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将爱子朱檀处以“髡刑”,儿媳判凌迟,这二人犯了什么错

早已命中注定 2025-02-21 11:09:59

【前言】

亲子之间的情感,那可是世间最为纯粹、真挚的。但是呢,当身为君主的父亲,需要公正地处置亲人所犯下的罪行时,大义和私情相互碰撞,这常常让人心里痛苦不堪。明太祖朱元璋给心爱的儿子朱檀判了“髡刑”,这恰恰是他内心痛苦的一个体现。父子情深厚,君臣关系也很复杂,而能成就伟大之人的,正是在这种人性的纠结中,做出那些让人左右为难的抉择。

【一、朱檀得天独厚,备受父皇宠爱】

1370 年 2 月 17 日,明都紫禁城里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朱元璋得知后,喜不自禁,赶忙快步走进郭宁妃的凤仪宫。只见那襁褓中的朱檀在妃子怀里咿咿呀呀,不停地叫嚷着。

“好小子,不愧是龙的后代啊!”朱元璋满心欢喜地接过朱檀,在他那粉嘟嘟的小脸蛋上亲了一下,“那便叫你檀吧,盼着你日后能好好地继承为父的志向,为百姓除去祸害!”

郭宁妃在一旁笑得格外甜蜜,言道:“这娃儿天生聪慧得很,日后定能成为英明且神武的君王。臣妾打心眼儿里祈愿儿臣身体康健,国家太平,百姓安乐!”

朱元璋对朱檀那可是宠爱有加,朱檀出生才两个月,朱元璋就把他封为鲁王了。要知道,在历史上,皇子一般得成年后才能被封王呢,可朱元璋却破了这个例,早早地就让朱檀当上了王,这足以表明他对这个儿子满心的喜爱和深切的期盼。

朱檀打小就显露出超乎常人的聪慧天资。五岁的时候,他便能把《三字经》给背下来,还认识好几百个汉字呢。每次朱元璋趁着空闲到文华殿检查诸位皇子的学业时,其他皇子们都拘束地低着头念着课文。可只有朱檀敢扑到父皇的怀里撒着娇,嘴里还不停地说着:“爹爹,儿子可太想您啦!”

朱元璋满脸笑意地摸摸他的脑袋说道:“乖儿子,你得用心读书,等长大了好为国家出力哟!”朱檀听了,点了点头,接着又紧紧抱住父皇的腿不肯放开。朱元璋哪能受得住这般撒娇呀,只好把他抱起来转圈,逗得朱檀开心地直乐呵。

朱元璋的老师宋濂瞅见这情形,禁不住感叹道:“陛下对十皇子那可是格外宠爱啊,这得是祖宗们积攒下的恩德带来的福分哟!”

朱元璋满心欢喜地逗着朱檀,朱檀也高兴地享受着父皇的疼爱。这父子俩嘻嘻哈哈,好不欢乐。朱元璋成天忙着一统天下,平常很少有时间陪儿子,这回父子俩难得聚在一块儿,那肯定得好好珍惜这相聚的时光。

“爹,您瞧瞧我背了多少字,足有一百来个呢!”朱檀捧着书本,兴高采烈地向朱元璋展示他的识字本。

“真乖哟,不愧是爹爹的好儿子!”朱元璋轻声夸赞道。

“爹,您能不能教儿子认字呀?”朱檀睁着那亮闪闪的大眼睛看着朱元璋,一脸的期盼。

“好嘞!爹这就教你。来,瞧瞧这个字是啥?”朱元璋指着“人”字发问。

“人!”朱檀兴奋地喊了出来。

“不错,那这个呢?”朱元璋接着指向“马”字。

“马!”朱檀回应说。

朱元璋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导着,朱檀则认认真真地学着认字,这爷俩你一句我一句,有问有答,那氛围别提多欢乐了。

“爹爹是最棒的!”朱檀兴高采烈地说道。朱元璋着实内心宽慰。他觉得,自己这宝贝儿子聪慧非凡,日后定然能够成为一位圣明之君。为了护佑儿子平安顺遂、身体康健,他专门请来了齐天大圣为朱檀增添寿数,期望他鸿运当头、前途光明。

