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环王卫冕,给世界亿点震撼!

十点人物趣事 2024-08-06 11:32:49

撰文 | 东云

十点人物志原创

刘洋稳住了!

巴黎奥运会男子吊环决赛,刘洋与队友邹敬园头两个上场,随后就给全场观众带来了亿点点震撼。

难度6.4,总分15.300,刘洋的下法甚至比在前几天的团体赛中更稳。

在咪咕奥运直播间,嘉宾解说刘璇激动喊了出来,“在环上的刘洋就是一台精准的起重机”。

而这台“起重机”,举重若轻,为中国体操队拿下了本届巴黎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刘洋亦成功卫冕,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三位夺得两枚男子吊环金牌的运动员。

这一刻,早已不需要标志性的“扭头杀”。他已经用每一个动作细节尽显了自己在这一项目的统治力。

团体赛失利的阴霾一扫而净,刘洋意气飞扬披上国旗,眼中闪着坚定的光,无声宣告:“站在这个赛场上,我就是吊环王。”

“吊环王”的梦想,坚持与荣耀

刘洋的第一次“称王”,是在2014年的南宁体操世锦赛。

那一年刚满20岁的刘洋在团体决赛中贡献高分,为中国男团的六连冠助力。同时又在吊环单项决赛中力压伦敦奥运冠军、巴西名将扎内蒂,为自己争下金牌。

经此一役,刘洋也被认为是中国男子体操的“天选之人”。在这个辽宁鞍山小伙子身上,天赋的光芒是如此闪耀。

他出生于普通家庭,祖孙三代合住在一套49平的老式住宅里。从这里走出的刘洋,比任何人都懂得,生活没太多退路,只能往前拼得出路。

5岁,第一次上杠,“一上去就撑得可稳了”。

图源:人民网

握住吊环的那一刻,他也把命运牢牢攥在了自己手里。

在竞技体育的赛场上,天赋固然可贵,而日复一日的努力更是长期主义。优秀的运动员或许可以天生,但历史上所有伟大的运动员皆须拼尽全力造就。

目光再一次集中于刘洋,是在2016年。

在这一年的里约奥运会上,被寄予厚望的梦之队丢掉了最受重视的团体金牌,开赛后连续四个决赛日只有两枚铜牌入账。刘洋是关键一“环”。

巨大的压力下,他在成套的最后一个倒立角度出现明显偏差,无缘奖牌。

后来受访时,刘洋说自己当时陷入了一种“特别在意外界的舆论和压力”的状态:自己能否代表中国队争下一金?如果没有表现好,会承受怎样的后果?“一分钟的时间把人生都想完了”。

外界不看好的声音甚嚣尘上,一度刘洋也产生了自我怀疑。他坦言当时也想过要放弃,“会问自己‘真的可以吗?’‘真的能拿到奥运冠军吗?’”

其实他很早就给出了回答。从小决定练体操,他就笃定,“自己选的路,我就一定要走到底。”

之后5年间,刘洋没有回过家,扎在队里训练。那段时间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分昼夜地努力,努力,再努力。

打着封闭,顶住腰伤和膝伤、关掉社交媒体,刘洋走上了东京奥运会的竞技场。决赛前一天,他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比赛时只能用一只脚做落地下法。

还好,梦是反的。

他以近乎完美的表现摘下金牌。曾经的焦虑被屏蔽在赛场之外,这一次他学会了更专注于自己,专注于“保持梦想”这个动作。

本次巴黎奥运会,赛制规则又有了新调整。他的成套动作难度被降组。

不过,他已能从容应对。从东京通往巴黎,这3年他还是没有回家,潜心在吊环这件事上持续雕琢,“除了把吊环的编排更新了之外,也细抠动作的角度,减少扣分点,并注重强化力量训练。下法动作也进行了改动,比之前更好一些。”

在男子团体吊环项目比赛中,刘洋的精彩高光时刻也被中国移动咪咕奥运直播的“AI中国时刻”所捕捉。精准到手腕的旋转、身体的细微角度偏差、一目了然的运动轨迹,每一帧都是他在过去三年的见证。

刘洋在本次奥运会团体决赛中主攻吊环项目

系数6.5,不是刘洋这套动作的难度。这套“保持梦想”的动作,是一个男孩在迷茫、质疑、伤病、挫败中编排出来的,它没有花哨的旋转翻腾,只有一个咬紧牙关向前、向上的姿态。

中国体育的精神传承,给世界一点震撼

逐梦路上,谁是孤勇者。

里约奥运会后,因年龄增大,刘洋几乎无法兼顾全能项目的训练。他把自己全部压在吊环上,“看到别人都在练全能,练团体,我确实也有一种非常孤单的感觉。平常只有我一个人,默默和环儿打交道。”

但在这个竞技场上,他并不孤独。

作为中国在体操领域的传统优势项目,“吊环王”这面旗帜在几代中国体操运动员手中接力。

1980年,中国第一位体操男子世界冠军黄玉斌就是在吊环项目拿下金牌。4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体操王子李宁更是在吊环项目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包揽了自由体操、吊环和鞍马三枚金牌,并在此后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亚运会的吊环项目上,也未让金牌旁落。

李宁独创的动作也被收入吊环项目,他将自己的名字写进国际吊环运动发展史,是公认的中国体操第一代“吊环王”。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的李宁

