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祸盛唐(增四)他是唐朝史上最强太监,盛唐军事安全的擎天之柱

惊心鸟 2024-11-09 01:54:55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无数英雄豪杰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太监作为中国封建王朝时期独特的职业,对中国历史的演进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是翻遍历史书,却发现绝大多数的太监在历史上的评价是极其负面,是奸佞和祸国殃民的代表。但也有极少数的太监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功绩,成为英雄豪杰的代表之一。本章节要讲的人物便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他立下的功绩堪称空前绝后,为盛唐气象的建立起到了擎天之柱的作用。可以说他是唐朝乃至中国古代史上最强的太监,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时代军事安全方面的杰出代表。

杨思勖,他生于唐高宗李治永徽年间,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苏历之子。唐高宗时期,岭南罗州少数民族在内乱中覆灭,他作为叛乱的俘虏被唐军抓到了长安。由于当时年纪尚小,苏历被阉割后送入内侍省当太监。进宫后他被杨姓的宦官收养,顾改姓为杨。杨思勖的前半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宫中度过的,和其他的唐朝太监没有什么不同。直到女皇帝武则天去世,唐中宗李显即位后,他才在一次动乱中脱颖而出。当时张柬之等人通过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还政礼堂,皇太子李显复位,这是唐中宗第二次当皇帝。

唐中宗执政期间政局非常动荡,尤其是武则天去世后,朝廷争权夺利越发激烈。皇后韦氏联合武三思等人把持朝廷大权,驱逐和迫害了张柬之等扶持李显复位的朝廷大臣。他们甚至想夺取太子李重俊的唐朝储君之位,韦皇后及其女儿安乐公主想做武则天第二,而李显却对此不闻不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重俊为了稳固自己的权位,联合兵部尚书魏元忠、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咤忠义等人,矫诏以左右羽林兵及千骑三百余人发动了景龙政变。

景龙政变初期叛军行动迅速,一路上势如破竹,将韦后和武三思的人马杀得鸡犬不留。根据史料记载,李重俊的军队先斩杀了武三思和武崇,及其党羽十余人,然后又令左金吾大将军成王千里分兵把守宫城所有城门,从肃章门攻入皇宫。李显大惊,带着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人一起躲到玄武门的城楼上,并调右羽林将军刘仁景率领羽林飞骑一百多人护卫。李重俊和李多祚率领军队到玄武门找李显要人,李显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此时作为宫闱令的杨思勖站了出来,率领皇宫卫队迎击李多祚的军队。

这一战是杨思勖的成名之战,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有膂力的名声。他率领军队向李多祚的女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发起了冲锋,一个回合便将野呼利斩首。因为野呼利是叛军的前锋总管,又以能征惯战出名,结果被杨思勖这个籍籍无名的太监秒杀了,使得李多祚麾下士卒胆气尽丧,顿时濒临崩溃。李显趁机在玄武门的城楼上喊话劝降,向叛军将领们许诺荣华富贵。于是叛军部将临阵倒戈,将李多祚、李承况、独狐之、沙吒忠义等斩首后投降,其他地方的叛军听说后不战而溃。于是这场由皇太子李重俊发起的叛乱,在杨思勖的反冲锋后草草收场了。

叛乱平息后,李显将杨思勖被越级提拔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内常侍。此后李显将杨思勖倚为心腹,杨思勖善战的名声也在长安城中响起。后来韦皇后乘着李显病重将其毒杀,册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临朝称制把持朝政。面对这种乱局,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起兵反对,双方再次发生激战。因为李显之死,杨思勖对韦后及其党羽非常不满,就倒向了李隆基的阵营。他带领皇宫卫队攻击韦后及其党羽,帮助李隆基平定了乱局,因功被升为右监门卫将军。此后杨思勖彻底成为李隆基的心腹,在李隆基即位后还被特赐为弘农杨氏之后。

如果说参与平定开元之前的政治动乱是杨思勖崛起的开始,那么他率军平定安南蛮族首领梅叔鸾叛乱便奠定了他开元第一名将的地位。当时安南蛮族首领梅叔鸾发动叛乱,聚集了三十二州的兵马,外结林邑、真腊、金邻等国,占据海南,拥兵四十余万人,自称“黑帝”,围攻各州郡县,攻陷安南府。

安南虽然远离长安,但这也是唐朝在南国的重要领土,唐玄宗李隆基让杨思勖率领十万大军南下平叛。杨思勖和安南都护府大都护光楚客一起,沿着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的故道出兵,由合浦沿海而进,攻入安南。面对杨思勖的十万唐军,梅叔鸾的数十万安南军一触即溃,毫无抵抗之力,数月之内便被平定。

