的努力,我们连终于在午夜12时抵达目的地,我们抹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块宽阔的地方停下来宿营待命。

利用休息时间,连长让司务长赶快想办法为部队做饭,战士们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上饭了。不一会儿,司务长和战士们抬着一行军锅的水回来了。

连长问:“哪里找的水”

司务长说是从南边凤凰山公园游泳池里取的水,把水烧开,就等于消毒了。

此时也顾不得那么多,大家一起动手,用游泳池的水做了一顿疙瘩汤,狼吞虎咽的吃了一顿饭。

紧接着,团里就下达了具体的救灾任务,开始了为期数月的救灾及灾后重建任务。

我们团是从1976年7月28日进军唐山的,后来一直到11月初才撤离,在近百个难忘的日日夜夜里,我们与英雄的唐山人民同生死,共患难,建立了深厚的军民情谊。在这场伟大的抗震救灾中,我们团和其他兄弟部队一样,也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和感人事迹,在抗震救灾中树立的学习榜样。

在这些艰苦的日子里,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个人贪生怕死、畏缩不前,没有一个人违反纪律,充分表现出革命战士危险时刻冲在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军人本色。

我很庆幸加入到了这次抗震救灾中,可谓是受益匪浅,为我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我还应表现突出,荣立了一次三等功,在我的人生经历中留下了闪光的一页。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唐山抗震救灾已过去四十多年了,每当想起当年抗震救灾的这段经历,感慨万千,生命在灾难面前,是那么的脆弱,但同时也感叹于人意志又的强大,当然还有在苦难中那感人至深 的战友情、军民鱼水情,给我留下了永久难以忘怀的记忆,时常让人怀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