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笑敢教授对“绝学无忧”的错误解读

问道化鸣 2025-03-24 19:26:44

刘笑敢教授是我喜欢的为数不多的学者之一,他的《老子古今》是我的案头必备之书,读之,颇受益。但若说完全接受,却是不可能的。比如他对20章“绝学无忧”的解读,就不能接受。

刘先生虽然书中流露出对“腐儒”的批评倾向,但他自己在解读老子思想时,也难免“前见甚深”带来的“俗见”困扰。

刘先生认为“绝学”是“圣人之修养境界”,所谓“绝学”,“并不是无知的绝学,而是自觉地与众人的“ 昭昭”、“察察”之学划清界限,不屑于追求那种学”,是圣人对众人之学的“疏离、轻视和超越”,这话说得掷地有声,堪称是刘先生的“卓见”。

但是,为什么要“绝学”呢?为什么说“绝学无忧”呢?

刘先生说,似乎答案在于世事难料,没有一定之规则可以遵循、依靠:唯唯诺诺很容易转化为怒斥诃责(唯之与呵,相去几何)、美与恶之间也没有绝对界限(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万人畏惧之人,自己也难免畏惧别人(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在这样模糊莫测的现实中学习如何自处、处人,何其难也!如果索性不理会这一套呢?岂不是轻松无忧?

这话虽然模糊,但他还是把“唯诃”与“美恶”之间并没有区别界限说清楚了,也把圣人对世人所追求的“学”,“索性不理会”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然而,刘先生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却把“学”的对象搞混了,他说:受启蒙运动的洗礼,一般都相信,知识就是力量。“但是,老子哲学常常从常识的反面揭示真理。学问多不等于忧虑少,少学少思也可能无忧无虑。”

这样的论述,渐渐地把老子特定的“学”,即老子特指虚伪的仁义之学、巧诈的圣智之学,转向普遍的知识学问,这是一个大的认知问题。

老子并不反对圣人学“无为”,也不反对百姓学科学技术、生产经验,如果天下人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学无术,所有人都处于“躺平”状态,那么,整个社会又如何实现“民自化”、“民自富”、“民自正”、“民自朴”的“无不为”呢?

刘先生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在一艘巨轮上,有知识的人在随时注意任何潜在的危险,探寻避免危险的方法。而无知的乘客根本不知道有沉船的可能性,因而无忧无虑。

刘先生的意思是说;无论好学之士是否心怀忧虑地帮助巨轮避过了危险,而对于无知的乘客来说,他们始终都是无忧无虑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有那么回事。

刘先生所举案例,似乎根本说明不了“绝学无忧”的好处。

刘先生继续深化对“绝学”的认知,他说:“不过,无知毕竟是最低层次的表现,而绝学则相对于看透危险无可改变的情况下的超然,二者实有本质、境界的不同。”

按照刘先生的观点,老子所追求、所提倡的绝不是低居次的无知、无识。因为下文说“俗人昭昭,我独若昏呵。俗人察察,我独闵闵呵”。

可是,把“绝学”理解为“看透危险无可改变的情况下的超然”,这就很费解了:对于现存风险不能排除,却默然超然,这跟宗教主义者的灭度有什么区别?对于想改变而无能为力的现状,能保持这样的超然,这就是老子所主张的“绝学”吗?

显然不是!以刘先生的睿智和卓识,他不会就此停止,他要给“绝学”一个更好的解释,他说:从“不学”到“饱学”,再到“绝学”,这种绝学是否定之否定,是对一般人的学的超越,即经过了学之后的绝学,而不是无知无识的“不学”。

但这样的解读,无论如何都是在“绝学”二字上打转转,因为刘先生似乎不敢触碰老子所否定和批评的“圣智”“仁义”“巧利”之学。

老子关于“绝”的论述,涉及到的全是世俗之学,除了20章的“绝学”,还有“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子孙以祭祀不绝”等处,其中的“绝”全是断绝、绝弃之意,与张载的“为往圣继绝学”中的“绝学”,含义相同。

有人认为“横渠四句”所谓的“绝学”是“绝顶”之学,谬也。

张载所谓的“继绝学”,这三个字分别是“传承”、“中断”了的、儒家“道统”。宋代理学家认为儒学传道谱系,即“道统”,是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一线传承下来的,孔子接过这个道统,传到了孟子那里。孟子既没,其道失传。

“失传”就是“绝”。宋儒恢复儒道,倡明千载不传之学,故称“为往圣继绝学”。

而老子所谓“绝学”更是坚决断绝、毫无商量的余地,这个“绝”就是绝弃,就是断绝。但绝不是刘笑敢先生理解的“超然淡然”,也不是南怀瑾先生理解的“绝学就是不要一切学问”,也不是陈鼓应先生的“异化之学”,而是实实在在的指向刑政礼乐之学!

老子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中“损”的对象,“学不学”的对象,同样指向刑政礼乐之学,这是整部《道德经》思想主旨确定了的。对此,历代名家“老子注”几乎众口同声。举例若干:

河上公:除浮华则无忧患也;造作、智诈之学;文饰之学。

唐玄宗:绝有为俗学。

林希逸:此等字义不可与儒书同,俗学则离道矣。

憨山德清:圣智之为害,不但不可用,且亦不可学也。然世俗之人,要学智巧仁义之事。

魏源:绝世俗末学则无忧。

案例无需多举,明者自明。



0 阅读:7
问道化鸣

问道化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