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们调侃:万万没想到,现实的中国竟然比《战狼》更加玄幻。
你以为的战狼,是在敌国杀个七进七出,成功把罪魁祸首抓回国内。
实际上的战狼,是在办公室里敲着通缉令,四大家族的头目就被绑着送了过来。
而今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但在几十年之前,这片土地上,还是积贫积弱、饿殍遍野、硝烟弥漫。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那些让我们“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前辈,当然也离不开周围国家对我们的“帮助”。
纵观新中国的历史,有这样三个国家对我们的帮助最大。
苏联:《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以及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堪称是在新中国历史上,对我们帮助最大的一个国家。
在1949年,毛主席第一次乘着火车赶往苏联进行谈判。
那次谈判的结果,就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诞生。
在那之后,苏联给了中国三个亿的贷款。这对于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来说,简直是救命钱。
而之后相当大方的经济援助,更是让中国开启了从农业国道工业国的进程。
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更是离不开苏联的大力援助。
然而这其中,却也不是“帮助”与“被帮助”那样简单。为什么这样说呢?
事实上,虽同属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但苏联老大哥对待我们的态度却颇不客气。
1949年7月,毛主席第一次和斯大林见面,就拒绝承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由中华民国和苏联签订)上的部分条款,要求收回大连港和中长铁路。
要知道,苏联本土并没有不冻港。故而,中国的大连港对苏联的重要意义自是无须多言。
其在诸多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足以彰显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说,斯大林因此非常愤怒,在那场会面结束之后痛骂不止。
但是有着被列强瓜分阴影的中国,相当重视自己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加上美国和英国的施压,斯大林不得不捏着鼻子放弃了大连港,接受了新中国版本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既然如此,苏联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地帮助我们发展工业呢?
实际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援助,可以说是我们自己打出来的。
1951年,正是我们和美国大兵打得火热的时候。
然而在此刻,双方竟皆无意再战。毕竟,在人家的国土上,能打出个啥呀,于是中美开始议和。
但是苏联不乐意了。毕竟,能把美国拖在朝鲜半岛,让他们空耗军力和钱粮的机会,属实不多见啊。
真没想到,一穷二白的中国,竟然这么能打!
不对,凭啥你不让我停战我就不停战?
中国自然不会就这么傻呵呵地听从苏联的意愿继续打下去。
不管怎么说,咱们打得这么辛苦,总得让老大哥犒劳一下不是?
于是经过一通讨价还价,苏联最终和我们签订了45个援助项目。加上建国时期签订的条约,一共50个。
依托这 50个经济援助项目,中国经济得以迅猛崛起,发展态势锐不可挡,展现出强大的活力与潜力。
2乌克兰:便宜卖的军事技术提到乌克兰,现在的网友想到的或许会是俄乌战争,想到乌克兰成了北约和俄罗斯的战场。
但是或许我们想不到,曾经的乌克兰也是一个军事强国,并且曾经给予中国巨大的帮助。
在1991年,苏联解体,曾经强盛的联盟散落成了一个个分裂的国家。
这些国家曾经就像是机器上面的零件一样各司其职,但是等到这个机器不再运转,他们却发现自己无所适从。
乌克兰,曾经是整个苏联的军工厂。苏联解体后,其超过 35%的军事产业被继承。
这一继承使相关方面在军事领域获得了重要资源和基础,对其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同时,它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穷啊。
失去强大苏联的支撑,乌克兰经济犹如一汪停滞的死水,深陷困境,难以重振往昔的繁荣。
为了拯救那些濒临破产的企业,乌克兰开始出售苏联的遗产。
主打一个:俄罗斯不肯卖的,我们肯卖。俄罗斯肯卖的,我们便宜卖!
在这个思想的主导之下,乌克兰向中国出售了大量的军火,甚至可以说是把压箱底的东西给拎出来了。
而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瓦良格号”航母。当时的“瓦良格号”,还没有建造完成。
尽管乌克兰有着苏联的唯一一家航母制造工厂,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瓦良格”号的完工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尽管这里面藏着相当重要的航母制造技术,但是穷疯了的乌克兰,显然是管不了这么多了。
依托这艘未完工的船只,中国成功打造出了首艘辽宁舰。
以辽宁舰为基石,我们不懈奋进、持续改良,终成就了中国独有的航母舰队。
而除了这些装备之外,大量的设计图纸被我们采购,大量的军事专家被我们引进。
我国的军工产业,也因此有了巨大的飞跃。
3日本:外商投资日本给中国留下的记忆,是侵华战争,是南京大屠杀和七七事变,是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的惨痛历史。
而在二十一世纪,日本也屡次挑衅中国,给人的印象相当的糟糕。
但是其实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对于我国的经济,确实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当时,中苏关系恶化。北方的边境线上喀秋莎和坦克跃跃欲试,只等着老大哥一声令下就南下踏平我们的国土。
与此相反的是,1971年基辛格访华,中美关系进入一段蜜月期,中日关系也随之缓和下来。
我国曾舍弃向日本追讨战后高达 3000亿的经济赔偿。
此举动彰显了我国的宽宏胸怀与长远目光,旨在促进和平与友好。
1979年,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随后宣告对中国开展经济开发援助。
这一举措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这涵盖了达 12.24亿美元的无偿援助,还有各类日元贷款、资金及技术合作。
其内容丰富多样,为相关事务提供有力支持。
借助日本的这些经济援助,中国的基建得以快速修建。
诸如1984年的中日友好医院、1988年所建的康复中心,还有此后的北京地铁 1号线与 13号线,以及 359个万吨级以上的船舶停靠码头,皆凭借日本人提供的贷款才得以建成。
尽管这些援助其实是我们免除的战争赔款,但是我们依旧有些拿人手短。
在那个年代,抗日战争的血泪被刻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衣带水”和“中日友好”的赞歌。
结语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没有恒久不变的挚友。合作、竞争、关系破裂。
我们的先辈们,从这样群狼环伺的险境里面寻找富强的希望,从错综复杂的大国关系里面为祖国争取最大的利益。
如此,方有今日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