【二、外任藩王,误入歧途沉迷享乐】

光阴似箭,一晃眼朱檀就到了十五岁。1385 年,朱元璋把汤和的女儿指给朱檀当王妃,还让朱檀去兖州府当鲁王。

“爹,儿舍不得您呐!”在送行的前一天,朱檀紧紧地拥抱着朱元璋,满心不舍。

“好小子,你如今已然长大,该到外面去闯荡一番了。爹相信你肯定能让鲁国变得富足安宁!”朱元璋充满爱意地摸着朱檀的脑袋,看着他远去。

新官上任的朱檀,成天沉浸在新婚的欢乐里,压根儿不想打理政事。他和汤氏守在王府中,整天就知道喝酒寻欢,连朝廷政事都抛到了脑后,随便什么小人来进言他都听。

有奸臣给朱檀灌输长生不老这种荒谬的想法,一本正经地提议他服用仙丹。朱檀对这些说法深信不疑,派人到处去寻找所谓的“神仙”。

这些所谓的“神仙”大多是府里的仆人乔装改扮的,他们对仙道那可是一窍不通,就只能胡乱编造一些药物来糊弄事儿。朱檀却对这深信不疑,一天又一天地吃着这些玩意儿,慢慢地还吃上瘾了。

瞅见这情形,汤氏满心忧虑地向身边人问道:“王爷这是咋回事呀?咋整天稀里糊涂的呢?”

“夫人您先别着急,容臣再去请几位本领高强的人过来瞧瞧。”

其实啊,那些个号称高人的家伙,不过是府里的冒牌货罢了。为了忽悠汤氏,他们想出了一个损招:“得弄来九十九个童男子的性命,跟药材一块儿煎了,再拿给王爷吃下去,这样王爷就能清醒过来了。”

朱檀成天恍恍惚惚的,对外面的事儿一点儿都没反应。汤氏那叫一个着急啊,到处去找能治病的高手,可到头来啥也没找到。

有一天,汤氏走到了后花园,就瞧见朱檀迷迷糊糊的,嘴里不知道在嘟囔些啥。

“夫君啊,瞧你这样子,我这心里头可难受啦!究竟得找啥样的高人才能把你给治好哟?”汤氏满心无奈,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

“汤氏,你先回去歇着吧,我想自己待会儿。”朱檀有些慌乱地说道。

“那可不行,我咋着都得给你找个能治好你的人!哪怕是跑到天涯海角,我也得把能救你的神医给找着!”汤氏抽噎着说道。

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瘦,汤氏心里越发地着急。最后,她寻到了一个自称是高人的道士。

“您能把我夫君的病治好吗?”汤氏满心焦急地问道。

“夫人您呐,放宽心!我姓陈,道号通天老人,整治这种病症,我可是有着多年经验的。您只要按照我开的方子去炼制丹药,您家王爷肯定能够完好如初。”那道士神神道道地讲着。

【三、命人杀童炼丹,后遭父皇髡刑】

汤氏竟然听信了那荒诞不经的提议,赶忙派人到良善人家去抓童男。王府的侍卫们为了达成这个目的,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肆意强抢掠夺。就这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有近百名儿童莫名其妙地不见了踪影。

村民张三家的娃也遭了这事儿,他伤心到了极点,跪在县衙门口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喊道:“我家那才七岁的小子,就这么被王府的家丁给抓走了!恳请县官大人您给做主,得给孩子一个说法呀!”

县官详细询问一番后,弄清楚了这次失踪的儿童竟是被王府给劫持走了。于是,他赶忙派人向朝廷汇报这个情况,恳请皇上定夺此事。

过了几天,皇帝的诏书传到了兖州府,责令州官联合各县的官员赶紧把这个案子彻底查清,对凶手严加惩处。

没过多会儿,真相就水落石出了——竟是鲁王朱檀和王妃汤氏指使他人残杀了一百多个童男,想要用他们的性命去炼制能让人长生不老的药。

这会儿,朱元璋已然知晓了实情,他沉默了一小会儿,接着恼怒地言道:“我那儿子怎会做出如此残忍又荒诞之事!朕贵为天子,定要公正执法,断不能包庇自家亲属!”

