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李松大使,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上宣布,中方将捐款20万欧元用于保障乌克兰核设施的安全。
此消息一出,也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很多网友都对此表达了不同的意见。那么在美国持续利用乌克兰危机向中国施压,甚至要求中方不得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武器援助,并且俄乌正打得不可开交的背景下。中国宣布捐款20万欧元用于保障乌克兰核设施的安全,到底有何深意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中国的钱,并不是给乌克兰的,而是交给了国际原子能机构。20万欧元虽然相对来说,并不是特别多,但中国此举最少有三层深意。
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李松大使
第一、中方前不久发布的涉乌立场文件中,就明确指出,中方反对武装攻击核电站,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为促进和平核设施的安全安保发挥建设性作用。
而我们是这么说的,自然也会这么做。也就是用实际行动,再次亮明中方劝和促谈的立场,即支持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希望核设施尽量得到安全保护。
第二、中国此举也是为了提醒国际社会,如果任由乌克兰危机持续下去,那么任何情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特别是乌克兰一旦发生核泄漏危机,那么首当其冲受害的,除了俄乌双方,就是欧盟了。
乌克兰核设施
因此,中国此举可能也是为了提醒欧盟,跟随美国拱火冲突,最终的结果可能只会“害人害己”。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乌克兰危机,才是更负责、更稳妥和更有效的路径。
第三、中国此举也跟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对比。毕竟对于乌克兰核电站的问题,美国根本就不管,如今中国捐款20万欧元用于保障乌克兰核设施的安全,实际上就是劝告美国,不要当历史的罪人。
另外,综合多家外媒报道,就在近日,乌克兰官员表示,俄罗斯时隔25天以后,对乌克兰全境多个地区发起了一大波导弹和无人机的袭击,这些袭击主要针对乌能源设施、基础设施、军事目标等等。
乌克兰核设施
当前俄乌双方在巴赫穆特等多个地点战况胶着,俄罗斯在这个时候突然对乌克兰又发动大规模的导弹袭击,又向外传递着什么样的信号呢?
这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此前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称,西方和乌克兰一些媒体鼓吹所谓俄罗斯导弹即将耗尽的消息,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一个“幻梦”。俄罗斯不但在扩大导弹生产,而且还引进了新的技术。
梅德韦杰夫向外传递的信号,自然是俄罗斯根本没有遇到所谓的弹药短缺的情况。但这种事情,往往说了不算,只有看到俄罗斯大量使用导弹远程袭击,才能证伪。
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
基于此,现在俄罗斯在战况焦灼的背景之下,对乌克兰境内的多个目标进行大规模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一种向外宣告俄罗斯并没有遇到弹药危机的行动。
而这对于当下正陷于胶着,并且乌克兰处于不利的巴赫穆特等战场局势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直白一点来说,乌克兰说俄罗斯弹药耗尽,就是为了鼓励民心士气,让他们坚持在巴赫穆特守下去,而现在俄罗斯通过这么一场大规模的导弹袭击,证明了俄罗斯根本没有面临弹药短缺的情况,那么自然会对巴赫穆特等地的乌克兰军队,造成士气打击。
乌克兰军队
