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低分、下架,频频失利的男性群像剧究竟犯了什么错?

影视产业观察 2022-10-07 11:40:40

前段时间在风口浪尖游走了许久的《东八区的先生们》,最终以下架告终。

豆瓣实时热门书影音TOP1,腾讯电视剧热播榜NO.1,还有频频出现的热搜和二创剪辑视频......这部由张翰担纲编剧、制片人及主演的男性群像剧,曾一度成为人们讨论最多的影视作品之一。

然而这部剧的高关注度,却并非出自人们的夸赞和安利,而是铺天盖地的争议与质疑。#东八区的先生们 油腻##张翰新剧 扯内衣带##张翰新剧台词疑歧视女性再陷争议#等话题接连登上微博热搜,豆瓣评分更是降至2.1,完美“击败”人们吐槽多年的《逐梦演艺圈》,现在更是直接落得个下架的凄惨结局。

其实《东八区的先生们》在开播前,曾用“男版《三十而已》”作为宣传点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好奇和关注。近两年女性题材的崛起,催生出《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我在他乡挺好的》等一系列优质女性群像剧,所以与之对标的男性群像剧,自然也拉高了人们的心理期待。

但《东八区的先生们》不仅没能惊艳众人,还以油腻、悬浮的剧情引发了观众的群嘲。这不禁令人疑惑和反思,在国内剧集市场中,为何女性群像剧总是佳作频出,男性群像剧却无人问津,甚至到了惨遭观众唾弃的地步?屡遭滑铁卢的国产男性群像剧,“病症”到底在哪里?

悬浮失真,不接地气,男性群像剧离生活太远?

一直以来,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归根结底讲的是“人”的故事,所以接地气、贴近生活往往是这类作品取胜的关键。毕竟只有引发观众共情,才能将他们更好地带入剧情之中。

但多数以现实都市为背景的男性群像剧,在这方面做的不太合格。青春热血、描绘80后生活现状的《奋斗》,在2007年播出后一度成为当年现象级的电视剧,至今还有不少观众在反复回看。即便是这样一部口碑不俗的作品,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偏离现实轨道的“失真”情节。其中人们吐槽最多的,莫过于男主陆涛的“魔幻操作”。

心怀梦想的他不愿依靠家中庇护,想要凭自己的能力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但一路上还是免不了亲爹、后爸,甚至前女友父亲等各路人马的照顾。最离谱的是,就在陆涛的奋斗即将迈向成功之际,他却毫无缘由地抛下一切,只为跟女朋友夏琳去法国重新生活。陆涛这大半部剧都没显露出来的淡泊名利和“恋爱脑”,转变的着实有点突然。而且试问现实生活中,真会有人如此儿戏的对待自己触手可及的梦想吗?又有多少人愿意为了爱情舍弃自己辛苦打拼得来的一切?

2011年上线的《男人帮》,同样摆脱不了悬浮的致命缺点,剧中的人物职业完全变成了“符号化”的摆设。男主顾小白是编剧兼作家,但行为看起来却像个游手好闲的富二代。每天各种逛街喝咖啡,出入高档餐厅,和不同女孩谈恋爱。看完之后不禁让人质疑,编剧的工作日常真是这样的吗?

《男人帮》剧照

如果说早前的男性群像剧是偶有悬浮缥缈的缺陷,那近期被吐槽声淹没的《东八区的先生们》,失真程度简直称得上是无限翻倍。科技公司的首席技术官,不仅在重要发布会上迟到,还因为在出租车上吃泡面弄脏了衣服;大学里最年轻的历史学副教授,从不写论文做课题,由于个人失误缺席课堂,就直接在马路上做起了线上教学。还有奢侈品店经理被只见过一面的女霸总看上等离谱戏码,这些脱离正常生活逻辑与认知的剧情,让人不自觉地发出“从未见过这种场面”的感叹,观众根本无法从中收获哪怕一点儿共鸣,无论男性还是女性。

究其原因,一方面自然是内容创作者缺乏社会生活常识,以及对于不同类型男性心理的基本了解。对于现实题材作品来说,尽力贴合生活逻辑和大多数人的基本认知已经成为了观众最普遍的要求。编剧需要在家码字,老师理应在讲台上教课,技术官不都是霸总,奢侈品店员也未必是凤凰男。如果连这么简单的要求都无法做到,也就难怪观众不买账了。

而另一方面,作品中既没有描画出不同年龄、职业、地域等男性群体真实的生活现状,也没有真正聚焦其所面临的压力和焦虑,更看不出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物弧光,重点反而放在对他们“高光时刻”的过度呈现,以及抓马的个人情感描摹上。所以,聚焦真实感的打造,将这些如同气球一般越飘越高的剧情一一拉至地面,或许是当下男性群像剧“重焕新生”的关键一步。

过分油腻,情节俗套,男人至死是少年?