此后杨思勖声名鹊起,在名将如云的盛唐开元时代成为了最亮的一颗将星。他先平定五溪蛮首领覃行章叛乱,斩杀叛军三万余人,被唐玄宗李隆基升为辅国大将军。然后他又护卫李隆基泰山封禅,因为护驾功绩被加骠骑大将军,被封为虢国公。此时杨思勖已经是唐朝风头最劲的太监,俸禄和仆人供给都享受二品官员待遇,这是绝无仅有的。按照唐朝制度,宦官品级不得超过三品,李隆基让杨思勖越级享受待遇,可见对其的重视。在李隆基亲信的宦官队伍中,杨思勖地位堪称第一,还在大名鼎鼎的高力士之上。

杨思勖的军事生涯基本上在平定各方叛乱中度过,所获战功无数,也以手段残忍著称。在平定邕州封陵峒少数民族首领梁大海叛乱时,他俘虏梁大海军队三千余人,却斩杀了两万余人,对其余党斩尽杀绝,结果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在平定岭南少数民族首领陈行范、冯璘、何游鲁的联合叛乱时,他不但将匪首斩首示众,而且斩杀了超过六万的少数民族军队,缴获马匹、金、银、玉石不计其数。他的这种残暴手段使其凶名卓著,据说他喜欢对俘虏进行剥皮处罚,非常的残暴,敌我两军士兵都对其很畏惧。

除了在军事生涯中拥有辉煌的战绩外,杨思勖在军队管理方面也以严厉残酷著称。他性情刚烈,治军威严,部下偏裨将领汇报军事时,对他都不敢仰视,所以用兵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无敌。对于任何翻了错误的将士,在杨思勖面前都会遭到严酷的惩处,即便是再高的地位也无法逃避。史书上记载了杨思勖处置内给事牛仙童的事情,显露出他心狠手辣的一面。牛仙童是杨思勖的同僚,也是李隆基宠信的宦官之一。牛仙童出使幽州时收受了幽州刺史张守珪的贿赂,这个事情被人密报给了李隆基,李隆基便让杨思勖处置。

杨思勖竟然将牛仙童绑起来,生挖其心,砍去手足,割其肉而生吞。他的这种表现彻底震撼了所有的太监,让李隆基的太监团队再也不敢在外私下收受贿赂。要知道在此之前这些太监可是很嚣张的,因为受到李隆基的重用,在外监军的权力都超过了节度使。他们在军中收受贿赂以千万钱计算,购买各种珍禽异兽花费无数。而且他们还在京城长安买田置地,修建园林豪宅,日子非常的豪奢。杨思勖作为宦官首领,丝毫不念旧情,吓得这些监军太监们噤若寒蝉。这种风气为之整肃,直到杨思勖去世,高力士接管,这才又卷土重来。

从地位和功绩看,杨思勖不仅在唐朝的宦官里面数第一,即便是放在上下五千的中华历史上也是出类拔萃的,称之为最强太监一点都不为过。但他的功绩和成就却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也是其他朝代的太监无法模仿的。进入开元盛世后,唐玄宗李隆基开始猜忌朝廷中的大臣,于是组建了以太监为核心的内朝执政团队。他通过太监监督朝廷百官和勋贵家族,以此来达到权力制衡的目的。杨思勖的崛起便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因为他在带兵作战上杰出的能力,成为了唯一可以制衡各方藩镇节度使的特殊领军将领。

李隆基选用宦官群体制衡大臣和勋贵,其实是仿照东汉中期皇帝的做法,这种做法能够让皇权高度的掌握在自己手里,当然也会出现宦官专权的弊端。以李隆基的个人能力,控制住这些宦官是没问题的,但换个懦弱的皇帝,恐怕就容易出现被宦官架空的状态。李隆基对此知之甚详,但也选择了这种高风险的做法,这是因为开元盛世时期原本对立的新旧士族官僚出现了合流的情况。尤其是立太子后,这些官僚高度集中在太子身边,这让李隆基对权力感到危机。因此他一面扶持以武惠妃为首的武氏残余,一面组建了宦官群体。

唐朝的官宦执政起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经过一百多年的延续后,最终成为唐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而杨思勖和高力士都是唐玄宗时期宦官掌权的代表,他们的地位极高,权倾朝野,甚至能主导朝廷的政策走向。世人对高力士很了解,是因为他掌权的时间长,影响大,提拔了一大批奸臣,为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杨思勖则与高力士不同,他权势不下于高力士,却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震慑了蠢蠢欲动的各方藩镇和叛军,为开元盛世创建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如果没有他这跟擎天之柱在,安史之乱那种危机四伏的乱局恐怕会提前出现。

李隆基过于依赖杨思勖的负面影响也在天宝年间出现,这便是在杨思勖去世后,朝廷缺少制衡各方藩镇的领军大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隆基不得不提拔哥舒翰、安禄山等一大批外族将领来互相制衡,这便为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后来李隆基启用哥舒翰阻挡安禄山叛军,也是因为朝廷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不得不依靠这些外族将军们。如果杨思勖当时还在世,李隆基在军事上也不可能出现如此荒唐的决策,最终导致了潼关大溃败的发生。因此对于李隆基来说,成也杨思勖,败也杨思勖,真是因果使然啊。

0 阅读:8

惊心鸟

简介: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者,与大家分享不同的读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