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1 - 3 岁这个阶段,那简直就是一部“小探险家奇遇记”!这个时候的宝宝们,对啥都好奇得很,就像一个个充满电量的小马达,这儿摸摸,那儿看看,一心想把整个世界都研究个透。可好多家长呢,老是不自觉地把“不要”“不可以”挂在嘴边。你想想,孩子正兴致勃勃地探索世界呢,这边一个“不要”,那边一个“不可以”,就好比给孩子的探索之路设置了一堆路障,这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呀!时间长了,孩子的探索欲说不定就被打压得偃旗息鼓了,心里得多憋屈,多扫兴啊!那咱该咋做,才能给孩子的探索之旅一路绿灯呢?咱可以用积极的语言替换那些消极的命令。这就好比给孩子的指令来了个“华丽变身”。举个例子,孩子在屋里跑得欢,你别直接喊“不要跑”,你可以试试说“咱们慢慢走,就像小乌龟一样稳稳的”。这样一来,既提醒了宝宝要注意安全,又像是在玩游戏,宝宝心里肯定美滋滋的,说不定还会模仿起小乌龟来。还有孩子拿着玩具乱扔,别生硬地来一句“不要扔”,可以温柔地告诉他“我们要轻拿轻放,玩具也会疼哦”。这种充满童趣的表达方式,让宝宝觉得玩具也有生命,需要被爱护,比单纯的禁止要有意义多了,还能培养宝宝的同理心呢。这种表达方式,就像给指令裹了一层“糖衣”,孩子当然更乐意接受啦!给宝宝选择权也是个超棒的方法。早上起床选衣服的时候,别直接把衣服往孩子身上套,问问孩子:“宝贝,你想穿红色还是蓝色的衣服呀?”这一问可不得了,孩子瞬间感觉自己被重视了,就像当了一回“小大人”,能自己做决定啦!而且经常这样锻炼,孩子做决策的能力也能蹭蹭往上涨,以后遇到事儿,那不得“嘎嘎”厉害!还有啊,给孩子定规则的时候,可别光说“你就得这么做”,得把规则背后的原因讲清楚。-为啥不能玩火?因为火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烫伤自己。-为啥要排队?因为大家都排队,秩序才好,每个人都能更快地轮到。当孩子明白为啥要这么做,他们就会从心底接受规则,规则意识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这可比单纯的命令有效多了。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也不能忘。孩子做了一件事,别急着评判对错,问问孩子:“你觉得这样做对吗?”这就像给孩子打开了一扇思考的大门,让他们自己去琢磨、去分析。慢慢地,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就能培养起来,以后遇到问题,就能自己开动小脑筋想办法,多省心呐!新的一年到啦,咱可得来点新变化!让那些冷冰冰的“不要”“不可以”统统“退下”,换上这些充满爱和智慧的引导方式。用满满的耐心和爱心,守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就像给孩子配备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让他们能安全又快乐地打开这个奇妙世界的大门,尽情探索。
养娃避雷!“不要”“不可以”快下岗!
不渡
2025-01-29 11:23: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