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内裤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从卫生习惯到衣着习惯,内裤的普及率,无需赘言,相信没有人“挂空档”吧!
现代人已经如此地习惯于内裤的存在,所以很难想象没有内裤的日子有多么地不方便。
事实上,世界各地出现内裤的时间并不相同,但是都经历了漫长的不穿内裤的岁月,那么在内裤还没有被发明的年代里,我们的祖先都是如何避免尴尬的呢?
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宋朝以前,我们的祖先都是习惯于“跪坐“的,直到宋朝以后,家具的制造借鉴了游牧民族的“胡床”或马扎等理念,开始盛行高桌大椅,我们才逐渐由跪坐改为立坐。
立坐相较于跪坐,更加方便,更适合迅速起立出发,可是我们的祖先为何会以跪坐为日常所需呢?答案是“内裤”。
恰恰是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生活物品,却影响了几千年里人们的生活习惯。
我国秦汉以前,贵族阶层的衣着不论男女都讲究上衣下裳,现代人说的“衣裳”是对所有衣服的统称,而在古代,“衣”指上衣,“裳”指下身穿的衣服,相当于裙子。
裙子里面没有内裤,是极其容易走光的,所以古人为了避免难堪,就跪坐在席上,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在《战国策》中,记录了荆轲刺秦王的一个细节,荆轲刺杀失败后,“箕距以骂”秦王,“箕距”的意思就是两腿张开坐,是羞辱对方的意思。
两腿张开坐,为何会有羞辱对方的意思?
这个原因极有可能就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内裤可穿,所以这样的坐姿就会很容易暴露下体,用“肮脏”的东西示人,才会起到羞辱对方的作用。
我国内裤的产生时间,大概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司马相如带着卓文君私奔后,卓文君当垆卖酒,而司马相如则身穿“犊鼻裤”涤器打杂。
这里的“犊鼻裤”就是内裤的雏形,样子很像今天日本相扑选手的兜裆布。
由此可见,当时这种“犊鼻裤”并不是普遍流行的,当时只适用于劳动人民在劳作时所穿,此后才逐渐被统治阶层所接受,直到演变成全民穿着的生活必需品。
另外,自周王朝的制度形成之后,在大约3500年的时间里,特别是封建时期,周礼中所规定的方方面面都被看作是重要的制度,其中就包括衣着的讲究。
按照周礼,衣服被分了等级,而且不同场合的衣着要求极其严格。从西周开始,人们的衣服日益宽大,从衣着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社会地位。统治者当时占有大量的奴隶和平民,为其织布和制衣,不合规格的一律不准卖出和纳税。
当时的帝王和大臣,为了表示尊贵和威严,祭天礼地,婚丧大事,袍服必更加庄严,衣服分不同的制式,不同的颜色,甚至不同的质地,再配上相当的车马,方得出行。
所谓“楚王爱瘦腰,宫中多饿死”,从某一角度上可以看出,帝王和贵族在历史中一直扮演着时尚引领者的身份,老百姓虽然条件有限,但也会在现有条件中严格遵照统治者的要求或样子去打扮自己。
再加上周礼中严格规定了人们的出行坐卧等姿势,久而久之,这些制度就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习惯中,宽大的衣裳,配上跪坐的姿势,即使没有内裤,也不会出现走光的危险。
起初,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老百姓只能穿本色麻衣或粗毛布衣服,这样的面料十分粗糙是并不适合做内衣的。
周代的制度,七十岁以上的老百姓,才可以穿丝绸和吃肉,而中国自古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可见丝绸也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享受和使用的,而棉花在我国大约到秦汉时期才被引入中国,并逐渐开始大面积种植的,那么在棉花没有被普及之前,中国的老百姓是没有合适的材料做内衣的。
由此可见,内裤的产生,除了制度上的制约之外,最大的原因是生产资料的局限性,一直到丝绸和棉花等柔软的面料普及到了大众日常的生活中后,内裤才逐渐成为人们的必需品。
“内裤”这一看似毫不起眼的东西,却在我们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它的发明和普及,恐怕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要习惯于席地而坐了。
所以,历史的进步绝非一朝一夕而完成的,任何一点改变都有可能促成文明的进步。
陆毅
我想知道女性来姨妈怎么办?
史海垂钩 回复 09-11 03:15
姨妈带一直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