而且也能鼓舞俄军的士气。其次,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随着西方不断加码对乌克兰的援助,俄乌冲突已经不可避免的朝着长期化方向发展了。而在一场长期化的战争中,俄罗斯如果想要取得胜利,那么就要不断的累积优势,积小胜为大胜。
而远程打击乌克兰境内的基础能源设施、军事基地等目标,就是俄罗斯累积优势的一种策略。说白了,经过20多天的间隔之后,此前俄罗斯大规模打击的乌克兰境内军事基地、能源设施等,也已经修复的差不多了。
这个时候俄罗斯又来一波大规模导弹袭击,无疑就是要告诉乌克兰,如果他们想要把战争延长下去,那么俄罗斯奉陪到底,但是在这其中受苦受难的必然是乌克兰人民。
俄罗斯军队
现在乌克兰境内,泽连斯基政府是坚决要贯彻美国的意志,把俄乌冲突长期耗下去的,但这并不代表没有人想要尽快的结束战争。
乌克兰国内寻求和平的力量肯定也是有的,而俄罗斯通过不断的打击乌克兰境内基础设施,就是要把这场战争给乌克兰带来的灾难,更广泛的传播出去,让乌克兰境内反战的声音借此能够发展壮大。
从短期来看,这不利于泽连斯基政府团结国内各方力量,继续抵抗俄罗斯的攻击;从长期来看,这有助于加深乌克兰人民对于战争的恐惧,反对泽连斯基政府。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逻辑很简单,一个月两个月的用不上电吃不上水,也许乌克兰人民还能坚持下去,如果由于战争,乌克兰西部一些地区的人民也长期处于困境中,他们对于战争的支持率,肯定就下降了。
综上所述,俄罗斯打击乌克兰境内的纵深目标,实际上是为了长期战争的需要,这一方面能够给乌克兰造成更大损失,避免乌克兰恢复过来,利用相关设施攻击俄罗斯。
另一方面也能够促使乌克兰国内反战的力量壮大,对泽连斯基政府形成冲击,帮助俄罗斯尽快结束战争。
最后,从国际形势来看,随着乌克兰在战场上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美国为了帮助乌克兰,开始在外交上加紧对俄罗斯的围攻和孤立,包括向中国、印度等中立国家施压,也包括跟欧盟一起,对俄罗斯实施制裁。
乌克兰战场
俄罗斯在外交上能够反制美国孤立政策的措施,其实并没有多少,但又不可能不对此做出回应,因此在战场层面,整出一个“大动静”,来回应美国在外交和舆论场上的封锁,也是对美国的一种回应和震慑。
反过来说,俄美双方在俄乌冲突中的博弈,实际上除了军事层面的间接交锋之外,更多的是一种信心的博弈。也就是国际社会对于俄罗斯能赢,还是乌克兰能赢的预期。这个预期直接关乎到各国对于俄罗斯的态度,以及对于乌克兰的援助。
美国自然是希望其它国家能够相信,乌克兰最终会拖垮俄罗斯,逼俄罗斯不得不撤军的,但战场层面,乌克兰又表现不佳,那么美国就只能选择在外交上,进一步向俄罗斯施压,孤立俄罗斯,营造出一种俄罗斯是在跟全世界对抗的氛围。
乌克兰战场
这个时候,其它国家自然会相信美国宣传的,乌克兰能赢的舆论了。“既然乌克兰能赢”,那么跟着美国一起制裁俄罗斯,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等级,就是理所应当的了。
俄罗斯在国际外交和舆论场上,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如今又被美国孤立,无法利用外交的能力,宣传俄罗斯能赢的观点,那么就只能在军事上,以战场上的胜利,固化这种认知。
而战场上情况是很复杂的,巴赫穆特也还没有拿下来,这个时候通过对乌克兰境内目标的大规模攻击,告诉世界,俄乌冲突的主动权,依旧掌握在俄罗斯手里,自然就能抵消一部分美国宣传的,乌克兰能赢的舆论攻势。
俄罗斯军队
其它立场不太坚定的国家,看到俄罗斯还处于优势地位,面对美国威逼利诱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干脆地投入美国阵营,帮助美国去制裁孤立俄罗斯。
从这个角度来说,俄罗斯大规模攻击乌克兰境内目标,实际上也是对全球的一种宣示,是为了对抗美国舆论外交战的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在俄罗斯方面表示已经“完全掌控”巴赫穆特东部地区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同日表示,乌军部队正准备在巴赫穆特方向发动反攻。
而俄罗斯军队再次大规模空袭乌克兰境内目标,可能也是俄罗斯即将发起一场大规模进攻,准备完全夺取巴赫穆特而吹响的“前奏”和“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