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这事当年可是闹得沸沸扬扬的。
这张照片拍的是林彪,是江青给照的。这是一张林彪没戴帽子的半身照,照片名叫《勤奋不懈》。要是想知道这张照片背后的那些事儿,咱们得先聊聊江青的拍照技术咋样。
说起来,江青接触摄影,最早是受吴印咸的影响。1938年9月份,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在延安挂牌成立,吴印咸是那里的技术和摄影头头儿。那时候条件真是挺苦的,但吴印咸还是带着同事们办了好几期摄影培训班,江青也参加了他的课。
石少华分享摄影窍门时,江青总是在一旁聚精会神地听着。杜修贤,大家都叫他“红墙里的镜头大师”,他给毛主席、周总理等人都拍过照,也时常翻阅江青拍下的影像。在杜修贤眼里,江青的摄影作品布局别致,很对大家的胃口,这种设计让照片意义更深了一层。
举个例子,2013年11月16号,在北京有个拍卖会,有一张江青1961年在庐山拍的照片,本来估价才1万块,但结果拍到了34万。这张照片相当有名,叫做《庐山仙人洞》。江青当年照了这张照片后,毛主席还特意为她写了一首诗,题目叫做《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黄昏时分望松树,云彩翻滚它不慌。自然造就一仙洞,美景尽在陡峭山。
要说江青对摄影有多上心,我给你说俩事儿,你立马就懂了。1972年夏天,有个美国纽约州宾翰顿大学的副教授,叫洛克珊·维特克夫人,她来我们国家访问。江青跟她聊了老长时间,还特别少见地跟她分享了自己玩摄影的那些事儿。
江青讲道:“这几年我照了大概一万张照片,已经扔掉了三四千张,还有好多得处理掉。我对拍照这块儿挺在行的,勉强能算半个行家。我平时也会发些作品,不过都不是用自己的真名,不然又得惹麻烦。他们还想给我办个摄影展,我可不打算要。”
另外有件事情,1973年9月份的时候,毛主席会见了法国总统蓬皮杜。那时候,江青把北京所有的新闻记者都叫到了钓鱼台,目的是要审查新闻纪录片。江青把这4分钟的样片看了一遍,结果非常不满意。她直接对在场的摄影师们说:“你们拍新闻纪录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拍来拍去都是老一套……不学学别人的长处可不行啊。你们有没有看过外国的纪录片呢?”
讲完后,江青吩咐工作人员放起了英国的一部旅游录像《花园》。她一边看一边点评道:“人家那变化真多,色彩用得讲究,镜头推、拉、移、摇,看着多有活力。再看看你们,见的世面少,技术也不全面。拍出来的东西,就显得呆板没生气!”
江青分享了自己的拍照经验,她讲道:“北京的春天和秋天,颜色特别多。在景山那儿,能拍好多照片。得大胆尝试逆光和辅助光,还得有耐心等。我拍照就是等,等水珠、等蜜蜂、等蝴蝶......有时候,就是那些小细节,能让照片一下子生动起来。”
从对摄影有好感,到渐渐爱上摄影,再到后来用摄影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从1970年起,江青的摄影佳作经常出现在《人民画报》和《解放军画报》这些杂志上。在这个时期,江青打算给林彪拍一张照。
1971年6月8号那天下午,叶群拎着一堆从北京文物管理处搞来的宝贝,跑到了钓鱼台10号楼,给江青展示。江青呢,也不含糊,从自己那儿掏出一沓刚照的相片,给叶群瞧。俩人在那儿你夸我一句,我赞你一声,好不热闹。叶群刚夸完江青照片照得真棒,江青立马就换了个话题。
江青吩咐道:“你回去后,帮我跟林副主席问个好。要是明天林副主席身体棒,精神足,就请他过来一趟,我想给他拍张照留念。”叶群一听,乐呵呵地回应:“那我就先代林彪同志谢谢江青你了。林彪同志要是知道你想给他拍照,肯定乐开花。要是没啥特别的事儿,我肯定劝他来这儿拍照。”
江青一听,心里头那个高兴啊,立马就应声道:“行嘞,我热烈欢迎林副主席来咱这儿留影。”叶群刚出门没多久,江青就赶紧把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叫到一起,开始忙活起准备工作。为了拍照方便,她早就在钓鱼岛的10号楼和17号楼各弄了一间摄影室,还特意买了台最顶尖的照相机回来。
6月9号下午那会儿,林彪和叶群按照约定,到了钓鱼台的10号楼。江青的秘书杨银禄一瞅见他们来了,赶紧就去跟江青说了。江青一听,手里的文件都不看了,立马快步走到客厅,跟林彪握了握手,两人还聊了聊最近咋样。
