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宫女是什么样的存在?别被电视剧给骗了,压根不会有魏璎珞

兜兜历史迷呀 2025-02-20 15:07:09

在《延禧攻略》中魏璎宁不明不白死后,她的妹妹魏璎珞入宫,想要为姐姐报仇。魏璎珞刚入宫便被分到了绣房,结果被锦绣欺负,一杯茶水直接淋湿了魏璎珞的棉被,魏璎珞并不惯着锦绣,直接一桶水倒了回去,并且直接告诉锦绣:“我天生脾气不好,不好惹,谁要是惹了我,我有的是办法对付她”。锦绣一时间被吓住了,不过并没有因此而与魏璎珞交好。

结果与方姑姑一起,还是处处刁难魏璎珞。

并且在看到魏璎珞腰身除了一圈、还恶心呕吐时,便怀疑魏璎珞四通已经怀孕,结果自食恶果,嬷嬷检查后发现魏璎珞还是处女之身,之所以腰身粗了是因为吃的多。

就这样魏璎珞入宫后除掉了第一个为难自己的敌人,紧接着魏璎珞查到了富察皇后的亲弟弟傅恒头上,怀疑是傅恒害死了自己的亲姐姐,便故意接近。

并且魏璎珞去了富察皇后的长春宫,成了皇后身边最得宠的大宫女,并且帮皇后一路打怪。

在魏璎珞查找真相的过程中,与傅恒互生情愫,并且查实姐姐的死压根跟傅恒没有关系;而是乾隆的亲弟弟弘昼所为,傅恒与皇后都想要让魏璎珞放下仇恨,因为他们都很清楚乾隆有多护着这位亲弟弟,若是魏璎珞执意要让弘昼为自己的姐姐负责的话,很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但魏璎珞并不服气,一心想要为姐姐报仇,便设计让弘昼的生母裕太妃“遭天谴”,一时间宫内流言四起。

魏璎珞也因此被罚去了辛者库,之后乾隆又将魏璎珞放回了长春宫,照顾残疾的皇后。

一直守护着那个教自己读书写字的皇后姐姐,皇后终于再次怀孕生下皇子永琮,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魏璎珞为了照顾病中的父亲需要离开宫一段时间,结果她离宫的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永琮夭折

皇后伤心欲绝

昔日皇后的忠仆尔晴雪上加霜,告诉皇后乾隆宠幸自己的事情

皇后没有了活下去的信念,便一跃从城楼上跳下去,结束了做皇后的日子,只做富察容音。

皇后死后,魏璎珞便去了圆明园当差,过着简单的日子。

只可惜昔日长春宫好姐妹明玉(明玉在皇后死后被安排去了钟粹宫伺候纯贵妃,因为明玉似乎察觉到了永琮的死因没有那么简单,结果被纯贵妃百般虐待)的出现,让魏璎珞决定回宫查找皇后与永琮真实的死因,因此而成为乾隆的魏贵人。魏璎珞为了获得与害死皇子永琮真实凶手纯贵妃相争的资格,想尽一切办法争宠,得到了乾隆的宠爱。

最终将纯贵妃除掉,之后在与继后那拉氏相斗的过程中,不仅继后那拉氏自行断发而被禁足,就连自己一直想要除掉的敌人(害死姐姐魏璎宁的凶手)和亲王弘昼,也因谋逆被乾隆下旨处死。

最终,那个一直守护魏璎珞的傅恒死在了缅甸;

而魏璎珞成为“母仪天下”的皇贵妃,接连为乾隆生下皇子皇女。

这部剧讲的就是一个包衣出身入宫为宫女的魏璎珞,如何一步一步成为皇上的妃嫔,并且最终“母仪天下”的过程。

那么,在真实的清朝历史上,可能会有魏璎珞这样的宫女吗?

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不可能!

这究竟是为何呢?

01

很多人对清朝的宫女有一个误会:这些宫女的出身都非常低微,所以才会入宫做宫女!

其实并非如此!

