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美国校园「挺巴勒斯坦」示威活动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发起至今,已经蔓延成为全国性校园示威活动,「挺巴」学生抗议以色列攻击加沙,校园暴力冲突升温。据美联社统计,自4月18日以来,全美已有2600多人在校园示威中被捕。然而,这一事件却成为美政客政治角力的战场。
众议院共和党人借机施压意图「一石三鸟」在全美校园示威不断加剧拜登政府压力之际,众议院共和党人抓住时机,议长迈克·詹森于5月1日推动去年搁置的由共和党众议员迈克·劳勒提出的《反犹太主义意识法案》,最终得以320对91的高票通过。该法案指示美国教育部在调查校园内的反犹太主义行为时,使用国际大屠杀纪念联盟(IHRA)对反犹太主义的定义。此举不仅暗讽拜登政府在校园「反犹」事件失责,向民主党主导的参议院及白宫传导压力,而且弥补共和党明星政客川普此前多次发表的「反犹言论」,重新表明「非种族主义」立场,以拉回美国犹太裔及「反种族主义」者的选票。另外,这一法案达到了分裂民主党的预期效果。在投票中,相较于共和党绝大部分赞同,民主党有多达三分之一人的反对,凸显民主党内部在巴以冲突上的实质分歧。
法案实则自带歧视引发反效果《反犹太主义意识法案》看似反种族歧视,但细看内容则恰恰相反。
该法案的核心内容是,要求美国教育部在美国《民权法案》的基础上,对涉及反犹歧视行为做出判断时,参考「国际大屠杀纪念联盟」(IHRA)中对「反犹主义」的定义。
目前,IRHA的「反犹」定义含糊、主观且广泛,不惜破坏言论自由,将对以色列政府的合理批评、圣经中犹太人杀害耶稣的描述等定义为反犹主义,几乎将犹太人列为美国「一等公民」,可谓是一种反向歧视。这一法案通过瞬间引发网民调侃及议论,学生团体对此进行抗议,甚至包括一些犹太团体。
回看过去,自川普上任后,共和党人似乎热衷于「推动」种族主义。川普前白宫首席战略师、高级顾问班农是一位「白人至上主义的旗手」
目前,法案已递交参议院。参议院两党领袖均虽然表示两党议员对此法案都有异议,目前处于「待定」状态,但众议院这一做法充斥着反巴勒斯坦和反阿拉伯种族主义,且向外界明示美国坚定地与犹太人站在一起,将美国推向了这场国际争议的中心,而这一新种族主义也正加剧美国社会撕裂。如果美国政客们拒绝反思和应对种族主义背后的历史、社会、政治等问题,将会成为困扰美国社会永久的隐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