李宁之后,两代“津门吊环王”扛过“吊环王”大旗。前有制霸中国吊环项目近十年的董震,后来者则是开创时代的陈一冰。

接下来,旗帜就要交到刘洋这一代体操运动员手中。

里约奥运惨遭滑铁卢后,陈一冰在微博上评论中国体操男团,“夺冠的实力绝对有!但缺少霸气,缺少舍我其谁的状态,缺少‘王’的统治力。一切都会过去,雨过天晴,4年后再来。”

终于,5年后的东京奥运会,刘洋攒足了王者之气。

刘洋在东京奥运会上夺金

这次巴黎奥运会上,观众能明显觉察到,中国运动员身上那股坚定果敢。

赛场上,最考验心态的要数比分紧咬、稍有落后的时刻,但刘洋靠着意志力顶住了巨大的压力,保持着超高水准的发挥。

同样,在其他项目中,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也是如此,就如带病上场拼下奖牌的游泳运动员张雨霏,在200米蝶泳决赛后,媒体评价“领奖台上,张雨霏手中的铜牌闪着金光。”她已经超越孙杨,成为中国游泳历史上夺得奥运奖牌最多的运动员。

赛后,张雨霏说,“觉得自己真的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在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时,“只有面对它,你才有机会战胜它!”

这也与一直支撑刘洋走到现在的信念趋同。他说,“现在吃的苦,都是为以后打基础。要相信自己,不要轻言放弃。”

刘洋与张雨霏是赛场上的勇者,同时他们也都是“中国移动5G之队”的成员。从北京冬奥会到杭州亚运会,再到巴黎奥运会,“中国移动5G之队”也陪伴着运动员们一次次刷新纪录、成为更好的自己。之所以一路相伴,是因为坚信“我能”。

这份笃定,绝非盲目自信。而是来源于刘洋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断训练,张雨霏咬牙忍住不适的不服输、不怕输。这样的劲头,本就值得一枚人生的“金牌”。

对张雨霏来说,未拿到金牌并非憾事,夺冠之外有更重要的东西:是永不言弃,是把自己拼到105%,是想要证明中国运动员并非昙花一现;而对刘洋来说,拼搏的意义有着更大的外延,是对家人支持的回报,是对自己二十多年训练的不负,更是对中国体育精神的传承。

团体赛后,母亲给刘洋发去了祝贺的消息,她已经准备好要用一顿三鲜饺子迎接这位勇者凯旋。

就像村上春树写的那样,“在人生中,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奋争。对人生来说必不可缺的东西,不是取胜,而是曾经无悔地战斗过。”

在竞技体育中,看见更多可能性

竞技体育极致的魅力,就是我们能够见证那些勇者力行“我能”的时刻。

那些时刻不止是摘金一瞬,而是不断尝试突破自我的每一次挑战。

体操运动员在吊环上紧绷住双臂,是求胜的决心,也是意志的胜利;游泳运动员转身时的水下摆腿为抢下0.01秒,也是为超越昨天的自己;举重运动员下蹲是托举蓄力,也能扛起生活之重……

所以人们才会反复回味竞技体育的每个瞬间。

中国人观看奥运会的历史记忆,始于1984年的那个夏天,中国在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后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那也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转播奥运比赛。我们都曾只能通过黑白或彩色电视模糊的像素画面见证1984年李宁封神“吊环王”的一刻。

如今,8K转播车驶向巴黎,在中国移动5G、千兆宽带的超高速支持下,在咪咕奥运直播间,科技的魅力更是再次被放大,让观众近距离见证历史一刻,同时也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不断进步的科技,也给奥运观赛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8月4日的吊环之夜,是属于刘洋的。漂亮的后摆倒十字、空中控制力十足的后摆倒立,整套动作的关键瞬间都被定格在咪咕奥运直播的“AI中国时刻”。运动员落地、站稳、离场,不过短短1分钟。可他们的高光时刻都尽数被铭记。

在直播进度条上,刘洋的出场与夺金一刻被精准定位。这些时间点也可被视为他在吊环上度过的25年青春的新坐标:再一次崭新的亮相,又一次职业生涯的巅峰。

而这些“坐标”,并非孤点。

直播间的观众可以一键直达他在竞技场上的荣耀瞬息,为他击鼓打call——这位曾独自走过迷茫惶惑的勇者,值得最慷慨的掌声赞美。

不只是刘洋,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每一个顶住伤痛和压力、搏出自我的运动员都是应当被铭记的胜利者。

8月5日,又摘下两枚游泳奖牌的张雨霏也写下了自己的“herstory”。

本次巴黎奥运会,中国游泳代表团处于风口浪尖。张雨霏也坦言,这次奥运会的压力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大。可她“不想丢脸,死也要死在泳池里。”

因为这样的机会以后或许再也不会有了。

把每一场比赛都当做最后一场去比,是刘洋、张雨霏对自己的“心理暗示”。同为“中国移动5G之队”的运动员,他们对自己都有着相似的决绝:不留退路,才能前途阔达。

曾经,刘洋在望不见光的低谷怀疑自己是否能再次登上山巅;张雨霏也在横空出世后因伤病信心破灭。好在,他们都挺了过来。

电影《我们这一天》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将生活带给你柠檬般的酸楚酿成犹如柠檬汽水般的甘甜”。那些晦暗的日子教会刘洋他们的,正是如此。用一次次环上旋转、水中打腿锤炼自己,直至把自己打磨成一柄宝剑,然后迎上困境,不破不立。

在人生这个竞技场上,他们想要做留到最后的人,就只有不怕创伤地去搏斗。

0 阅读:19

十点人物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