江青乐呵呵地讲:“林副主席,能到您这儿来,真是荣幸啊。瞧您这身子骨儿,硬朗得很,我打心底里高兴。”这时,叶群在一旁插话:“其实今天林彪同志就是特地来找江青同志拍张照的,没啥别的事儿。看你们俩一见如故,乐呵成这样,我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一般来说,要拍照前都得捣鼓捣鼓自己,比如挑件合适的衣服啥的。林彪这次特意来拍照,可他连胡子都没剃,这确实挺让人纳闷的。可能瞅见江青一脸迷惑,林彪就乐呵着说:“甭剃了。年纪大了,不用太在意,留点胡子也没啥。懒得刮了。”
叶群感觉这样不太妥当,就劝他说:“你是党的副主席,也是解放军的副统帅,拍照得有领导的风范。”江青和叶群一直劝,林彪最后只好答应了。给林彪刮胡子的是他的警卫员李文普。
杨银禄回忆道:“在给林彪刮胡子那会儿,他坐在把椅上。因为没用水,所以刀片在脸上划过时,那声音响得很。他既没喊疼,脸上也没啥表情。我心想,林彪这人,还真是让人猜不透。”等林彪的胡子刮好,脸也洗干净后,我们这帮人又到了17号楼。
走进照相室,江青招呼林彪坐下,自己则拿起了照相机。林彪按照江青的指示,规规矩矩地坐着,一声不吭,就等着江青拍照。正当江青要摁快门时,她跟林彪说:“林副主席,帽子摘了吧。我给你拍张没帽子的照片,我这光是从侧面逆着打的,你帽檐挡着脸和眼睛的光了。”
林彪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神情让人捉摸不透。那时候,他的头发已经快掉光了,而且特别怕风,所以每次外出都会戴上帽子。可这回江青却让他把帽子摘掉,林彪心里头有些不乐意。但转念一想,到别人家做客就得听主人的,于是他就勉强同意了。摘下帽子后,他顺手就递给了旁边的警卫。
当江青正要第二次按下相机快门拍照时,她心里突然觉得直接拍有点不妥。她便对林副主席说:“您最好还是拿本《毛泽东选集》,两手捧着,就像真的在专心看书一样,毕竟您学习毛主席著作总是那么用心。”叶群一听,也觉得江青这主意不错,她笑着附和道:“江青同志考虑得真周全细致啊。”
江青吩咐秘书杨银禄,赶紧回10楼房间把她的《毛泽东选集》带过来。杨银禄一听,立马跑回房间,把自己收藏的那套四卷合在一起的《毛泽东选集》拿了出来,然后递给了林彪。林彪呢,就按照江青的指示,再次调整好了姿势。
当江青按下相机按钮,林彪的一帧影像就被定格了。照完照片,林彪和叶群正准备走人,江青又叫住他们,说希望林彪第二天能再来钓鱼台,和这儿的工作人员还有警卫战士一起照个相,林彪点头答应了。到了6月10号下午,林彪和叶群真的又回到了钓鱼台17号楼,跟大家一块儿拍了合照。
照片印好后,接下来就得准备发表了。江青把叶群他们叫到一起,商量怎么发表。会上,有个人恭维道:“江青同志拍照技术真厉害,简直比专业摄影师还牛。”
有人讲:“江青同志这张照片真是抓拍到位,把林副主席那股子拼命钻研毛主席著作的劲儿,透过镜头展现得淋漓尽致,给全国老百姓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劲头添了把火。我觉得,给这张照片起名叫《勤奋钻研》挺合适。”
江青他们听了以后,都觉得《孜孜不倦》这个名字挺棒的,全票通过。后来林彪瞧见照片登出来了,还专门嘱咐叶群给江青的秘书打了个电话,说是要道谢。叶群电话里说的意思就是:
一、江青拍的那张照片真心不错,既具有艺术美感,又承载着重要的政治意义。二、这张照片一旦发表,肯定会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影响深远。毕竟,直观的形象教育往往比文字更有说服力。三、林彪同志对这张照片爱不释手,他由衷地感激江青同志的付出,同时也热烈期盼这张照片能公开面世。
江青瞧完电话记录,马上给叶群回了电话,表达谢意道:“真心感谢林副主席的鼓舞。摄影这玩意儿是一回事,关键还是林副主席本身气质好,还是学习毛主席思想最出色、最到位的榜样。林副主席可得注意身体啊。要是您喜欢拍照,我随时乐意再给您多拍几张。”
真没想到,才短短三个月时间,林彪就出事了。那是在1971年9月13日一大早,林彪和叶群他们慌忙坐上了256号三叉戟飞机逃跑。结果,飞机在蒙古国的肯特省温都尔汗依德尔莫格县,一个叫做苏布拉嘎盆地贝尔赫矿区南边大约10公里的地方掉下来了,机上9个人全没了。
林彪过世后,江青对之前给他拍照的事儿,就再也没提起过。但她摄影的瘾头可没减,后来还是拍了好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