有些宫女的出身甚至比很多皇帝妃嫔的出身还要高,只是她们的出身决定了她们只能入宫做宫女。而且在清朝的后宫中,还曾出现出身高的宫女伺候出身低的妃嫔的情况,因为确实不妥,便进行了改变,出身高的宫女只能去伺候那些出身高的妃嫔。

那么这些宫女都是什么出身呢?

提到清朝,我们便会想到选秀二字。

其实在清朝“选秀”有两种方式:大选与小选!

大选是由户部负责,从顺治帝开始便是三年一次大选,有资格参加大选的都是出身于满蒙汉八旗的女子,年龄13-17岁之间;为的就是给皇帝选妃嫔,被选中的秀女入宫做妃嫔,根据出身来定最初的位份。那些没有被选中的秀女,则是从中挑选出一些资质不错、家境不错的指婚给宗室王公。

比如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便是在八旗选秀的时候,入后宫,因为出身比较低,还属于汉军旗,所以只能成为最低等的格格。

再比如顺治帝最宠爱的董鄂妃,其实一开始在选秀的时候指婚给了顺治的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为嫡福晋;后来在董鄂氏作为朝廷命妇入宫时,被顺治帝看中,二人互生情愫,董鄂氏在博穆博果尔去世后便入宫做了顺治帝的贤妃。不到半年时间,被升为皇贵妃。

小选则是由内务府负责,每年都会进行一次小选。这些参加内务府选秀的女子都是出身与包衣,不过出身于包衣并非意味着她们的出身就是最低的,因为这些有资格参加内务府选秀的都是上三旗的包衣(镶黄旗、正黄旗与正白旗),至于下五旗的包衣连入宫做宫女的资格都没有。

02

通过内务府选秀选中的这些秀女,入宫后基本上有三条路可走:

第一条路:成为皇上的妃嫔,这些一般都是家境很不错的秀女,家里会拿出一大笔钱给内务府的总管,而让自家的女儿得到推荐,成为妃嫔。哪怕是最低等的答应、常在,都可以。

第二条路:成为女官,这些成为女官的宫女一般也都是家境不错而且资质不错的。女官是所有宫女中地位最高的,当然女官也是分等级的,从正九品到正三品。

第三条路:便是安安稳稳做一个最普通的宫女,不过即便是最普通的宫女也区别非常大,大部分做的都是脏活累活,只有一小部分能分到一些轻快的活。

能够通过内务府的选秀成为妃嫔的而且生下皇帝的便有两位:

一位是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包衣出身,入宫后成为孝懿仁皇后(那时候还是贵妃,后来被封为皇贵妃,临死前被封为皇后)身边的宫女,得到孝懿仁皇后推荐后,得到康熙的宠幸。

乌雅氏不仅长得秀美,而且为人做事低调不争不抢,因此得到孝懿仁皇后与康熙的认可,在生下皇四子胤禛后终于母凭子贵被封为“德嫔”,之后接连生下五个皇子公主,被封为“德妃”。

康熙一朝乌雅氏最高的位份就是德妃,当然这跟她的出身有关系,不过不管乌雅氏出身如何,在儿子雍正继位后,都得以成为独一无二的太后。

另一位便是嘉庆帝的生母魏佳氏,也是包衣出身,而且魏佳氏还是一位有汉人血统的包衣。

入宫后在孝贤皇后富察氏的身边做宫女,得到孝贤皇后的推荐后,被乾隆宠幸,被封为贵人。之后一步一步做到了皇贵妃的位置上,正因为魏佳氏的出身,所以乾隆即便是再宠爱魏佳氏,也并未在她活着的时候将其封为皇后。

不过既然永琰是魏佳氏生的,即便是为了永琰能名正言顺继承皇位,也要将魏佳氏追封为皇后。如此以来,乾隆也算是勉勉强强圆了自己“立嫡”的愿望。

细心的人想必已经看出来了,不管是乌雅氏还是魏佳氏,能得以从包衣出身的宫女成为皇上的妃嫔,需要有一个推荐人才可以。这个推荐人可以是皇后、皇贵妃,也可以是内务府。

所以宫女入宫可以通过第一条路,贿赂内务府,被推荐为妃嫔;

