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有一则小故事,至今都没有人真正读懂过。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
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
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陈寔(太丘)的两个儿子陈元方、陈季方都是一时才俊。
元方的儿子陈群(长文)、季方的儿子陈谌(孝先)为了虚荣,激烈争论谁的爹更厉害,最后找到爷爷陈寔评理。
关于“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的理解,普遍的解读是——陈元方、陈季方这哥俩的功德不相上下、难分伯仲,都很厉害。
芦苇琢磨了很久,对这样的解释很难认同。
堂兄弟俩夸耀各自父亲的功德,甚至还争论到了爷爷那儿评理。
爷爷应该鼓励这种争执吗?
陈寔是汉末大儒,儒家修身注重“忠信孝悌礼义廉耻”。悌道就是兄友弟恭、和睦相处。《弟子规》也有这样的描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陈群和堂弟陈谌各自争论其父功德,肯定不是孝悌之道。
所以,“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的正确理解应该是这样——
你们俩个小兔崽子,在这儿徒劳争论乃父功德,不仅自己有违孝悌之道,更是损害了你们父辈“兄友弟恭”的情谊。
这说明,陈元方没有尽到做哥哥的责任,陈季方也没有明白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弟弟!
这是陈寔老爷子对两个儿子的委婉批评——要给后辈做好“孝悌之道”的表率!
孝悌之道,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以“孝悌仁义”为先。
《曾国藩家书》中写: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而“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所以,由孝悌修养而至忠厚家风,这才是每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