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孩不喜欢做公主,更喜欢做仙女

Penny贝妮 2021-05-09 16:40:06

小时候,坐在教室做眼保健操,趴在书桌上午睡,偶尔在这些闭目养神将睡未睡的时候,我曾经幻想过自己是一个小仙女,去仙境神游。或者索性猜想,自己原来就是天上的一个仙子,现在不过是在凡间历练。

因为那时候真的很为那些神话故事入迷,什么女娲娘娘捏泥造人啊,夸父逐日倒下后变成一片桃树林啊,牛郎织女一年一次鹊桥相见啊,还有竹林公主月圆之夜被接回天庭啊,我真以为天上是有仙境,住着一帮神仙的。

跟现在儿子接受大量科学知识形成自然而然的无神论不同,我小时候有一阵还是真相信有神仙的,而且对神话故事都特别神往,自己读故事的时候,也喜欢看这类型的故事(就连现在我也还喜欢看这类神话类电视电影……)。

毕竟它们多有意思啊,它们就是一个个供我们在里面放飞想象、暂时忘却现实种种烦忧的神奇世界,说是我们精神的休憩地也不为过啊。

所以,这次看到这套神话书就觉得很惊艳——《洛洛汀神游上古》。

这是一套桥梁书,以文字打底,配上符合剧情的插画,适合小学低年级孩子的阅读。这套书共有5本,分别是《盘古起床啦》《奔跑吧夸父》《瑶姬织的梦》《嫦娥的悄悄话》《变身吧大禹》。

与我们家其它桥梁系列套书所不同的是,这套书看似是一个个独立的故事,但其实是要按顺序读的,它在剧情方面的安排有着连贯的先后顺序,连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用小女孩的穿越串联起中国神话

《洛洛汀神游上古》这套书讲的就是名叫“洛洛汀”的小女孩,带着她的一只猫“丢丢”,以及一只布偶猫“胖猫”神游(或说穿越)上古世界的故事。

洛洛汀在上古世界中遇到盘古、女娲、夸父、嫦娥等等上古神仙,她既是这些上古神仙故事的旁观者,也亲历了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参与者。

于是,这些神话故事也就换成了另一副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它跟原本的故事并不完全相同,但大差不差,尤其是在关键知识点和历史性上都还原了神话原貌,孩子们依旧可以从中看到我们上古神话的脉络,探知华夏文明的渊源出处,了解古人们对世界来源的另一种理解和解释。

直接给孩子讲上古老神仙的故事不一定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兴趣,毕竟那些老掉牙的故事跟现实世界完全不同,很难让现在玩着电子游戏、看着飞机飞在天空的孩子对其产生兴趣。与之比起来,以孩子视角代入的方式,就让他们有了一种参与的感觉,更能吸引孩子。

如果把“洛洛汀”换成任何一个孩子的名字,由父母读出故事的开头,大概孩子们都会好奇地听下去自己会跟着这些神奇的上古神仙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吧。

再加上美丽玄幻的插画,孩子们一定会愿意展开想象的翅膀,跟着洛洛汀进入这些神话世界的。

而经过孩子们代入的串联,这些原本较为零散的神话故事和人物,又能连成整体,成为一个有着内在关联的大故事,有助于孩子们对神话的理解和记忆。

毕竟作为华夏民族的文化渊源,连语文书上都有关于神话的课文需要孩子们掌握,比如二年级这篇《羿射九日》。所以这套《洛洛汀神游上古》,真是一套不错的课文拓展读物。

故事背后的故事——父亲为女儿所写

说《洛洛汀神游上古》是套不错的课文拓展读物,更是因为作者刘刚结合自己的双重身份花下的巧思。刘刚是美国卡纳基·梅隆大学的教授,又是童书作家和超级奶爸。

为了让六岁的女儿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刘刚在这套书的写作过程中融进了中文分级教学的技巧,把故事用孩子们看得懂、学得会、想得明白的语言写出来,并且在故事中逐步引入较难词汇,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新的语言知识。真的是很用心了。

再用自己女儿“洛洛汀”的名字,把她写入故事中当主角,以此来让女儿喜欢上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故事,让我这个已经当上母亲的“小女孩”都要忍不住羡慕,有这样一位爸爸也太幸福了吧!

但还不止这样。这位爸爸的心思更是花在每本书的主题里。

第一本《盘古起床啦》描写了洛洛汀刚刚离开父母,开始神游上古的经历。这本书的主题是创世和造人,又用很大的篇幅写了女娲,给孩子带来母亲的感觉。

第二本《奔跑吧夸父》描写了“炎帝”“皇帝”“刑天”“夸父”等诸多男性的故事,又有“精卫填海”中精卫和爸爸炎帝的互动,所以是爸爸的故事。

第三本《瑶姬织的梦》描写了洛洛汀寻找“玄珠”的过程,是洛洛汀离开父母,自己踏上神游历程的故事。这本书里引用的一些寓言故事很有深意,孩子们未必会懂,但这些便是启发思考的种子,遇到合适的时机,它们总会生根发芽开出花来。即便永远不能发芽,这些种子也会成为沃土的一份子,为以后种子的发芽奠定基础。

第四本《嫦娥的悄悄话》描写了嫦娥和织女对于爱的不同选择,这样的矛盾可能会让孩子们产生疑惑,进而思考什么是爱,爱的意义又在哪里?毕竟小学生们已经开始产生对异性朦胧的好感。

第五本《变身吧大禹》让洛洛汀遇到了终极难题,是舍大家还是舍小家,是帮助大禹治水挽救天下苍生,还是不顾大家回到父母的怀抱?洛洛汀在一番心理斗争下,做出了救大家的选择。这何尝不是她的“成长”呢?而这,又何尝不是刻在我们文化基因里的伟大和奉献呢?如果说这不是我们中国人的信仰,又有什么是我们的信仰呢?

从孩子跟父母的互动,再离开父母独自去经历故事,又萌发对爱的思考、乃至对大爱的思考,这层层递进的故事主题,是一个人人生成长的缩影,也是每个人的必经之心路。

从中,作为母亲,我看到了刘刚对孩子深沉的爱,也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我们父母最想要教给孩子的,不就是这些吗?我们这一生会经历什么样的苦难和幸福,要如何做人、如何爱人。爸爸妈妈想永远陪你们一起走,可你们终究要走上属于自己的路。

最后,神游结束,洛洛汀回到现实世界,这一场梦如幻似影,似乎什么都没变,又似乎什么都不一样了。这就是故事的魅力。

最后的最后,我还想说,这套书不光故事本身有看头,每本书的引子、番外、后记都很有看头。引子和后记,作者讲述了创作这套书的背景,有和女儿、及插画家谢乐聪的一些互动,有点像看完电影看拍摄电影过程的纪录片的感觉,很有意思。

而番外写的是洛洛汀小课堂,把洛洛汀变成老师,每本书中出现的故事人物变成学生,在他们的上课过程中把神仙们真正的故事出处写一写,又是一个高招。因为如果不留这一手,恐怕我们真会担心孩子们把神话故事记得面目全非,但这样一写,既告诉孩子这些故事是有历史出处的,引导他们追寻真相,又能让家长们放心,作者的学识摆在这里,可绝不是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

所以,作为一套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教孩子做人的桥梁书,配上精美的插画、有趣的故事表达,在我心目中真的是很完美了。

我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就好像重温了一遍小时候的仙女梦,突然有点遗憾,怎么生了个儿子?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