也可以通过第二条路,成为皇后、皇贵妃身边的女官,得到她们的认可后,推荐给皇上。

只有第三条路想要成为成为妃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魏璎珞作为皇后富察容音身边的大宫女(也就是女官),可以由皇后推荐成为乾隆的妃嫔。至于在圆明园突然被封为贵人,不符合清朝的祖制。

至于《如懿传》中卫嬿婉在尽忠公公的帮助下突然成为乾隆的妃嫔,也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为何要这样说呢?

雍正朝的时候有一位非常特殊的宫女,雍正将她的名字直接写进了史料。

要知道在清朝,不管是皇后、皇贵妃等地位比较高的妃嫔,还是常在、答应等等级比较低的妃嫔,都是只留一个姓氏,比如雍正的妃嫔:

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

敦肃皇贵妃年氏

齐妃李氏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纯懿皇贵妃耿佳氏

....

至于她们的名讳并没有记载,也就是说我们从史料中是找不到的。

但是这位宫女却很特殊,雍正居然将她的全名写进了史料之中。

这位宫女便是《步步惊心》马尔泰.若曦的历史原型:马佳云惠,马佳云惠即便是得到雍正的宠幸以后也没有被封为妃嫔,哪怕是最低等的妃嫔都没有册封,至于原因我们便不得而知了。不过马佳云惠确实如若曦一般,一直在雍正的身边伺候,见雍正的时间比皇后都要多,这或许也是不被封为妃嫔的好处吧,毕竟封为妃嫔后只有被翻牌子后才能侍寝。

雍正九年,马佳云惠病逝,年仅25岁。

虽然马佳云惠一直到病逝都没有被封妃嫔,但能够让雍正将自己的全名载入史料,可见在雍正的心目当中,她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当然也很重要。

03

入宫以后的宫女时时刻刻都要紧守宫里的规矩,不仅一言一行要注意,就连睡觉吃饭出恭等事情都要严格按照宫里的规矩来,若有违背的话,轻者被训斥责罚,重者可能直接被处死。

首先就是你的仪表,入宫做宫女伺候的不是皇太后、皇上、皇后,就是妃嫔公主等,都是贵人,所以需要宫女们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仪表。不管是衣服、鞋子还是头发都要得体,每日都会有专门的人来检查宫女们的仪表,尤其是头发。

其次便是身上的味道,不能有任何的异味,比如鱼腥味、葱姜蒜的味道、韭菜等,只要是有让主子嫌弃的味道,便是失了规矩,所以这些有可能会让身上有味道的东西,都不可以吃。

另外就是宫女吃饭的时候,都会有专人看着,一天两顿饭,不能吃饱。

为的就是吃的太饱可能会打嗝,若是一个劲的打嗝怎么伺候主子呢?

另外就是担心吃得太饱会放屁或者是出恭,若是当着主子的面做这些事情的话,后果还是很严重的。

当然一天两顿饭不敢吃饱,宫女们必定会饿,所以一般晚上都会有夜宵。但是宫女们大多都不会去吃,因为晚上休息了就不允许再起来,为了防止晚上上厕所,只好什么都不吃,什么都不喝。

还有宫女们走路的姿势都是经过训练的,走路的时候不能四处看,见到主子要低着头,更不能直接抬起头来跟主子平视;可以说看这些宫女们走路,就跟行尸走肉一样。

不能在宫里嬉戏打闹,若是笑的话不能露齿,或者是笑出声音来。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察言观色,知道主子们的喜好、在想什么,在跟主子说话的时候要轻声细语不能叽叽喳喳的,更不允许直呼主子的名讳。

至于魏璎珞与明玉打闹、嬉笑,与皇后开玩笑在清朝的后宫中都是不允许的事情。

宫女们每天早上寅时(凌晨三点到五点)便要起床,开始忙碌的一天。可以这样说宫女们在宫里“就像是一个陀螺一样”,每天不停地转,等到什么时候不转了,便是要出宫的日子了。

在雍正帝之前,宫女到了30岁才可以出宫;到了雍正朝时,雍正便改成了25岁。

等到了一定年龄后,宫女便可以出宫自行婚嫁。

但实际上,这些出宫的宫女并不好嫁人,也可以说大多无人敢娶,这究竟又是为何呢?

