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黎巴嫩撤侨行动,惊呆了全世界,台媒:教科书般的撤侨行动

沛白看这个好的界 2024-10-06 22:12:38

凌晨五点,首都国际机场,一架航班缓缓降落,146名中国公民走下舷梯,踏上祖国的土地。 这群人,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时速般的撤离,而迎接他们的,是祖国的怀抱和黎明的第一缕曙光。

你很难想象,就在40个小时前,他们还身处黎巴嫩——那个被战火阴云笼罩的国度。 彼时,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的冲突一触即发,爆炸声、枪声不绝于耳,整个国家都弥漫着不安与恐惧。

黎巴嫩位于地中海东岸,历来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方。 可是,频繁的战争和冲突给这个美丽的国家带来了阴影。

这一次,战争的阴霾再度降临,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彻底引爆了这个火药桶。 导火索是9月17日黎巴嫩发生的通讯设备爆炸事件,尽管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但黎巴嫩真主党认定是以色列所为。

报复的火焰瞬间点燃,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9月22日,黎巴嫩真主党表示,黎以之间的冲突将进入新阶段,战争在所难免。 以色列立刻强硬表态,表示将会对黎巴嫩真主党采取更猛烈的行动。

9月27日,以色列开始采取报复行动了。 以色列空军对贝鲁特南郊的黎巴嫩真主党地区进行了猛烈轰炸。

巨大的爆炸声震天响,连十公里外都能感觉到地面在晃。 这是贝鲁特南郊最近一年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袭击,黎以局势也因此变得非常紧张,几乎要爆发战争了。

黎以冲突升级,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当地的航空业。 欧洲和中东之间的航班纷纷停飞,导致整个航空网络都乱了套。

对于身处黎巴嫩的各国公民来说,撤离,成了唯一的选项,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大营救,也就此展开。

黎巴嫩虽然国土面积只有1万多平方公里,但其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黎巴嫩地处亚欧非三洲交汇,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各国争相控制。

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帝国的兴衰,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痕迹。

1943年,黎巴嫩从法国的统治下获得了独立,成立了自己的国家。 黎巴嫩独立后,和平并没有真正到来。

这个国家因为宗教派别和政治势力错综复杂,一直不太安定。 黎巴嫩真主党成立于1982年,主要由什叶派穆斯林组成,既是政治团体也有军事力量。

自成立之日起,黎巴嫩真主党就视以色列为死敌,双方摩擦不断,战争的阴云始终笼罩着这片土地。

这一次的冲突,源于巴以冲突的外溢效应。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了,作为以色列的邻居,黎巴嫩肯定也受到了影响。

黎巴嫩真主党公开声援巴勒斯坦,并对以色列发动了多次袭击,这让以色列感到如鲠在喉,报复行动也随之而来。

面对以色列的军事压力,黎巴嫩国内的紧张气氛不断升级。 最近物价涨得厉害,生活用品也经常不够用,停水停电更是常事儿。

人们开始感到害怕,纷纷离开家园,寻找安全的地方。 对于在黎巴嫩的外国人来说,形势尤其紧张。

他们远离祖国,语言不通,文化不同,在战火纷飞的异国他乡,他们的安全和命运,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在关键时刻,撤侨成了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然而,在混乱的局势下,撤侨行动充满了风险和挑战。

这次撤侨行动也考验了各国政府的能力和对本国公民的责任感。 中国,一如既往地展现出了强大的行动力和对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定承诺。

得知黎巴嫩局势变化后,中国政府立刻启动了应急措施。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迅速行动,开始统计在黎公民的信息,并制定了详细的撤离计划。

9月24日,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发布了安全提醒,建议在黎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当地局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并尽快返回国内或转移至安全地区。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做好了随时启动撤侨行动的准备。 9月30日,首批撤离的中国公民在黎巴嫩武装人员的保护下,平安到达了贝鲁特港口。

那边,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新厦门”轮已经停靠好了,静静地等待着。 这艘承载着希望和安全的巨轮,将带着他们远离战火,驶向安全的港湾。

在“新厦门”轮上,中国乘客感受到了亲切的家的氛围。 船上有充足的食物和饮用水,工作人员悉心照顾着每一位乘客,安抚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