“中东的油都没有这部剧里的油多。”这是许多观众看完《东八区的先生们》之后的吐槽和调侃。

除了悬浮夸张之外,油腻称得上是男性群像剧的又一通病。霸道总裁式的台词,散发着“我有魅力、我很帅”气息的行为动作,以及中年男人硬凹少年感等剧情,在男性群像的塑造过程中屡屡出现,甚至不少女性题材作品中的男性也开始上演这种油腻的戏码。

《男人帮》里中年大叔动手动脚尬撩美女,《恋爱先生》中“因为要跟你分开,我的心都是凉的”等土味台词,就连原本在《欢乐颂》中人气颇高的小包总,后来也变成了留着胡子、边挤眉弄眼边撩妹的“人间油物”。

由靳东、李宗翰和李乃文主演,在豆瓣仅拿到3.4分的男性群像剧《如果岁月可回头》,油腻夸张的程度更是只增不减。三人因被各自的家庭情感问题困扰选择外出散心,偶然凑在一起组成了“中年失意团”。但他们缓解失意与焦虑的方式,却是一通让人难以直视的“辣眼睛”操作。

《如果岁月可回头》剧照

三个中年大叔直接玩起了小年轻“非主流叛逆”那一套。头发染得五颜六色,还穿起了自以为紧跟潮流的衣服,但殊不知略微发福的身材和隐约可见的啤酒肚,已经给他们蒙上了一层油光。更不用提后面喝酒蹦迪、谈恋爱、放飞自我,深夜在马路上踹别人车等一系列行为,这些本就格格不入却硬要向年轻洒脱、不服输上靠的情节,只会让观众感到违和与反感。

正当人们对号称“男版《三十而已》”的《东八区的先生们》满怀希望,期待这部四年磨一剑的作品能够有所突破时,却在最后以“没有最油、只有更油”的失望告终。

剧集开篇四个已近中年的男主角,还在校园里奔跑,试图诠释“男人至死是少年”的理念,但未经管理的身材早已一览无余。再加上其中进错房间、英雄救美、“替身文学”等常见的老套剧情,先不提观众的评价,试问这些内容创作者在回看自己的作品时,难道不会尴尬的脚趾抠地吗?

《东八区的先生们》剧照

深入来看,这些过分油腻的剧情中所映射的,实则是内容创作者的过度膨胀与自负。他们所创作的男性人物往往执迷于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总会无限放大自身的优越感,就连与他人对视都仿佛在欣赏对方眼中的自己。这种过度自信和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完全戳中了当下人们所反感的“普通却自信”的痛点。从男性正常的社交与思维方式出发,放弃把油腻当魅力,或许能为男性群像剧迎来更多生机。

物化女性,尊重不足,男性要靠女性来衬托?

如果说悬浮、油腻尚且只是被人们吐槽几句,那众多男性群像剧中对女性的物化和不尊重,才是真正令人愤怒且难以忍受的头号“罪人”。

其实回顾诸多女性群像剧,虽然有的对男性角色的着墨并不多,在塑造人物时也会出现符号化或扁平化的情况,但却从未见过观众评论其中有贬低、不尊重男性的剧情或台词。不管是让人心生念想的禁欲医生赵启平,还是人人喊打的出轨男许幻山,剧中对他们的角色呈现都在正常的行为逻辑范畴之内,没有刻意物化和消费他们,或者利用他们来凸显女性的地位。

但是像《男人帮》中三个男人整天凑在一起分析女性,卖弄各种爱情定律,以及“女人交往男友多了会让人看不起,男人交往的女人多了反而会让人觉得很有魅力”等双标发言,都带着对女性的贬低和物化,让观众特别是女性群体感到极度不适。

《男人帮》剧照

在当年《男人帮》播出时,人们的吐槽和诟病还没有集中于这些对女性十分不友好的情节和言论,大家甚至没有明显察觉出它是站在男性视角上来评论和讲故事的。但随着近几年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她视角”“她题材”的崛起,使得如今大众对女性视角和女性立场的呈现更为热切,影视作品中各种与女性相关的表达也格外引人注目。所以明知故犯的《东八区的先生们》,毫无意外地撞到了“枪口”上。

将事业有成的女性定义为“女魔头”,俘获外国女性的心被称为“为国争光”,女企业家花钱买包被质疑钱不是自己的,这些腐朽固化的行动和思维,处处散发着对女性的贬低跟嘲讽。“美女你很能吃辣吗?难怪你身材这么辣”“想当我女朋友,首先得学会妥协我、照顾我”“女人是可怕的动物,万年流血不死”等台词,更是集合了各种对女性的侮辱、物化和PUA。不但没有客观书写男性群体的生活状况和心理表达,还通过拉低女性来捧高男性的地位。

《东八区的先生们》剧照

人民网在评论《东八区的先生们》时提到,一部影视剧之所以能够赢得观众的认可,或是因为高超的演技、扣人心弦的剧情,亦或者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导向,但是俗套、脱离现实等绝对不可能成为卖点。

《东八区先生们》惨遭吐槽和最终下架的结局,也为所有影视作品,特别是男性群像剧的创作敲响了警钟。收起那些悬浮、油腻、尴尬和不尊重女性的路数,学会与现实相连接,将男性视角放在与女性同等的位置上,切实展现当代男性的真实生活和社会意识,男性群像剧的“春天”或许就在不远处。

— THE END —

作者 | 王雪宁

主编 | 彭侃

排版 | 欣欣子

0 阅读:70
评论列表
  • 2022-10-07 16:07

    瞎说,下什么架,建议直接封杀[得瑟]

  • 2022-10-07 16:15

    咸吃萝卜淡操心,人家好的时候一个月顶你一辈子,还中年危机。。搬自己的砖,拧自己的螺丝!!!去他niang的危机,劳资是生存危机

  • 2022-10-07 16:35

    本就怡红院 怎能玩高端

    花卉? 回复:
    古代青楼玩的可花了,没点墨水都进不去,那些花钱的纯皮肉生意叫勾栏
  • 2022-10-07 16:41

    女权主义,笑死,怎么不尊重女性了

影视产业观察

简介:关注中国影视潮流脉动,放眼全球影视产业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