04

宫女们在宫里不仅每天像一个陀螺一样忙忙碌碌,而且还总是吃不饱饭,所以时间久了便会患上一种病——血郁症,而且大部分的宫女都会得。若是得了这个病的话,便很难再怀孕。

要知道在那时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能生儿育女,又有几人敢娶呢?

不过这仅仅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在宫里见惯了达官贵人、见惯了大场面的宫女,并不心甘情愿随便找一个老实人嫁人,还在幻想着能嫁到一个大户人家或者达官贵人的家中。

当然做正妻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毕竟清朝女子一般出嫁的年龄是13-17岁,宫女25岁才出宫,已经成了大龄剩女,怎么可能会成为正妻呢?

那么便只能是去做小妾,但并非谁都可以进入这些达官贵人家中的,需要长得标致而且资质很不错的才有可能被看中。至于那些长相一般、资质一般的,只能是去做婢女。

除此之外,宫女若是幸运的话,还有可能被赏赐给一些朝廷大臣做侍妾。比如李鸿章,慈禧便赏赐了李鸿章五个宫女做侍妾。

另外还有一些并不幸运的宫女,出宫以后沦落风尘,或者是看破红尘出家为尼。

能够踏踏实实地找一个老实人嫁了的,确实很少。

当然这些出宫的宫女若是能出身在一个好的家庭中的话,家里不索取的话,是可以靠着自己在宫里做宫女所赚的月例银子与遣散费,自己养活自己,过后半辈子的。

在宫里做宫女,即便是最低等的宫女每月的月银也有一两,一年就是12两银子。一两银子差不多能兑换1000-1200文钱,在清朝时期的长工一年才赚2000多文钱,而最低等的宫女都是长工的六倍左右。

至于那些高级一些的宫女月例银子便会更多,再加上主子们逢年过节的赏赐,自然还要多。

另外宫女们到了出宫年龄的时候,还会有遣散费,遣散费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内务府根据宫女在宫里的年限给的,15年以上30两,10年以上20两,10年以下10两银子;另一部分便是宫女服侍的主子给的,其实主子给的这部分是要比内务府要高的,而且要高很多,至于具体多少要根据宫女服服侍主子的等级与地位。

所以说宫女在离宫的时候,也算的是上一个小富婆。

结语

不管是被赏赐给大臣,还是出宫后嫁给了达官贵人做小妾,还是找一个老实人嫁了,确实有不少宫女嫁人成功的。当然明媒正娶,跟浣碧一样成为嫁给果郡王为侧福晋是基本上不太可能的事情。

不过宫女并非我们认知的出身很低,其实有很多宫女的出身都很不错,是宦官家的大家闺秀。只是因为她们出身于包衣世家,才会按照大清的规矩参加内务府选秀。

当然包衣出身与满勋贵族出身还是天差地别的,所以一般包衣出身能够有幸成为皇上妃嫔的,其顶点基本上都是提前限定好的。比如康熙的荣妃马佳氏,包衣出身,即便是先后生下六个皇子公主,康熙一朝最高的位份就是妃位。

而出身于钮祜禄氏家族的温僖贵妃,刚入宫便被封妃。

很快便又被封为贵妃,这边是出身的差距。

当然这些包衣出身能够成为皇上妃嫔的,已经比那些只能做宫女的要强多了,毕竟是主子。

0 阅读:4
兜兜历史迷呀

兜兜历史迷呀

识历史,学知识。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