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最长寿的季播综艺,由浙江卫视和灿星制作联合出品的大型音乐励志评论类节目《中国好声音》如今已连续播出十一年。在总决赛巅峰之夜,全国五强学员均展现出最佳水平,最终来自李克勤战队的梁玉莹成为《2022中国好声音》总冠军。
从2012到2022年,回望《中国好声音》播出的这十一年,国内市场涌现出一波又一波的音综创作潮流,或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寻求突破,或挖掘垂直细分音乐领域,致力于带给观众新鲜感。但在推陈出新的浪潮中,音乐综艺领域再也没有出过一档能在大众群体中获得与《中国好声音》同等量级传播度、讨论度和认可度的节目。
行业与大众对《中国好声音》的探讨,早已不局限于它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王牌音乐综艺IP,并拓展至它对华语乐坛的正向影响、对中国故事的展现和对时代精神的表达。灿星制作怀着十年如一日的初心在音乐领域的深耕,在更广阔的社会层面开花结果,获得了最广泛的大众认可。
将音综“人荒”“歌荒”的困境一一打破音乐类节目一直是综艺市场的重要构成,但国内能够延续五年的IP都屈指可数。提及音乐综艺创作的困境,除了赛制规则上的创新,不外乎归结到在“人荒”和“歌荒”两个层面。那么《中国好声音》一路走来是否遭遇过同样的难题?
首先,“人荒”对于为歌坛造血的《中国好声音》其实是个伪命题。作为面向全球华人的殿堂级舞台,节目对于所有热爱音乐的人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每年节目组都会收到数以万计的报名表,其中连续多年参与、只为实现音乐梦想也不在少数。
据《2022中国好声音》总导演金磊介绍,“每年下半年,等当季节目刚刚一结束,选角导演组就会随即在全球开始下一季节目的海选。而团队最看重的选人标准则是他/她是否真心热爱音乐,能否做到真挚、纯粹、不功利,以及对舞台要有‘梦想感’。”
本季学员们从祖国的五湖四海、两岸三地而来,有着差异化的音乐风格和强劲的实力,从全国五强选手王泽鹏、梁玉莹、蔡子伊、潘韵淇、李楚楚尤其能看出这一点。
比如王泽鹏不仅有着强大的原创能力,演绎歌曲时的感染力和技术技巧都可圈可点;26岁的广西姑娘梁玉莹有着收放自如的唱功与叙事性极强的唱腔,浙江音乐学院的大一新生潘韵淇有着以柔克刚的演唱风格,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在“歌荒”的问题上,《中国好声音》也先人一步探索出了解决之道。大部分音综都会对准华语乐坛黄金年代的流行歌曲,经典名曲被一遍遍翻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对于翻唱这些歌曲的年轻音乐人而言,也会因歌曲可拓展空间的不足难以呈现出最佳状态。
与其压榨剩余价值,不如主动把目光投向别处。观众可以明显感知到,近年来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出现了一批更久远年代的歌曲,和更多来自年轻音乐人或在互联网平台广为流传的歌曲,与此同时,原创作品也成为了节目曲库的重要构成。
本季在音乐的选择上不流俗,不哗众取宠,在推广精品华语音乐的同时注重原创作品。节目中既有《十年如烟》《同类》《情歌》等经典歌曲,《怎么了》《敬长大》等年轻音乐人的作品被翻唱,也有立意深远的《请告诉他还有海》、表达自我态度的《请为我开一扇窗》等原创音乐得以呈现,再次做到了多首歌曲出圈,热度口碑双丰收。
打破“人荒”“歌荒”的困境,《中国好声音》为所有热爱音乐的人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为华语乐坛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音乐舞台和作品,也是其拥有长线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以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助推多元音乐审美在日益开放、包容、开放的互联网时代,年轻人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多样的音乐,来形成自身的音乐认知与音乐风格。与之对应的,《中国好声音》每一年都会与时俱进地在音乐形态和审美表达上进行新的探索。
比如节目在2020年引入乐队元素,近两年来将乐队比重进一步增大,本季的嘿狗乐队和灼海豚乐队给出了乐队两种新的可能性。嘿狗乐队的音乐融合了流行、金属、民谣、电子等多种元素,他们的作品以自嘲的方式来面对新生活的挑战,表达未来的憧憬与希望。灼海豚乐队有着穿透力极强的少年浪漫音色和成熟的演唱技巧,能够快速将观众带入歌曲的情境当中。
