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做了汉奸?民族败类王凤鸣的叛逃始末

兜兜历史迷呀 2025-02-03 15:02:00
引言

1940年代,谁能想到,虽然没有如传说那般是长征勇士却也真的走完了万里征途的人,后来竟然变成了日军鹰犬,自己举起的屠刀向同胞了?

王凤鸣,这个名字承载了抗战成为最难以承受的背叛:湖西案件中的风头人物,却在遭到中央判罚之后叛逃投敌,尔后下落不明。

英雄与败类的界限,或许就在权力失控的一瞬间。

这帽子,真会砸死人!

1939年秋,湖西地区被浓重的肃反阴云笼罩。这片沃野百里的平原,南阳湖和独山湖的波光也仿佛暗淡了几分。

这里是连接华北与华中的要冲,自然成了日寇觊觎的重要目标。然而,敌人未动手,湖西内部却因一场匪夷所思的肃反运动,瞬间陷入混乱。

王凤鸣,这位自称“湖西的革命守护神”,在湖边地委召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反托大会。他指挥手下宣称:“扣子扣歪了、帽子戴斜了,就是托匪!”

如此荒唐的标准,将本来团结一心抗日的干部和群众推向恐惧深渊。地方干部常俊亭、李发等优秀骨干甚至被指为“托派”,一个个遭受酷刑逼供。

人心惶惶时,组织部长王须仁的表现更是“让人拍案叫绝”。他不仅绘声绘色地讲述托派如何伪装,还煞有介事地分析“托派的隐秘暗号”。

从微笑到脚步声,通通被解读成反革命行为。一时间,人人自危,怀疑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王凤鸣借势进一步扩大肃托范围,将地方革命组织悉数整顿,并开始抓捕大批所谓的“托匪”。在王凤鸣的领导下,鱼台县委书记史为功等人被逮捕,整个地委体系几近瘫痪。

王凤鸣不仅对基层干部痛下杀手,对部队领导层也毫不手软。担任鲁豫支队第四大队大队长的梁兴初因被污蔑“中了美人计”,竟被反绑四肢,用烧红的香火按在脸上以逼供。

这样的一位红军长征英雄,居然在湖西成了“托派的头目”。更让人揪心的是,年仅18岁的女党员张令仪,为保护部队机密,同样惨遭折磨。

王凤鸣等人的行为让湖西大地哀鸿遍野。农户们家门紧闭,乡亲们不再如往日般热情,而是避之唯恐不及。

湖边地委、鲁西南地委等组织在肃托风暴中几近解体,原本在抗日战斗中积累的群众基础被逐渐消磨。

一个地方的“王”,让抗日大局差点垮了

1940年10月,罗荣桓接到一封密信。这封信是被冤干部通过铁道游击队辗转送出的。信中言辞恳切:“肃反扩大化,滥杀无辜,请师部速派员制止!”

罗荣桓得知此事,立即决定亲赴湖西。他率领一支骑兵队连夜赶路,寒冬腊月穿越微山湖。当时,湖面已结了薄冰,马蹄踩上去发出刺耳的声响。

罗荣桓不顾湖风刺骨,心急如焚,只为挽救被冤枉的同志。得知罗荣桓要来,王凤鸣不敢怠慢,早早安排人员接应。

然而,他却发现,罗荣桓到达之后并没有直接到他们所在的地方,反而留宿在另外一个村庄。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说明他恐怕已经被列入到问题人员的名单里了。

不仅如此,王凤鸣得到通知去见罗荣桓的时候,发现那里的守卫非常严密,竟然在屋顶上架设了机枪。这一下子,是真的让王凤鸣知道什么叫害怕了。

一见面,罗荣桓就严厉质问王凤鸣:“为什么要对同志们如此残酷?抗战紧要关头,你的行为让根据地损失惨重!”

王凤鸣试图狡辩,称“肃反完全有证据”。罗荣桓当即拍案:“什么证据?是逼出来的假口供!你毁了我们数百名优秀干部!”王凤鸣哑口无言。

罗荣桓果断采取措施,下令释放所有被关押人员,并安排人员逐一核实案件。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等人共同参与调查,发现王凤鸣不仅滥杀无辜,还挪用大量物资充实个人小金库。

至于另一个参与的重要人员王须仁,则被立即送往鲁南接受审查。此后,115师宣布全面平反,所有冤案得以纠正。

经过调查发现,王须仁此人,竟然是混进来的敌人。早年,他还在上学的时候就曾经在当时颇有名气的报刊上发表过文章,内容不外乎是各种反共。

抗战开始后,他投身到了国民党中,不过韩复榘不久之后就被杀了。这之后,王须仁不知道是如何欺骗了鲁南那边的同志,进入到了八路队伍中来。

湖西的这桩惨案,王凤鸣是罪魁祸首之一,但也是王须仁率先炮制出来的。王须仁死于押送途中,传言是自杀而亡。

从八路英雄到汉奸头目

此事过后,在中央的介入下王凤鸣被开除党籍,然后要押送到延安。只是,没想到这件事情被王凤鸣给知道了,更加糟糕的是115师竟然没有在接到通知后立刻把人给看管住。

这就给了王凤鸣很大的逃脱机会,当天晚上他就趁着夜里离开了115师。此时,由于知道此事的人很少,也没什么人注意,他逃跑的过程很顺利。

王凤鸣跑到哪儿去了,他跑到和八路敌对打仗好些年的伪军那里去了,摇身一变成了人们所不耻的汉奸。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所以不敢用原名而是改为“杨步仁”。投靠伪军头目郝鹏举后,积极协助日寇蚕食根据地。

为了表现忠心,他组建了一支千人规模的别动队,专门破坏抗日根据地的交通线,甚至将枪口对准昔日的战友。

作为“熟悉八路军内部运作”的人,他成了日伪阵营里独一无二的“棋子”,给根据地带来了不小的损失。最嚣张的时候,他的那支队伍和115师师部相隔不过十公里。

他得意洋洋,自认为终于找到“新舞台”。他曾命人贴满伪政府的告示,宣称“杨步仁大队即将肃清残匪,建立新秩序”。

115师迅速展开反击,罗荣桓亲自指挥,连续端掉了16个据点。然而,王凤鸣却利用复杂的地形逃之夭夭,至今都不知道他最后到底落得了个什么样的结局。

有人说王凤鸣是长征途中大渡河畔的勇士,其实不是的,不过他倒的确走完了那万里征途。只是后来权欲膨胀走上歧途,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然而,湖西事件的阴影却久久挥之不去。党组织在日后通过不懈努力重建根据地,但那段血与火的教训,成为不可遗忘的历史。

0 阅读:20
兜兜历史迷呀

兜兜历史迷呀

识历史,学知识。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