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当家长的,肯定都听过孩子委屈巴巴地跑过来跟咱说:“妈妈,他们不和我玩。”这时候咋回复,可有大讲究!今天我就来给大伙唠唠那些常见的“坑”回复,还有正确的打开方式。
先说说那些让人“踩雷”的回答哈。
-有的家长一听,直接来一句:“他们不和你玩,你也别和他们玩了!”这话听起来挺解气,可实际上完全忽视了孩子的社交和情感需求啊!孩子正盼着融入集体呢,这么一说,孩子以后很难建立起包容、合作的社交关系,格局也会变得越来越小,这不就把孩子的社交路给堵窄了嘛!
-还有的家长说:“你可以跟其他小朋友玩,朋友又不只有他们几个!”这话虽然出发点是好的,想让孩子转移注意力,可并没有帮孩子搞明白为啥被拒绝呀。孩子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咋解决,问题依旧摆在那,治标不治本呐!
-“别担心,一会儿他们就跟你玩了!”说这话的家长,可能是想安慰孩子,可这会让孩子忍不住自我怀疑:是不是我哪里不好,他们才不跟我玩,等会儿才愿意搭理我?时间长了,孩子的自卑情绪可能就被“唤醒”了,自信心也跟着大打折扣,这可太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啦!
-“是不是你做错什么了?他们才不和你玩。”这话一出口,孩子心里估计就开始自我否定了,觉得自己浑身都是毛病,在小伙伴中间都找不到归属感,本来就够难过的了,这么一说,简直就是往孩子伤口上撒盐,雪上加霜啊!
-“你合群一点,他们玩啥你玩啥。”这建议听起来好像挺靠谱,可孩子照做的话,就会不停地去讨好同伴,一味地迎合别人,一次又一次地忽略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感受,这哪行啊,孩子得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呀!
那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啥样的呢?咱接着唠。
-咱可以温柔地跟孩子说:“宝贝,不是每个人都能玩到一块儿的,就像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要是遇到兴趣不一样,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也可以大大方方地拒绝。”这样能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保护好他们独一无二的个性,多酷啊!
-“你要不要跟他们分享你的想法,或者拿出你的玩具,看看他们愿不愿意一起玩?”这么说,就是在教孩子通过分享和合作来打开社交的大门,让孩子学会主动出击,结交新朋友。
-“那可太可惜啦!他们错过了你这么棒的朋友。咱们先去找愿意跟咱们玩的小伙伴,让他们自己冷静冷静。”这话能鼓励孩子自我肯定,自信心“噌噌”往上涨,孩子会觉得自己超有魅力,不跟我玩是他们的损失!
-“被拒绝的滋味肯定不好受,不过这也是成长路上的一道坎儿。咱一起来感受感受这种难受,然后想想办法把心情平复下来。”这么引导孩子,能帮他们提高逆商,以后遇到啥挫折都不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跟着变强。
-咱还可以告诉孩子:“宝贝,咱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有时候不被喜欢可能连原因都没有,这种没理由的事儿,咱就别往心里去啦,放宽心。生活就得有点松弛感,不纠结、不内耗,开开心心享受每一天!”
家人们,孩子的成长路上,每一次沟通都很关键。咱掌握了这些正确的回复方式,就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