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期间,任弼时3次否定毛主席,反而证实他是伟大战略家

洞鉴五千年 2024-07-23 11:12:30

在近代历史中,任弼时的名字经常被提起,但对于他做过的一些事情,尤其是和毛主席之间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任弼时于1904年4月30日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家庭情况还可以,是一个乡村教师家庭,因此他有学识,17岁进入莫斯科学习。

在读书期间,任弼时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最终改名为弼时,在18岁的时候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便开始为共产党做事。

在国共第一次发生内战的时候,任弼时担任的职位是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湘赣苏区省委书记,领导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参加长征。

进入抗日战争后,任弼时又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可见他的地位是很高的。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召开了中共七届一中全会,当时任弼时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人组成中共中央书记处,当时他们享有最高权力。

到建国,任弼时已经为新中国奋斗了29年,这些年他先后被国民党抓捕多次,还曾两次入狱,受到严刑拷打都不曾背叛共产党。

更严重的是,任弼时还曾受到电刑,那次他的心脏受到重压,此后便患上高血压,伴随了他的一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任弼时的身体很不好,尽管他是最高领导人之一,但却因为病重的原因,不得不离职休养。

在1949年进行开国大典的时候,任弼时的病情加重,毛主席下了一道禁令:任弼时不出现开国大典,一定要以保重身体为第一要务。

那时候斯大林都知道了这件事情,后来还派了一个医疗专家组到中国为他看病,会诊的报告上写道:高血压,脑血管,心脏障碍,肾初期硬化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任弼时于1950年10月因脑溢血不幸去世,时年46岁,他成为五大书记中第一个去世的人。

任弼时这一生为国家做了很多事情,毛主席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曾与任弼时一起共事,期间做出很多决策。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提及当年任弼时三次否认毛主席的事情,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最终又是什么结果呢?

在解放战争中,任弼时一连三次否定毛主席的作战策略,第一次是在1947年3月,国民党集结百万重兵对陕甘宁和山东进行围攻。

面对优势之敌,毛主席决定暂时放弃延安,第二天抵达刘家渠后,毛主席提出想要留在陕北的意见,但被任弼时给否定了。

当时任弼时认为党中央是必须要离开陕北才行,对此毛主席耐心解释道:“我是不能离开的,我留在陕北,别的地方就可以安心打仗了。”

毛主席在部署战略时,主张的是大局,而不是只看局部,经过决定:毛主席、周总理、任弼时留在陕北,刘少奇、朱德等人前往华北。

毛主席和任弼时的第二次争论,是在6月7日,国军从西南和南面向三支队驻地王家湾袭来,往哪转移又成了问题。

毛主席建议往东转移,任弼时却坚持要向西转移,任弼时认为国军有两三万人,我们有400多人,两方人马撞上该咋办?

但毛主席认为:“我们能想到的问题,国军也会想到,我们如果向东移就进了他们的圈套,到了那时候,后果非常严重。”

在毛主席的建议下,部队向西前进,而后来也印证了毛主席的话,这支国军在东边埋伏,因为扑了空,所以才掉头向北追。

毛主席曾经说:“身为领导,必须要预见。”

任弼时第三次否定毛主席在8月,蒋介石命董钊和刘戡率部尾追毛主席,之后他们到达黄河,局面左右为难。

毛主席坚持不过河,任弼时认为过河是必须的,就连周总理也认为要过河,但毛主席选择北上,后来果然在一次选对了,对方再一次扑了空。

从以上种种来看,任弼时的3次否定,恰恰证实了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

0 阅读:64

洞鉴五千年

简介:你想听的历史故事,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