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面馆很有意思,每块地方都有自己的格调:卢湾的老地方、小陶似乎带着梧桐区的精致,南市的阿平、胖子则更多老城厢的亲民,静安王家沙、美新都是国有企业腔调,到了虹口,富祥、心乐保留了苏州河以北的老派……此外,同样是辣肉面,凤阳路和220终点站不同,同样是黄鱼面,大时代和明呈又相异,更不要说独一份的复兴路大肠面,味香斋麻酱面、逸桂禾阳春面。
相比之下,浦东似乎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气场,我找到过两家都来自外来移民:苏州苏式面和台州海鲜面,前两天偶尔新吃了一家,发现做的是正宗老上海味道,也印证了浦江两岸的变迁。
面馆门面就亮明身份证号,“310102”归属老南市,据说老板之前住在蓬莱公园附近,是专业厨师出身,在小绍兴上过班,还当过兵,掌勺炊事班,后来全家搬到了浦东,便开出这家面馆。
因为老板姓崔,取谐音叫崔氏班,也暗扣了自己的经历,其实炊念Chui,但无所谓,上海人前后鼻音不分——第一家店开在浦东南路靠近南码头路,倒是离我之前写过的普明面馆不远,第二家开在居民区聚集的蓝村路上,隔壁恰好是我写过的富民面馆。
踏进店里,第一印象就很好,店面整洁,空调凉快,收银台的爷叔一口上海话,讲话思路清爽。
看我拍照,爷叔说:“阿拉的厨房也很干净,一滴油都没有,不信你去拍!”
面馆礼拜天只做半天生意,放半天休息,我们十二点不到来,很多浇头已经卖光了,葱烤大排、糖醋肋排的牌子都翻成白板,顶顶遗憾是最后一客黄酱前脚刚刚卖掉。
我们两个人,还是老样子,一汤一拌,下完单爷叔跟了一句:“免费加咸菜,要伐?”
店里的浇头都是老板老清老早烧好的,辣肉丁很特别,切得大粒,全是精肉,稍微捏点粉,又嫩又香,浸到汤里,浸润了一旁的烤麸,令素浇头更加美味,本就疏松柔软的气孔,吸饱了红油和肉香。
葱油拌面,葱并不突出,家常酱油调味,面条特别硬,有骨子,又爽弹,很本帮的风格。
我本来想吃素什锦的,不巧也售罄,改成青椒干丝,配的不是通常的香干,而是片片千张丝,还蛮少见的,青椒略微咸,刚好跟送的咸菜搭,它一点都不咸,微微发甜,讨人喜欢。
素鸡大块且厚,但稍许硬了点,也不够入味,没关系,我把它浸到汤面里泡软,再吸点肉味,自我改善。
碰巧瞥见桌子上摆的辣酱很不错,洋山芋大块,配豆干,不放肉,做成素版的,只卖五块钱,赶紧加一份。
过桥浇头倒到拌面上,增加了辣油的咸口,洋山芋烧得又酥又软,带着本帮菜骨子里的甜口,就这样,碗里的零零总总融在一起,特别和谐。
我们笑说:“你们这价格可以的,在浦西吃这么一顿,估计要毛一百块了,在这里五十块都不到。”爷叔答:“老板特地把价格定得便宜些,来吃的都是附近居民和打工的人呀!”
果然,隔壁的小伙子,穿着久事公交的蓝色制服,面吃到一半又加了份红烧大肉,只要17块。
不一会儿,厨房传来阿姨的声音:“大肉没有啦,辣肉丁也卖光忒!”爷叔于是转身去把牌子翻过来,眼看这菜牌越来越多空白,还挺为他们高兴的,忙完就能放假了,只是刚进门的老客人不开心了:“哦哟今朝来晚了,只好吃辣肉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