这下子,朱元璋亲自领着禁军赶赴兖州,把朱檀和汤氏给押解回京城,准备让他们接受惩处。

大伙都跑到官府去告状,这桩惊爆的秘事很快就被朱元璋知晓了。朱元璋又气又怒,亲自领着禁军赶赴兖州,把朱檀给绑回了京城。

“儿啊,你咋能做出这般荒唐的事儿呢?!”朱元璋满心悲楚地说道。

“父皇您别生气,是儿臣的错,儿臣听信了奸人的坏话,这才走了歪路。”朱檀跪在地上请罪道。

朱元璋连连叹气,为了安抚平民的愤怒情绪,只好下令对朱檀施以髡刑,把他的头发全部剃光。而朱檀的王妃汤氏,则被处以凌迟之刑,丢掉了性命。

“儿子啊,这么做虽说有些残忍,可这是为了让你懂得敬畏生命,离那些奸邪之人远点儿。你得把自己的罪过赎清了,就从当下开始好好反思自己!”

朱元璋瞅着跪在那儿脑袋上流着血的朱檀,心里跟刀绞似的。他心里明白,这惩处对朱檀来讲是何等残酷,然而他着实没有别的办法。

“儿子啊,你得记着,生命是靠活动来维持的,死亡则是因为停止了活动。咱们得珍视每一个生命,就算是小小的蝼蚁,也不能小瞧了。你身为国家的顶梁柱,就更应该把事情看得清清楚楚,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这样才能成为一代贤明的君主。”

“儿子晓得错啦!往后啊,儿子肯定会把父皇的教导牢牢记住,再也不会去贪求那些荒唐事儿了,会全心全意地为国家和百姓做事。”朱檀哭得稀里哗啦的。

朱元璋神色沉重地点了点头,心里头思绪万千。身为父亲,他着实不舍得让儿子遭罪;可身为皇帝,他又得秉持公道依法办事。这对父子彼此难以割舍,此乃人之本性啊。

【四、英年早逝,父皇大义灭亲令后人唏嘘】

挨了刑罚之后,朱檀就很少出门了,成天到晚都在琢磨自己犯下的错。然而,由于长时间服用金石之类的药物,他的身体越来越差,最后因为药物的影响,年仅 20 岁就去世了。

朱元璋心爱的儿子离世,这让他悲痛万分,但他并不后悔自己所做的决定。他深知,自己不仅是一位父亲,更是要心怀天下百姓的君主。

“我这辈子啊,就想着把那些豪强给赶走,好把老百姓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就算是自己的亲人,那也不能因为私人感情就任由他们去干那些伤天害理的事儿。”朱元璋站在朱檀墓前,满是感慨地说道。

后人对这事讨论个不停,好多人觉得身为君王的朱元璋,得公正执法,不能因私人感情而有所偏向。一时间,“大义灭亲”的这种说法到处都在传。这也成了朱元璋这辈子最让人感慨不已的一段过往。

“哎呀,夫君呐,你咋就走得这么早哟,把我一个人扔在这世上遭罪!”汤氏在牢房里扯着嗓子哭嚎着。

“要是王爷知晓了这事儿,怕是也会心里不好受吧。”朱元璋的宠臣吴言道。

“陛下因国家大义,做出这般痛失爱子的决定,着实令人敬仰啊!”大学士李东阳满是感慨地言道。

朱元璋在朝会上一声不吭,满脸都是藏不住的哀伤。大臣们也都静静地低着头,没一个敢出声搅扰。

“夫君哟,你这一去就没了音信,只给我留下满心的悔恨和无尽的思念。想当年咱们小时候,还相互许下要相伴一生的诺言呢,哪承想这辈子到底是难以实现了。”在狱中,汤氏喃喃自语着,眼泪止不住地流,满心悲苦。

【结语】

朱元璋对朱檀那是宠爱得很,可也曾因犯糊涂做出了荒唐事儿。不过呢,他终归是明朝的开国皇帝,立国的根基在于秉持正义,断不能因为对儿女的私情而违背天道公理。

他宁愿割舍亲生骨肉,也要替百姓主持公道。这般大义灭亲的坚决态度,着实令人钦佩不已。身为儿子,朱檀确实理应受罚;可作为父亲,朱元璋心中又该是何等的不忍。这一对父子,着实是情意缠绵,难以割舍,此乃人之常情啊。

不过呢,要想成为一代明君,那得有超越凡俗的胸怀才行。大义和私情向来很难达到平衡,而朱元璋的抉择,让后人不禁心生诸多感慨!

0 阅读:6
早已命中注定

早已命中注定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