“新厦门”轮经过13个小时的航行,安全抵达了塞浦路斯的利马索尔港。 在利马索尔港,中国驻塞浦路斯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早早就等着了。

他们为中国公民提供了热情的接待和周到的服务,并安排他们乘坐航班返回祖国。 10月1日,国庆节当天,首批撤离的中国公民安全抵达北京,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差不多同一时间,第二批撤离行动也开始了。 这一次,中国政府决定用包机把还在黎巴嫩的中国公民直接接回家。

10月1日凌晨,国航的一架飞机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飞往黎巴嫩的贝鲁特国际机场。 此时,距离首批中国公民安全撤离还不到24小时。

这是一次充满风险的航行。 因为以色列的空袭,贝鲁特机场关了快半个月了,塔台没人,跑道上还有爆炸留下的弹片。

没人能确保飞机降落之后会不会遇到袭击。 然而,为了接回祖国的亲人,中国机组人员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逆行而上。

他们与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保持着密切联系,随时关注着当地的局势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航线,最大限度地保障飞行安全。

在贝鲁特机场,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冒着枪林弹雨,提前赶到机场,协调飞机降落事宜,并组织中国公民有序登机。

为了确保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安全,大使馆的工作人员甚至在厕所门口都安排了专人值守,防止任何人掉队。

10月2日凌晨5点,一架载有146名中国公民的飞机平安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至此,中国政府在短短40个小时内,成功将所有在黎中国公民安全撤离,创造了世界撤侨史上的奇迹。

就在中国政府争分夺秒地组织撤侨行动的同时,其他国家也在陆续展开类似的行动。 相比之下,一些国家的撤侨行动显得慢吞吞、乱糟糟,甚至带着浓浓的商业味。

9月30日,英国政府宣布已经安排了一趟航班,帮助在黎的英国公民回国,每张机票售价350英镑。

然而,这趟航班直到10月2日才起飞,比中国晚了整整两天。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英国政府竟然将撤侨变成了“一门生意”,向本国公民收取高昂的机票费用。

美国政府的撤侨行动让很多人感到失望。 直到10月2日,美国才开始撤离在黎美国公民,而且首批撤离的人数只有100多人。

在黎巴嫩,有超过7000名美国人登记了身份。 更让人愤怒的是,美国政府居然让自己的公民坐商业航班撤离,还和航空公司合作,为付不起机票钱的公民提供贷款。

在生死关头,美国政府首先想到的,依然是“赚钱”。 与欧美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罗斯、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也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撤侨行动。

尽管这些国家的撤侨效率与中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他们至少展现出了对本国公民生命安全的重视和责任感。

中国在黎巴嫩的撤侨行动,以其高效、迅速、人性化的特点,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中国速度”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从接到撤侨命令到最后一批中国公民安全抵达北京,整个过程只用了短短40个小时。 这不仅体现了中国政府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

“中国温度”也感动了无数人。 在撤侨过程中,中国政府不仅为中国公民提供了免费的食物、住宿和交通,还安排了心理咨询师,对那些经历过战争创伤的人进行心理疏导。

中国政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祖国永远是人民最坚强的后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中国在黎巴嫩的撤侨行动引起了台湾媒体的大量关注。

台湾媒体纷纷用“教科书级别”、“电影都不敢这么拍”等词汇,来形容中国撤侨行动的迅速和高效,并对中国政府在撤侨过程中展现出的强大执行力和对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责任感表示赞赏。

“中国式撤侨”,已经成为中国实力的象征,也成为中国公民安全感的来源。 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手持中国护照,就如同拥有了一张通往安全的“通行证”。

中国正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大国,不仅需要强大的实力,更要有真心爱护人民的态度。

中国会继续努力保护海外公民的权益,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信息来源:参考消息2024年10月4日关于“多国加入从黎巴嫩撤侨行列”的报道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2024年10月4日关于“美国:安排航班从黎巴嫩撤侨”的报道

信息来源:环球网2024年10月5日关于““祖国是最好依靠”“大陆撤侨行动从未忘记台湾同胞”“的报道

0 阅读:0

沛白看这个好的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