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孩子顶嘴难题,别和孩子“死磕”家长必看的解决之道。

不渡 2025-01-26 12:58:41

好多家长啊!孩子一犯错,第一时间不是想着怎么解决问题,而是一股脑地只想发泄自己的怒火,不停地打骂、批评孩子。完全忽略了问题的关键到底在哪,最后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这种做法就像心理学上的“追蛇定律”!一个人在野外走着走着,突然被毒蛇咬了一口。这时候他第一反应不是赶紧处理伤口,而是满脑子想着泄愤!捡起树枝就朝着蛇的方向追过去,一心要把蛇打死。结果呢,蛇早就跑得没影了,他自己却因为毒性发作,倒在了路边。这像不像咱们就像那个拖着带血伤口还在拼命追蛇的人,跟孩子死磕较劲,最后把自己和孩子都弄得伤痕累累,这又是何苦呢?

说话的态度:强硬背后隐藏的伤害

有些家长啊,跟孩子说话态度特别强硬,一开口就是吼,孩子要是不听,那就骂骂咧咧的。咱心里明明是爱孩子的,可表现出来的咋就全是“恨”呢?这样做只会把孩子的“反骨”给激出来!跟孩子较量的家长,其实就是在跟自己内心的固执较劲,最后伤了孩子,自己也输得一塌糊涂!他们以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听话,殊不知,这样做只会让彼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直到最后,双方都遍体鳞伤。

每一个叛逆的孩子都在争夺主权:缺爱的表现

每一个叛逆的孩子其实都在争夺主权!他们不是不爱父母,恰恰相反,是太缺爱了!孩子需要的爱可不只是那种黏糊糊的“融合”之爱,有时候“分离的爱”给得不到位,同样会把孩子的逆反心理给勾起来!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三次特别重要的叛逆期,每一次都是他们在努力寻找自我的关键时刻。要是咱们做父母的读不懂孩子,那孩子可就离咱们越来越远了!

第一次叛逆:2-3岁的“我要自己来”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凡事都喜欢自己做主!你听他们说“不要、不行、不好”,其实心里想的就是“我要自己干”!这是他们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表现,想自己掌控一些事情。

第二次叛逆:7-9岁的独立意识

这个阶段的孩子变得更加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欢被过多地限制。特别是当他们感到自己的面子受损时,比如受到批评,就会用顶嘴来反抗。因为他们开始有自己的小想法,不喜欢被咱们大人随便干涉。而且这时候的孩子可在乎面子了,根本接受不了批评。咱们要是动不动就批评、指责,那他们肯定用顶嘴来反抗!

第三次叛逆:12-17岁的尊重与自由

这可是个关键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爆棚,对尊重和自由的渴望简直要冲破天际!他们特别看重个人隐私,就想有自己独处的空间和时间。变得特别敏感,跟父母交流越来越少。要是咱们做父母的不尊重他们,那可就像点了火药桶,一下子就炸毛了!他们渴望自己做主,从学习时间安排,到交什么样的朋友,再到穿什么衣服,通通都不想被咱们管着!毕竟青春期的孩子,对独立和自由的追求那是无比强烈,讨厌任何形式的束缚!他们越是逆反,其实就是越想通过“打败父母”来捍卫自己的主权!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是哪个阶段的叛逆,说到底都是孩子的一些需求没得到满足。只要咱们把爱给够了,给到位了,孩子的叛逆也就不会发生啦!你们要记住,孩子的感受越好,行为就越招人喜欢;感受越差,言行也就越糟糕。

那怎么才能避免孩子叛逆呢?其实很简单,学会跟孩子说这 4 句话就行!

1. “我看到……”

就这简简单单三个字,用处可不小!当咱们用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哪怕话里有责备、有命令,给孩子的感觉也是温柔的。要是用在鼓励孩子上,那就等于告诉孩子“我一直在关注你”!孩子一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想着赶紧改正,还会觉得父母特别重视自己。

2. “我感觉……”

咱们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可别再像以前那样,在旁边唠唠叨叨地批评指责个没完没了。这样只会让孩子反感,然后跟咱们顶嘴、不听话。沟通的目的就是要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感受,所以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先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 “我想让你这样做……”

这句话就是向孩子传达咱们的需求,引导他们做出改变。让孩子能透过咱们的话,真正看到咱们那颗“为他好”的心,而不是只会大吼大叫地喊“我是为你好”。这种方式不仅能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还能增强亲子间的信任感。

4. “你能做这件事吗?”

孩子犯错的时候,咱们不妨加点“期待效应”。先夸夸孩子,比如说“你以前做得挺好的”,然后再问“现在能做好这件事吗?”这样引导孩子对自己做出承诺,提醒他们该改变现状了。提问式的要求给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了被尊重。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有效地邀请孩子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使他更有动力去改正错误。

无论是哪个时期的叛逆,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孩子内心的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爱和支持,就能够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每一个成长的转折点。记住,孩子的感受越好,他们的行为也会越让人喜欢;反之,感受越差,言行就越容易变得恶劣。

0 阅读:5
不渡

不渡

向上的生命力比皮囊更有杀伤力