在今年,《中国好声音》进行了方言音乐的探索,让音乐综艺与地域之间产生更紧密的联结,为传统文化寻找新的演绎方式,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来自广东汕头的年轻音乐人王以诺带来极具当地特色的歌曲《红头船》,生动叙述了他在汕头这座城市中的故事与见闻,让不懂潮汕方言的观众也从中感受到地域文化。苗族情歌传承人蝶长带着民族和故乡的使命而来,用一首苗语版《一生所爱》唱出了沧桑柔情与无尽追忆,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又回味绵长的感觉,收获了诸多好评。
从摇滚乐、民谣到乐队、黑嗓、爵士再到方言音乐,《中国好声音》的舞台呈现出极高的包容度,将不同年代、不同圈层喜欢的音乐集中在同一时空,让多元音乐绽放在这一舞台。
节目与当代年轻人的精神连接,还体现在从2020年开放原创赛道,给予有着出色音乐功底和原创能力的学员更多展示的机会和发展机遇。比如王泽鹏从海选到决赛持续带来自己的原创作品,被观众评价为“宝藏音乐人”。
节目总导演金磊表示:“原创作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在积极地写词、写曲,通过自己的创作去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感悟,这种状态我觉得是非常值得鼓励的。‘好声音’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舞台,只要是能够打动人的声音、作品,都应当被捕捉到。”
在青年文化蓬勃发展的当下,《中国好声音》主动拥抱年轻人,节目的长线生命力也来自于心怀音乐梦想持续涌入其中的年轻人。不同类型的音乐通过这个舞台得到广泛传播与大众认可,也进一步推动了年轻人对音乐多元性的表达。
承载新青年音乐梦想,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回顾这十年,音乐市场发生巨大变化,华语乐坛不再是当年的巅峰模样。但越是在市场等待转机的情况下,越是不能中断人才的供给。
在音乐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上,《中国好声音》从未间断。前两季节目选手的主体大多是85后、90后,当00后在2018年开始迎来18岁之后,很多在《中国好声音》陪伴下成长起来的95后、00后年轻人都来到节目中,实现在音乐道路上的成长蜕变。
多年来,节目为华语乐坛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比如周深、张玮、吉克隽逸、吴莫愁、张碧晨、等如今都成为了中坚力量,黄霄雲、希林娜依·高、单依纯等也逐渐崭露头角。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好声音》就像是一面镜子,不仅映照着年轻人的音乐梦想,也折射出当下年轻人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文化自信与民族自强。
节目总导演金磊表示:“当下中国发展速度这么快,新鲜的事物会随时出现,只要节目持续反映出与现实生活题材息息相关的主题或内容,那么自然就会吸引到观众,而这也是IP自身可以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青年人给出了如下寄语:“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中国好声音》的这十一年,从纵向的时间维度来看,是新时代中国青年音乐梦想的生动写照;从经纬的广度来看,是覆盖了天南海北广袤大地的多彩中国故事。
藏族青年旦增尼玛出生在普通的农民之家,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的他依然没有放弃音乐梦想,在节目中发光发热;来自广东台山的伍珂玥从小受粤语歌熏陶,她从县城走到深圳,从校园走向卫视,唱出了大湾区的声音;十三年音乐学习让音乐成为了广西姑娘梁玉莹的日常,她从事驻唱歌手兼主播的工作,每天唱歌3-4小时,最终在这个舞台上唱响自己的梦想。
《中国好声音》始终不变的初心与底线,是守护音乐和音乐人。我们见证其横空出世,陪伴其细水长流。节目已经成为一代代人脑海中的独家记忆,相信与之共同成长起来的观众,心中都会为《中国好声音》留有一席之地。
— THE END —
作者 | 刘翠翠
主编 | 彭侃
排版 | 欣欣子
今晚看了,没一个唱得好听的。
你的随意广告,让观众也把这当节目感觉是随便的一个节目,习惯成自然了!
虽然还是老的套路,但是也能感受节目组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